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紅艷
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口語學習模式探究
焦紅艷
本文通過以武漢某職業學院為例,根據我院實行的“369PGT”外語學習模式的案例,探索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模式,依托采取partner搭檔、group小組、team團隊進行學習的模式,研究合作學習以及情境學習在學生學習以及應用英語過程當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機制。
高職院校 非英語專業 英語口語應用能力
隨著國際全球化的發展,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在經濟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現代社會對英語口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我院作為湖北省唯一以外國語為主的高職院校,學院堅持以“突出涉外特色、面向外向型企業、培養外語特長的應用人才”為辦學定位,以“外語+技能”為人才培養特色,積極推進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特色鮮明、就業前景好的優秀外語類職業技能人才。為激發起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達到提高學生外語綜合能力的目的,學院全面推行“369PGT”外語學習模式,并實施應用外國語綜合能力測試,鼓勵學生獲得學院頒發的應用外國語能力水平測試(證書),提高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
“369PGT”學習模式中,PGT分別代表可采取partner搭檔、group小組、team團隊進行學習的模式,以課外自主學習為主,課內學習為輔,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369PGT”學習模式即在三學年中,每天掌握一句,一年掌握300句,兩年掌握600句,三年掌握900句。一級測評范圍為300句;二級測評范圍為600句,三級測評范圍為900句。
“369PGT”學習模式在外語口語教學注重突出語言實踐,使學生在各類活動中進行學習。《手冊》的內容結構、活動形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符合學生課內外自主學習,從而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的符合工作實際的外語口語學習體系,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及職業綜合素質。
其中第一冊《公共英語600句》以日常生活對話內容為主,設置的情景是學生熟悉并且感興趣的,主要有校園篇、銀行篇、公共交通篇、旅行篇、餐飲篇、求職面試篇以及公共安全篇等,大體包含了在生活和工作中會遇到的各種場景英語口語,使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情境,進入語境,產生興趣,在有趣的對話訓練表演中完成交際性語言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切合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與生活經驗,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我院非英語專業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夠濃厚,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導致對于英語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低,而且學習內容缺乏豐富性,語言輸入不夠,學習材料僅限于課本。正是在學習資料單一和英語學習方法缺失的前提下,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在企業里不會開口說英語,不能將自身優勢和專業優勢展示出來,因此在高職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方面急需豐富英語學習內容和方面,尤其是實際職業環境中最實用的部分:英語口語。
作為外語類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明確自己專業所需要的英語口語能力的要求基礎上,負責我院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公共英語教師依據“369PGT”學習手冊第一冊中的各種場景對話,設計相對應的英語對話場景,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以及真實地再現對話中的場景,這樣使學生在課本對話的基礎之上,還可以自己靈活改編并擴充相對應場景中的對話,從中總結歸納出常用口語。在每學期末都會采取分組脫稿對話的口語測試方式,一方面進行相互學習,另一方面也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的英語口語應用能力。
多樣化的互動性英語學習模式,包括對話、討論、辯論、訪談、報告、演講、自由談話、短劇表演、電影配音等形式,可以使得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也在課堂上成為主角,發揮自身的創新性和創造性。不僅使傳統課堂變為翻轉課堂,也將課堂延伸到課外,課下學生依據老師布置的相關任務,分組進行拍攝英語微電影視頻,或者在線語音演練英語對話,發送至群里共享,組內班內共同學習,老師只是作為引導以及協調的角色。
在實行“369PGT”學習模式的初步階段,部分非英語專業學生認為本身不是英語專業,就沒有學習英語的必要,更加不用提高英語口語。但是通過往屆學生的就業情況,只要是英語口語應用能力基本達標,就是具備能夠在職場中靈活自如地與外國人進行交流的能力,這樣的人才能夠走入更好的平臺,得到更好的工作,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因此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之后,需要克服的有以下問題:
1.自身輸入詞匯不夠。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薄弱,認知以及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詞匯儲備地越多,才能夠暢所欲言。而且在學生已經掌握的英語詞匯里大部分屬于閱讀詞匯,口語表達的詞匯明顯欠缺,因此369PGT學習手冊中設置的生活各場景的具體詞匯,就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口語中適用的鮮活、實用的詞匯。
2.學習方法有偏差。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與英語專業的學生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非英專學生普遍在課外不接觸與英語相關的任何事物,只是在課上接觸英語課本。因此369PGT學習模式拓寬了課堂的范圍,不僅在課上學生可以演練學習手冊上的各種生活和工作情境,在課下也可以根據老師布置的拓展任務,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手段進一步鍛煉和發散已學的內容,這樣就可以靈活地展現真實的場景,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英語的方法,即隨時隨地學英語。
3.口語表達時不敢講。高職學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總是存在對于英語學習具有焦慮以及懼怕的心理。因此在說英語的時候,開口之前總是存在焦慮,怕講錯的心態,這樣就會阻礙學習的進程。369PGT學習手冊利用partner搭檔、group小組、team團隊進行學習的模式,使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平等交流,而不是老師一再地打斷糾正學生的錯誤,使得學生通過同輩評估和糾錯的方式,緩解焦慮,運用英語這種語言與身邊的同輩溝通與交流,并且在看到自己和同伴口語的不斷進步中增強口語表達自信心。
語言環境是口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應用能力,就需要對應地改善外部語言環境和內部語言環境。
1.外部語言環境
我院一直堅持在高職第一年實行早晚自習的制度,一方面是使學生能夠從高中學習模式中自然地過渡到大學學習階段,另一方面也是給學生創造一種集體學習的環境,因此在實行369PGT英語學習模式以來,輔導員就督促學生在早晚自習通過聽英語學習手冊音頻跟讀,增加輸入詞匯量,通過分組演練的模式,不斷加強聽說能力。同時學校也通過英語角,外教課,特色英語口語比賽及活動為學生創造活躍積極的英語學習氛圍和環境,使得學生主動學習英語。
2.內部語言環境
通過369PGT學習手冊上提供的實際生活和職場中各場景的英語口語對話,學生可以采取partner搭檔、group小組、team團隊進行學習的模式在反復演練和對話的基礎上,構建出一個跨情境整合的對話系統,老師作為引導和協調的角色從中加以指導和糾正,主要是通過學生自身相互的學習和合作,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英語口語任務。
在我院所有非英語專業的公共英語課程中增加369PGT英語口語訓練項目之后,在各系部和所有學生的努力和合作中,逐漸接受和適應了369PGT英語教學模式,也開啟了全院學生學習英語的潮流。在學習后期的英語口語測試中,學生們都可以大膽說英語,想去說正確的英語,希望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用到自己的口語技能。
在全院舉行的非英語專業英語口語比賽中,大部分參賽選手都能夠展現自己的口語技能,賽后也分享學習369PGT英語口語手冊的經驗和感受,表示能夠學以致用,可以真正開口說英語。競賽分為“職場描述”、“情景交流”、“職場考驗”和“即席辯論”四項內容。根據各項目要求,參賽者現場抽題并抽簽分組,完成相關內容。“職場描述”(Presentation):要求參賽者抽取一幅反映行業/企業業務發展或社會、經濟等熱點問題的統計圖表或圖片,根據給出的說明,在充分理解圖表或圖片內容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口頭描述和觀點闡述。“情景交流”(Interview):參賽者要抽取一個場景題目,根據題目的要求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與主試官進行一對一的現場問答。“職場考驗”(Role-Play):參賽者通過抽簽方式組成團隊并按照抽取的題目要求進行組內合作,針對某一生活或職業場景(如:校園)內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進行充分的情節設計。團隊中的每個成員根據既定情景和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從內容到形式的自由發揮,并以短劇的形式展示給評委及各位觀眾。“即席辯論”(Debate):參賽者根據抽簽結果分正、反兩方,就某一職業領域或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現場即興辯論。
整個比賽過程完全按照369PGT英語口語學習模式來進行,既要求學生表現自身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而且還需要學生學會與團隊合作和溝通,共同完成各項英語口語表達任務,參賽學生以及觀賽學生都在參與和觀看的過程中產生了對學習外語的興趣。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口語應用能力現狀不容樂觀是客觀事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各種涉外活動交流的頻繁增加,社會對于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英語口語應用能力要求會越來越高。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畢業生如果口語表達能力不具備能夠正常與外國人交流的水平,是無法適應社會的職業需求的。以我院的369PGT英語口語學習模式為例,這種目的在于改革傳統的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增強英語學習的實效性,利用合作學習和情境學習的翻轉課堂全方位提高學生流暢得體地進行英語口語交際的能力。
1.陳海貝.探索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口語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人才, 2014(7).
2.文秋芳.口語教學與思維能力的培養[J].國外外語教學,1999:2
3.趙瑋.非英語專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加強途徑探討.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8.7:40~41
(作者單位:武漢外語外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