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元
開拓奮進十五載助力“三農”再揚帆
■青 元

秋霞滿天時節,徜徉在青浦現代農業園區,一畝畝稻田豐收在望,一片片大棚蔬果飄香,一個個農業項目加速推進,處處都是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青浦現代農業園區蓬勃發展的腳步鏗鏘前行。
青浦現代農業園區2002年10月西移新建,落子蒸淀,開創新的篇章;篳路藍縷,從容起步,開始二次創業。青浦現代農業園區走過的15年,是風雨兼程的15年,是創新奮進的15年,是碩果滿枝的15年。15年來,中央、市、區各級財政、民間及園區配套累計投入資金超過5億元,建成了優質種源、設施菜田、品種水稻、生態園林、特種水產、特色林果六大產業片區,推動了現代農業園區走出了一條“科技興園、產業強園、生態建園、創新治園”的跨越式發展之路。
青浦現代農業園區于2005年成立黨總支,2015年成立黨委及紀委,現有中共正式黨員25名,預備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5名。近年來,園區始終注重黨建引領,有效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始終注重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年輕干部的教育培養力度,從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安徽農業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引進專業人才,目前園區取得碩士學位的有6人、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8人、高級和中級職業資格2人,為“科技興園”奠定了人才基礎。
15年來,青浦現代農業園區從無到有,從零起步,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先后實施了50個基礎設施和工程項目的建設,修路筑橋,興建水利,暢通排灌,使現代農業園區達到了土地平整、排灌暢通、道路配套以及各類農業設施配置合理的要求。據統計,15年來,園區共修建道路40余公里、機耕道63公里、橋梁7座;新建電灌站4座、改擴建電灌站10座,疏浚灌排河道5條,新建水泥明溝109公里;建設設施蔬菜基地100公頃,配置噴滴灌設施2800畝,建設冷鏈物流設施1400平方米,建設玻璃溫室大棚10000平方米,配套倉庫和管理用房9312平方米。一座設施完善、功能完備的現代園區正展現在人們面前。
實現農業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科技興農奏響了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最強音,推動了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率先在園區得以轉化應用。青浦現代農業園區成立了來自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單位的15位專家組成的“院士專家工作站”,共同為園區發展出謀劃策,同時積極培育園區科技人才隊伍,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
15年來,園區共立項市、區級農業科研項目50余項。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力度,科技服務農業成績斐然。園區地處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區,聯合上海市環科院、上海交通大學開展面源污染防控技術研究,采取“源頭控制、過程阻斷和污染治理”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為黃浦江上游水體治理提供可行性藍本。藍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身影。技術人員先后在品種選擇、土壤改良、表層覆蓋、水肥管理上進行攻關,打破了“上海不宜種植藍莓”的固有觀念,如今園區的藍莓園里結出了累累碩果。青浦擁有1600公頃水源涵養林,如何利用“閑置”林下資源成為科研人員的一大課題。科研人員經過林下設施改造、菌菇培育,形成了可復制、易推廣的林下養菇模式,讓林下經濟成為園區發展的新亮點,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是青浦現代農業園區15年來發展的主攻方向。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強勁勢頭,有力推動了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15年來,青浦現代農業園區落戶企業45家,一批龍頭企業在培育中壯大,形成了“一粒米、一只菇、一棵菜、一枚果”四大農業特色品牌,推動了農業經濟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目前,70%的企業進入產出期,畝均產值達到1.2萬元,吸收安置勞動力1600人。
一粒米:2007年開始蛙稻生態種養模式研究、示范,2017年成立上海自在青西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輻射青西三鎮,種養面積近萬畝。園區的種源中心為全區提供70%的優質稻種。
一只菇:2011年利用青浦豐富的涵養林資源,開始探索林下菌菇種植,2016年建設50畝林下經濟示范區,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一棵菜:2005年建設100公頃蔬菜基地,引進專業種植企業,種植綠色、有機蔬菜,產品進入上海各大超市,積極探索“有機農產品宅配到家服務”,成為上海市民“菜籃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枚果:2009年從東北、美國等地引進藍莓種苗,成立藍莓研究所,組培篩選出適宜當地生長的藍莓品種,至今形成800畝藍莓生產基地。通過整合區域內草莓、日本甜柿、葡萄等水果生產基地資源,打造市民農事體驗、果品采摘、休閑旅游的新亮點。

堅持生態優先,建立生態農業檢測實驗室,開展土壤、空氣、水、農產品殘留檢測,微生物菌劑修復土壤實驗,新農藥試驗等研究,開展水稻、旱地蔬菜監測試驗管理,為青浦、上海乃至全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可靠的基礎性數據。推進“源頭控制、過程阻斷和末端治理”生態建設,增強園區環境保育功能。
堅持“三一聯動”,通過田間課堂、實踐體驗結合科普宣教,藍莓、有機蔬菜、花卉、菌菇生產結合現場采摘,有機稻米生產結合稻米文化形成的蛙稻米農莊等休閑農業資源優勢,創建成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學生及社會團體等3萬余人參觀園區基地。其中藍莓文化體驗園通過完善體驗活動設施、制定采摘體驗路線、宣傳采摘活動等措施,每年吸引游客近萬人次,參與科普宣教7000多人次。
創新發展的思路,為青浦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15年前,青浦現代農業園區還只是一個概念、一個雛形、一個大膽構想,如今她已發展成為一個美麗的、規劃完善的、綜合性強的現代農業園區,成為一個集生態、休閑、觀光、教育為一體的特色現代農業園區,各具特色的產業基地已成為青浦農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15年來,園區被先后認定為“青浦區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上海‘科普惠農興村’示范基地”“上海科普體驗實踐基地”“上海市知名品牌示范區”“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
目前,轄區內水稻種植面積210.6公頃,蔬菜在田面積86公頃,綠葉菜上市量達8405噸,冬種小麥74.67公頃,綠肥136.27公頃,水產養殖面積16.33公頃。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企業有8家,正在申請認證的企業有3家;通過商標認證的企業有13家;蔬菜標準園創建成功的企業有2家。
濃墨重彩繪新景,農業發展譜新篇。在新常態下,青浦現代農業園區緊緊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以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為目標,抓科技創新、抓示范帶動,大力實施“品牌農業”戰略,扎實推進米、菇、菜、果“四個一”產業項目發展,穩步推進科創中心、生態農業檢測中心、農業廢棄物處理中心、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等“四個中心”平臺建設,著力構建一條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助推都市現代綠色農業跨越式發展。
在這片充滿生機和希望的田野上,青浦現代農業園區將繼續用智慧和汗水描繪出更加秀美的篇章,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