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婉茹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的結合及優化
劉婉茹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教育的現代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在互聯網時代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師抓住新的機遇,迎接全新的挑戰。文章基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主要分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的結合及優化策略。
大學生 互聯網 思想政治教育 優化策略
利用互聯網開展網絡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網絡思想教育隊伍的建設,對于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找到能夠滿足大學生思想政治發展需求的現代化教育方法,積極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有助于教育進步。
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要提高,就必須具有先導性與實效性。教育改革速度的加快,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節奏更快,由被動轉為主動,積極占領網絡平臺這一工作要地,才能讓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越做越好,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凈化個人情感。
第一,要構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學生的黨建工作、新聞科學理論,校園文化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加強教育力量,積極打造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的紅色網站,利用網上黨校的開設、網上團校的開設、新聞網以及心理咨詢網絡服務的出臺,促進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系統,讓網絡教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
第二,要積極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大學生都是網絡信息的自主接受者,他們能夠在網絡上選擇自己喜歡的信息,接收符合個人情感發展需求信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具有吸引力,才能讓學生自主選擇,促進這些教學內容發揮積極的作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將思想政治相關學習資料、參考書目以及雞湯類的文章傳到網上,供學生閱讀。也可以將課堂中師生學習的成果,個人的學習心得體會公布于網上,利用學習論壇的開設,給學生提供自由的交流空間。及時發布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向學生傳播國際與國內的重大事件與活動,促進師生共同討論熱點話題,解決生活難題,才能讓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為互聯網的存在而變得豐富多彩,讓積極的精神成為網絡的主要精神。
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平臺,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大學生群體中,微博、微信與網絡課堂是比較流行的網絡學習方式。本著尊重網絡特點以及學生信息獲取特點的原則,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借助網絡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為人處事,有益于思想政治工作進步。
第一,利用網互聯網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課堂。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方式,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通過集體講授、輔導、解答疑難與測試等環節的結合提高效率。同時,教師借助互聯網平臺促進課堂互動,豐富課堂的信息量,讓課堂教學內容更有時代氣息,學習方式更有現代化特點,將符合學生審美的音像資料引入到網絡課堂中,讓學生針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去分析與解決問題,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高。
第二,利用互聯網打造第二課堂。通過多方網絡平臺的聯合給學生建立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開發網上輔導員服務,通過微信、QQ、微博、郵箱、人人網等多種平臺走進學生的生活圈與交際網,時時為學生解決問題。把握好學生的思想動態,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互聯網平臺中的信息傳播速度快,內容種類雜,發布信息的群體魚龍混雜。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提高警惕,明確個人教育責任感,增強政治敏感性與鑒別力。利用互聯網技術學習全新的知識,關注社會思想,發展新動態,把握好思想政治教學的形式。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建設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教育的成敗關鍵在于人,高校應當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建設一支政治能力強、教育業務精、工作紀律嚴、生活作風正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利用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抓好網絡輿論,給學生提供正確的網絡輿論導向。以網絡為媒介,在思想、生活上給學生必要的指導。
第二,加強教師隊伍培訓。在做好政治理論學習培訓的工作基礎上,應當重視政治教育隊伍的網絡知識培訓。通過學習互聯網操作技術,提高教師隊伍的鑒別能力與信息處理能力,能夠應對互聯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綜上所述,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互聯網技術向教育領域蔓延的表現。作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關注大學生政治思想變化、情感變化以及品質發展的需求。利用互聯網平臺給學生營造積極的思想政治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手段,有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更能促進當代大學生整體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
[1]劉春明,孫永革.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勢與舉措[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5(02)
[2]閔美玉.管理載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運用中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J].赤子(上中旬).2016(18)
[3]李金玉,張靜.營造良好校園環境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J].改革與開放.2016(22)
(作者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