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淺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實施
張偉
什么是高效課堂?我認為:就是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積極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動腦、動手、動口,使每個學生知識得到掌握,能力得到培養。
高校課堂 初中數學
新課標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況,把教學變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學生思維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變為了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鼓勵不斷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能力,和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教學目標的設計還要考慮到班上學生的情況,要好、中、差三個方面兼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獲。目標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檢測性和操作性,也就是關系到導學案的質量問題了。至于導學案里面的教學環節設計,一方面內容不要貪多,突出本節課重點就行,另一方面習題要有層次,能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例如我在教學《積的乘方》時,我設計的教學環節是“三段六步”的模式。第一段:學生預習階段,第一步展示預習目標,為學生自學提供“路標”;第二步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完成預習作業,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內容,標記疑難問題。第二段:師生共同解疑階段,第三步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第四步小組匯報展示,學生點評,教師點撥。第三段:學生訓練反饋階段,第五步:當堂訓練,反饋學習效果;第六步師生歸納總結與反思,矯正存在的問題。這樣一來,老師的操作不但簡單了,而且重點也突出了,學生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了收獲。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我們一旦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一種熱愛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鉆研、去體驗、去創造,而這些活動又必然會反過來促進數學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3.1 作為數學教師,其人格的感召力成為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的強大催化劑
在我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深感到教師要以自身的魅力,數學涵養去征服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實在是太重要了,教師若要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始終保持一種極佳的興趣,自身必須對每一堂課傾注最大的熱情,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精心設計每一堂數學課,從課題導入到整堂課的語言組織,問題設計、情景布置、板書設計等等,全力圍繞如何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構建,讓學生常常置身于一種躍躍欲試的亢奮之中、一種“我要學”的沖動之中、一種創造的欲望之中。
3.2 讓多媒體為高效課堂插上翅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現今的數學課中,多媒體教學正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生動性、豐富性顯示了獨特魅力,能激發學生興趣,產生強烈學習愿望,從而產生學習動機。由于數學本身特點,特別是在幾何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讓學生能直觀的感受到數學,貼近數學。
3.3 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打造數學高效課堂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集大家的智慧,共同努力,溝通交流來達到解決問題的一種互助性學習。因此,在教學工作中,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合和任務的分配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還課堂與學生。教師只要做到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認真分析各個學生的特點,盡量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不同學習成績,不同性別,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6到8個學生編排到一起,盡量讓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形成組內優勢互補,合作小組間達到公平競爭,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其他的學習環節都應該交給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數學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不斷的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千方百計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立足于小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初中數學課堂才會更快更好地走上優質、高效之路。
[1]王曉丹.淺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 137-138.
[2]吳實習.淺議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實施[J].學周刊,2013,(20):111.
(作者單位:重慶市潼南區臥佛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