何曉媛
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個性化
何曉媛
現今時代高考的作文要求不僅要能完成基本的作文,學生要能寫出有思想,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個性化作文,才有可能在考場中拿到高分。根據學生的實際寫作情況和現今寫作的高分要求,本文試圖對提高學生分數的個性化寫作之路進行探索。
培養 寫作 個性化
現代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過:“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①可見,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1.加強課內閱讀感悟,背誦必要篇目。
在課內閱讀之時,讓學生分析、比較、思考課文的內容思想風格等,形成自己的閱讀感悟,塑造學生綜合文化實力。例如同為詩人其文風卻不盡相同,或者同一作者,也存在不同風格的文章,如魯迅以冷峻深刻為主,但是也寫了《藤野先生》這樣飽含深情的文章。課內的閱讀也是需要比較思考的,不能一味囫圇吞棗。閱讀講究方法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按照高考語文背誦篇目要求,教師從高一開始,就要要求學生及時背誦,根據課文的長短及難易不同可以彈性安排時間。為了保證背誦落實到位,可以采用課前抽查背誦,或者默寫其中幾句的監督方法。有研究表明,一件事堅持21天之后,會形成一種習慣,我們檢測半個學期,很多學生都會養成主動背誦的習慣。所以,培養閱讀習慣和形成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高三寫作之時把事例和名句運用自如。在考場上人無我有就是一種寫作的個性化。
2.廣泛的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面。
課內閱讀如小溪,僅僅園囿在課內閱讀是帶有很大局限性的,必須沖破小溪,到達閱讀的海洋。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第一,建議學生閱讀面可涉及文學,科幻,推理,心理等,古今中外,任意選擇。只要學生感興趣并且不間斷的廣泛閱讀,他們所閱讀過的知識,總會有一部分內化在心中,等待寫作之時就有可能凸顯自己的個性化。另外,教師有必要要求學生作讀書筆記。第二,教師推薦書目。一方面,教師根據授課內容,推薦類似的書目,或者推薦《中學生閱讀》《語文周刊》《中學語文》等刊物。另一方面,我們學校建立了語文基地,對閱讀也尤為重視,推出了閱讀書目推薦專欄。由此校園掀起了一股閱讀之風。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求知欲會越來越強,對知識的感受性會越來越敏銳,這就為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②因此,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寫作的堅實基礎。
1.運用網絡工具,打開世界的通道。
這是一個信息獲取多元化的時代,從網絡獲取信息無疑是比較方便快捷的方式。住校期間學生可以使用手機、iPad等工具自行查閱社會時事,校園每天的廣播也會播放時事新聞,認真聽取也會有所收益。周末在家學生還可以增加電腦電視這些途徑。在這個網絡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只要學生有意識的積累時事材料,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2.集中關注時事,教師點撥觀看方法。
第一,推薦學生每周觀看《新聞周刊》,外加學校一周播放兩次《新聞聯播》。經過集中關注時事的訓練之后,再懶的學生也能對時事略知一二。第二,教師點撥觀看方法。點撥方法可概括為一句話:有綱有目有評論。有綱即為觀看節目時邊聽邊記錄主要事件,逐條按順序寫出。有目即為把事件的關鍵詞或者學生感興趣的詞語記錄下來。有評論即為觀看完畢,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評論。長期的寫評論能夠使學生說理邏輯清晰,語言有力,因為是觀看節目后有感而發,關注時事,更能寫出自己具有時代感的充滿熱情的獨特思考,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是一個關鍵。
3.教師補充時事熱點。
時事每天都在不斷更新,一些極具價值的重大熱點新聞,教師利用課前幾分鐘補充,甚至可以花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討論該熱點,發表見解,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看法。思想的碰撞擦出火花,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激烈爭論之下,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了學生辯證性思維,這也是學生寫作個性化的體現。或者讓學生課后寫成評論發表看法。
1.培養學生對字詞句和材料的敏感度。這就要求學生在積累之時,有意識地對自己感興趣的字詞句圈點批注。例如,“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用“幽”而不是“憂”,因為“幽”更能表現心中的愁緒是心底深處曲折無法尋求出路的,難以明著說出來的憂愁,如果用“憂”則顯得相對直白,沒有詩歌的含蓄美。當然,培養學生字詞句的敏感度,多半運用在寫作的片段之中,再增加材料的敏感度培養,讓寫作內容更豐富。學生特別有感悟的材料,或者相同類型的材料的整合積累,都能讓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信手拈來材料,為己所用。
2.信手拈來,表現個性化。
前期的閱讀積累及有意識地敏感字詞句等的訓練之后,有的學生已經能在寫作中信手拈來,以我手寫我心,寫出個性化的作文。例如,某生讀過《不必交談的時刻》之后,在一次寫作中寫下了“我想和冬季和平共處啊,可你說這已是春天。”的句子來表現遺憾,告訴人們要珍惜當下,把握現在。同樣是論證“積累”,某生信手拈來一句“法國作家大仲馬說:“生活是無數個煩惱組成的念珠,你必須微笑著數完它。”生活本身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我們只有在積累中走完人生這個過程,才能體會生活的真諦。”還有某生學以致用,把詩句“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在下次的寫作中信手拈來寫道:“拋棄世間的浮華紛擾,尋一畝方塘,縱情山水之間,與山水風光眉來眼去,內心自適”。“不顧方式強加的愛,它灼傷我的身,灼傷我的心,更灼傷我的靈魂”,寫出內心強烈的反抗,這樣的語言獨一無二,充滿了個性化。這樣具有個性化的內容比比皆是,也正是因為學生信手拈來的個性化寫作,讓學生獲得了更高的分數。
1.學生互改促進寫作個性化。《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③教師給出改作文的標準,學生按標準打分,寫簡單的幾句評語,圈出優美的句段,哪些句段需要修改,并給出修改意見。在全班選出幾篇修改前后的作文進行交流示范。同桌互改,在肯定優點的同時,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指出缺點,給予修改意見。經過多次訓練,學生更能懂得怎樣去寫好作文,怎樣的寫作才能避開大眾化,寫出自己個性化的作文。
2.教師批改作文,引導學生寫作個性化。學生的修改還不夠完善,教師的及時批改作文,引導學生寫出更具個性化的作文。第一,教師在試卷上圈點勾畫,提出修改意見,有時候可以在缺點處進行升格。學生看了密密麻麻的評語之后,感動之余,今后的寫作定會有意識按照教師的指導進行,這對學生寫作個性化的培養,起到最直接的作用。甚至有的學生再一次升格該篇作文,力爭比教師改得更優秀。第二,教師面批學生作文。教師提出的修改意見馬上被學生接收到,學生印象更深刻。有時當老師提出修改意見之時,學生不一定贊同,他們會想法設法修改、證明自己的寫作才是最好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考點涉及論點論據語言等方面,全方位深層次的思考激發學生最自我獨特的思維,可想而知,寫出的作文必定極具個性化。
注釋
①《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見《葉圣陶語文教育》,151頁,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②轉引自《作文教學的第三只眼》……《現代中小學教育》2000/9
③《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本
(作者介紹:何曉媛,廣西賀州高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