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提高中職學生語文課堂學習動力的策略
高媛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社會要求人才在具備實用技術技能之外,還要同時具備基本的綜合素質。就高中職院校而言,因為學生主要的訴求為實用技術的學習,對于語文課堂教學沒有高度的熱情和參與性。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先簡要介紹語文學習動機的重要性,然后結合現狀,提出一些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高中職生 語文課堂 學習動力
在二十一世紀這樣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作為我國教育領域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高中職業院校一直為祖國和社會的發展提供者實用技術人員的儲備。中高職業院校的學生的重心放在了技術課程的學習,以至于普遍而言,學生們對語文課堂無法產生較高興趣。由此直接導致高中職學生在語文方面的學習基礎薄弱。語文學習作用不光是讓學生進行語文文化知識的學習,對其他技術課程也有著中心指導作用。與此同時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見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學生缺乏興趣。普遍而言,職業學校的學生的主要訴求是學習技術,掌握一技之長之后走上社會參加工作崗位,所以對于文化課缺乏重視。加之語文學習具有枯燥、乏味性,學生興趣很難調動。
2.后續鞏固缺失。在語文教學后續作業的布置部分,老師們沒有很好的抓住學生心理,并未實現因材施教,且作業形式單一,沒有達成全方位知識的鞏固效果。單純的寫、練、讀、背,會讓學生產生叛逆心理。
3.評價方式單一。高中職院校普遍語文教學的評價方式還是以考試為主,這種單一的終結性的評價方式,不注重過程,只關注結果,學生容易被成績打擊,進而一蹶不振,產生自我厭棄的情緒。
語文知識自身的枯燥性,讓很多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學習具有排斥心理。面對這種情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動力是學校和老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動力一詞我們可以理解成為動機,即一種推動實際行動的主觀意愿[1]。無論是外在的還是內在,只要能使個體行動起來,去達成某一目標,都可以稱之為動機。就學習動機而言,動機和學習活動的作用力不是單向的,通常二者都可以雙向活動,相互作用,相互激發。在語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首先,可以起到激勵作用。其次,可以起到學習目標的引導作用。最后,可以在后續的語文學習活動中起到維持作用。
1.啟發興趣教學。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的需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就要求在教學內容這個環節的選擇就要吸引學生。雖然高中職生的主要訴求不是知識學習,但是語文知識的學習是必要的,語文知識不獨立存在,它貫穿在各個學科之中,對其他課程起著指導作用[2]。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針對學生情況,在教材之外進行時事熱點文章的補充,讓學生看到語文知識的實用性和重要性。合理使用新媒體設施,利用視頻、圖片以及音樂這樣的新穎教學模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
2.合理設置作業。作業模式多樣化,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業形式。比如,在布置寒假作業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過年期間留心每家每戶的對聯。選取一幅自己最喜歡的對聯,摘抄下來,進行仿寫。在開學之后,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分享,說出這幅對聯的優點,并且把自己寫的對聯拿出來讓老師和同學進行鑒賞。針對那些戲劇性較強的文學作品,可以讓學生自行成立小組,分配好每個人的角色,強調情感的表現,然后下去演練完成。在教學任務相對輕松的單元,把一堂課定為表演課,然后老師和學生進行評價打分,排出名次,給予獎勵。具體作業模式,老師可以針對班級學生的興趣和水平進行設置,秉承著多樣化原則即可[3]。
3.完善評價機制。現在眾多高中職學校的語文效果評價方式主要為總結性評價。即從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中檢驗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當然,這種方式是正確的,但是只是用這種方式效果過于單一,而且對于那些平時課堂發言積極,表現出眾,但是心理素質較差,在考場上發揮失常的學生多有不公。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和老師要完善評價機制,創造多元性評價方式[4]。比如可以使用課堂表現和期末卷面成績結合,綜合算分,全面的進行評估。學習結果的準確、及時反饋,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效果,效果優異者增加學習信心,效果較差者可以設立目標,再接再厲,爭取下次取得進步,都可以達到提高語文學習動力的目的。
提高中職生語文課堂學習動力需要學校和老師不斷探索,我們要勇于正視教學內容中的問題,通過多種對策來進行改善和解決。爭取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從中受益。
[1]牛富儉.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甘肅科技,2016.19
[2]陳貴琴.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07)
[3]黃惠玲.提高中職學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職業,2010.06
[4]孫旭紅.激發活力課堂 構建有效評價——中職語文學習形成性評價策略探究[J].中等職業教育,2009.10
(作者單位:山東臨沂市機電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