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直面手機風波 加強家校溝通
周平
小學生帶手機弊大于利。手機方便了聯(lián)系,卻妨礙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家校溝通中,人與人的促膝談心加之手機的輔助才是行之有效之道。
小學生 家校溝通
先給大家講一個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樣來到學校。一只腳正準備踏進辦公室,“周老師……”一聲急促的招呼聲止住了我的腳步,與此同時,一個陌生男子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隱隱還伴著一股酒氣。他趕緊說:“李老師,我是馬某某的家長,他說是你讓我到學校來!”哦,我這才想起,是有這么回事。昨天他的孩子上課玩手機被我沒收了,我讓他叫家長到學校來領。我微笑著說:“是這樣的,昨天你家孩子上課玩手機,我沒收了。我們學校有規(guī)定,不準帶手機到學校。如果確實有事,可借用老師或學校的電話。如果手機沒收,必須由家長到學校來領取。”我把學校及班級的規(guī)定搬了出來。“我們都在上班,手機是我們家長給他的,便于聯(lián)系。可他說昨天上課沒有玩手機呀!”家長盯著我說。我一聽就來氣了,照這么說難不成我冤枉他。昨天在語文課上,我親眼看到他的手機吊在脖子上,有半節(jié)課的時間都在玩弄,為了不影響上課,我一直忍著,最后終于忍無可忍才沒收的,而且事后同學也說在其它課上他也經(jīng)常玩手機。“如果你覺得我冤枉了他,可以去問問班上的同學和其他科任老師。學校明確規(guī)定不準帶手機到校,并且在班級QQ群里我也多次提到了這個問題。他這樣違反規(guī)定,是不是錯的呢?”我的語氣有些不悅了。上課時間就要到了,“今天你把手機拿回去,以后不要讓他再拿來了!”我從辦公室拿來手機交給他,丟下這句話,就匆匆走進教室了……
我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第二天,校長來找我談話了。原來那個家長打電話告我的狀,說我那天對他態(tài)度不好。我一聽就“暈”了,與其說我態(tài)度不好,還不如說他們寧可相信自己的孩子,也聽不進去老師的話,說我冤枉了他家孩子。雖然領導沒有責怪我,但也提醒我在與家長的溝通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態(tài)度,我默默地接受了。后來,那個家長托一個老師給我捎話,說他想給我道歉,說那天告狀是因為他喝了酒,一時沖動,事后也覺挺后悔。“既然是誤會,就不必了。那天時間有些緊,我的態(tài)度也確實不太好。”我給捎話的老師說。又過了幾天,我還收到他的歉意短信。
一場風波過去了,可我的心卻靜不下來。事情因手機而起,矛盾因手機而激,化解也因手機。整個事情手機貫穿始終。曾有一份“關于小學生要不要帶手機的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小學生帶手機弊大于利:1、給小學生帶手機用處很少,小學生最多用它來玩游戲,純屬浪費;2、手機輻射雖然較小,但對小孩子幼小的身體還是有一些傷害,特別是視力;3、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攀比心理,對小孩的成長十分不利;4、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對小學生的吸引力很強,很容易影響學習;5、手機上的不良信息也較多,小學生控制能力較差,容易影響心理健康!有家長說,家長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孩子沒手機,不方便聯(lián)系。學校通訊如此發(fā)達,許多學校都開設了“家校通”服務,孩子們有什么急事可以刷卡打電話;到學校辦公室、借用老師電話……都能與家長進行聯(lián)系。即使特殊情況必須要佩戴手機,孩子最好也使用老年機,只有通話功能即可。
手機現(xiàn)在是人人必備,離了手機人就沒法活了。手機方便了聯(lián)系,卻妨礙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想到這,我真的很懷念那些沒有手機的日子,雖然信息閉塞,可學生的依賴思想少些,家校的溝通也更有效。現(xiàn)在我們的家校聯(lián)系方式很多:QQ、微信、短信……哪一樣都離不了手機,可我們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卻沒有二十年前、十年前那樣的融洽。什么事都是傳遞消息,這哪是交流,完全是在和冰冷的機器說話嗎!開學初,高年級了我要求孩子們自己記家庭作業(yè)。可事實是孩子們沒做作業(yè),家長們就會說沒收到作業(yè)信息,習慣從何養(yǎng)成。上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大家訪”活動,我先后家訪了13個孩子,這其中家訪時父母都在的只有3個,父母只有其中一人在家的5人,奶奶在的有3人,還有兩人家里一個人也沒有。(說是臨時有事)。而在這些家訪中,不時還有手機響起。家訪時間最短大約也就十多分鐘,要么面對爺爺奶奶無話可說,要么聽見別人手機響起再賴著不走似乎不禮貌,不如早早結束,給彼此一個解脫。家訪時間最長的一個孩子我用了近兩個小時,我們從孩子的學習、交友、生活常識、心理等各方面進行了交流,交談甚歡,最后還是家長送我回家。像這樣的家訪,家長老師都各有所獲;這樣的家訪又豈是手機能代替的。
時代在進步,我們也不可能螳臂擋車,那我們在被信息洪流裹挾前進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駐足靜心,尋一方適合自己的小舟呢?手機沒有錯,有錯的是我們的心不靜了。為師者的心不靜了,學生的心就不靜,家長的心也不靜。家校溝通中,人與人的促膝談心加之手機的輔助才是行之有效之道。也唯有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開頭那場手機風波。
[1]王顥文.手機對中學生成長的影響[J].文學教育(中).2011(12)
[2]楊陽.淺談中學生帶手機的利與弊[J].科技資訊.2007(30)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區(qū)大磨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