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容 俞秀梅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俞秀容 俞秀梅
在當今,網絡為人們帶來了大量的信息。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將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將信息技術既作為意識,又作為內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課程和語文教學之中,以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體現新媒體環境下學與教方式的轉變。二能夠采用多種策略組織教學,使教學環節合理、自然、流暢。三要準確定位信息教學的輔助作用。下面筆者從語文教學的過程談談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有效性方面的作用。
集體備課時,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等,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不僅能使大家暢所欲言,而且使大家在相互交流中達成對問題的最優化認識,走向教學的科學化。如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先利用多媒體播放電視劇《水滸傳》中與課文相關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片段,學生興趣高漲,然后提問。在一問一答的熱鬧氣氛中,用了十幾分鐘,教師才帶領學生進入正題。聽完這節課后,教師們在網上展開熱烈討論,爭論的焦點是關于所創設的情景問題。通過交流,教師的備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電子白板應用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提供聲音、動畫和圖片等豐富的內容,提高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和交互性,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擴大授課的知識量。一方面,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手段促進傳統板書的優化,有效減少傳統教學模式中手工板書所用的時間,擠出時間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同時,利用多媒體手段克服傳統板書字跡不清晰,保存時間短暫的特點,長久、清晰地將教學信息保存在多媒體課件中,方便學生復習,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1.在導入環節激趣。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導語更是藝術中的藝術,每一節課開場白的好壞關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課堂每一分鐘,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率。
平時的生活和課文中所描繪的情境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習《鴻門宴》時,我首先讓學生聽歌曲《霸王別姬》,音樂聲響起,學生立即被歌曲中所體現出來的項羽對虞姬的萬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無奈深深吸引,然后我問:“曾經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怎么會淪落到這樣一種下場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司馬遷是如何告訴我們的。”這樣便將學生的思維引入了恰當的軌道,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語文教學的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因此,導語設計也不能刻板單一,應力求花樣翻新,多彩多姿。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設計導語,它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開頭,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
2.突破教學重難點
運用電子白板,可展示的內容可多可少,為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把學習重點單獨放在屏幕上,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電子白板的批注功能,邊思考便批注,凸顯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教學難點逐一突破,從而解決教學難點。
比如學習《長征》這首詩歌時,先讓學生對詩進行仔細閱讀,字音要讀準,句子要讀通順,讓學生找出詩中最能概括詩意的句子。學生回答找出詩眼后,教師及時用電子筆把中心句圈在大屏幕上。接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學生所表達的意思勾畫在原文中,課文的重點、難點就一一凸顯出來。
網絡的交互式功能,為師生之間的交流創造了便利條件。通過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可以更好地檢查自己的教學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
如在講授《狼》這篇課文時。筆者起初用課件展示“屠夫晚歸”時的情景,請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來判斷整篇課文的記敘要素。然后重點出示“狼和屠夫對峙”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中的內容,揣測故事的發展。結果學生紛紛發言,氣氛活躍,筆者暗自高興。晚上,筆者的微信響了,有個學生說:“老師,今天的語文課我有些糊涂。課文大意明白了,而再讀課文時卻不明白了”筆者回復說:“你在課上怎么不發表意見呢?”他回復的意思是擔心同學們嘲笑他。通過師生的交流,教師及時反思,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并根據教學的生成性及時調整教學設計,課堂效率得到提升。
信息技術提升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視。其表現為:1.忽略語言的品味,注重課件制作。2.對課件生搬硬套,當投影儀來用。3.忽視師生內在情感的交流,單純變為人機交流。
總之,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越性是無與倫比的,運用得當可以使教學錦上添花,使用不當會事與愿違。因此,必須充分認識信息技術的特性,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武南鐵一小;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新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