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信息
據農業部消息,十八大以來,農業科技取得長足的發展進步,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去年已經超過了56%,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5%,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2016年穩定在96%。過去五年,小麥的持續增產對保障糧食產量登上新臺階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國小麥育種前沿技術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我國從2015年就打響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今年又啟動實施了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到2016年底,我國畜禽糞污的資源化利率達到了60%以上,秸稈的綜合利用率達到了80%以上。
11月9-12日,由農業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技術和新農民創業創新博覽會(簡稱“雙新雙創”博覽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首屆“雙新雙創”博覽會以“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民創業創新”為主題,集中推出一批“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展示一批新農民創業創新典型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樣板。
博覽會期間還舉行“互聯網+”現代農業大會、全國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交流會、中國農村創業創新論壇、全國農民手機達人大賽、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總決賽)等重大活動。多家參展企業在博覽會期間也組織了類型豐富的論壇活動,內容涵蓋項目推介、商業模式發布。另外,展場內部設立了公共推介平臺,30余家企業舉辦專題推介活動,發布新產品、推廣新技術、推介新模式。
近日,黑龍江省通河縣富林鎮長興村的一塊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稻田里機聲隆隆。曾經在5月15日由2017名通河農民創下的“最多人一起插秧”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水稻田,正式開鐮收割。
該地塊所在區域空氣質量極佳,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3萬個左右,生態環境好,日照充足,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灌溉水源是富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山泉水。在后期生產管理上,這塊地完全按照鴨稻、蟹稻等有機稻米種植模式和標準進行,肥料使用生物有機肥,除草滅蟲采用物理方法。同時,該地塊還實現了生產全程可溯源。
收割當日9時,4臺收割機轟鳴著一起進入稻田。收獲現場,通河縣農業局工作人員現場指揮收割,灌裝、封袋、裝車、運輸、入庫等各個環節,都有縣農業行政執法工作人員和縣公證處公證員全程跟隨監督,確保該地塊水稻的純度和品質。
經測算,面積共4.2公頃的該地塊,水稻總產量為27240斤,平均畝產700斤。近期,通河縣將對收獲的優質水稻進行公開拍賣。
優糧優價促增收。農民種好糧、賣好價,還需要加強糧食產后科學管理。吉林省榆樹市田豐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陳卓說,雖然今年東北地區剛上市的新玉米價格略高于去年,但是農民并不著急賣糧,而是忙著購買科學儲糧倉,準備把新收獲的玉米儲存起來,然后再選擇合適時機銷售,實現種糧收益最大化。他們合作社今年已經賣出近100個儲糧倉。
打造品牌保增收。水草豐美、土壤肥沃的內蒙古河套地區,是我國優質小麥主產區。內蒙古恒豐集團作為生產高端面粉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從1989年生產出全國第一袋“河套”雪花粉開始,近30年一直致力于品牌打造,目前“河套”雪花粉品牌價值達到11.2億元。魏建功說,公司現有優質小麥種植基地60萬畝,小麥收購價格每斤1.6元至1.7元,高出市場價格0.2元至0.4元,是全國乃至全球小麥市場最高價格,帶動當地10多萬農戶實現增收。
今年以來,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灘涂海洋與漁業局大力推進養殖新品種。斑點叉尾鮰單養面積規模擴大,總面積達到4萬畝;南美白對蝦池塘單養殖面積達5000畝,鋼架大棚雙茬養殖面積達1萬畝,池塘混養面積8萬畝,全年產量可達3850噸;新發展青蟹養殖面積4000畝,下月中旬起可逐步出塘上市銷售,預計畝產量達6萬公斤,產值700萬元。
大力推進養殖新技術。該區今年新建池塘工業化循環養殖基地1個,建成50個工業化池塘,池塘規格20x5x2.5米,4月下旬投放草魚魚種12.5萬公斤、黃顙魚7500公斤,預計產量250萬公斤,產值1600萬元。
大力推進養殖新模式。在大中鎮新團村新建漁稻共作養殖基地1個,前期規劃1200畝,一期實施270畝,分別為90畝高稈水稻種植配套1000立方米池塘工業化生產的養殖模式、90畝蝦稻輪作模式、90畝稻蟹共生模式,預計水稻畝產250公斤,小龍蝦畝產30公斤,河蟹畝產60公斤,總產值1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