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雪
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袁曉雪
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教育手段的革新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面對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課時縮減、課程不減的現狀,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得到了高校教師的垂愛。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在互聯網+的環境下,融合微課、翻轉課堂、在線課堂等教學形式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效果。
互聯網+ 混合式教學 微課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信息的獲取已是隨手可得,信息技術也深入到了各個行業和領域。互聯網+模式下的各種教育創新、教育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所謂“混合式教學”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混合式教學(Blending Learning)是學習理念的一種提升,這種提升會使得學生的認知方式發生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角色也都發生改變。這種改變不僅只是形式的改變,而是在分析學生需要、教學內容、實際教學環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勢互補來提高學生的認知效果。混合式教學強調的是在恰當的時間應用合適的學習技術達到最好的學習目標。混合式教學在網絡時代的今天已經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捧,在現實生活中具有極大的意義。通過網絡提供的便利,讓學生的學習形式變得豐富有趣,從而實現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最大價值的課程學習。
混合式教學起源于國外,最早思路來源于網絡教學。國外關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學習效果、實踐教學上。2002年,英國的Gerard A. Prendergast組織了“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討論。之后,他根據自己的研究,最終提出了“所謂混合式協作學習本質上是一種教師引導的遠程學習方法,該方法在促進異步討論的基本框架方面,混合了有用的面對面的和在線的技巧”。2004年,南非開普敦大學成功舉辦了國際在線會議,會議上強調了“混合式協作學習這一概念”。此外,國外已經在企業和高校中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美國高校中不少教授開始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他們把每周課程的一到兩節課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來進行,讓學生在宿舍或圖書館上網進行自學,培養學習者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通過混合式教學,發現學習者的參與度增加,團隊合作更加和諧,傳統教室授課的形式發生了改變,不再是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而是更多的師生對話、互動的場所。
國內首次正式提倡混合式教學概念的是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他的觀點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隨后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李克東教授等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做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最近,隨著中國對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對混合教學模式有了更多更有效的探索和嘗試,將“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引入到教學之中,豐富了教學方式,使混合式教學模式得到極大的發展。國家各教學、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機構舉辦了各式各樣的以互聯網+為背景的各類比賽:如中國外語微課大賽、中國高等職業學校信息化大賽等,這些比賽極大地促進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發展。
當前,課時縮減已經成為各階段英語教學的普遍狀況。無論是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院校還是中等職業學校,都面臨著課程要求不變的前提下英語課時縮減的挑戰。《新視野商務英語視聽說》是筆者所在的學校為大二的學生開設的公共英語課。相對于大一每周4個課時的公共英語課程來說,這門課在大二縮減成了每周2個課時,共18周*2節/周=36節。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班級上課總課時量都不可能達到36節,因為大部分開設本門課程的班級都有實訓周,因此沖抵掉了不少課時。所以,多年來,任課老師只能上完這本教材的4-5個單元,無法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將課本所涉及的10個話題全部講解完。此外,大學英語采取合班上課的模式,班級規模大,無法實現個性化教學。學生在上完這門課后也覺得收獲不多,有些同學甚至覺得開這門課沒什么意義。老師上課也苦于沒有好的素材,不能結合實踐給學生講解相關的商務英語知識。上課形式常常是老師一個人滿堂灌,而學生卻興趣缺乏,與老師的互動很少,教學效果欠佳。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有限的時間里利用互聯網+提供的各種教學方式高校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并通過豐富的微課視頻給學生增加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教與學的綜合效果。
(一)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的環境支持
在實施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時,最主要的環境支持就是網絡和人力這兩大資源。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在實施混合式英語教學時,不是在課堂上簡單地播放PPT,利用麥克風等多媒體講解課本,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填充,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所提供的便利,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學習并分析知識,從而構建出符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因此,這種模式下,互聯網、多媒體、教師、學生(不僅僅是參與者,還是主觀能到創造者)這四大因素將為此提供環境支持。其中網絡環境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信息資源,如各類微課、視頻、博客、公眾號、教學軟件等;多媒體為傳統教學提供上課所需的各類設備,如投影儀、電腦、麥克風等;教師在這個模式中充當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不再是以往的指揮者、主導者;而學生就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自主學習策略高效地吸收知識。
1.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的實施模式及方法
網絡環境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將教師的教學行為由課堂上擴展到了課堂外,學生除了課堂學習外,圖書館、寢室等能上網的地方均可發生,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1.1 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的實施模式如下:
課前: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制作微課小視頻,視頻內容短小精悍,一般選取一單元里面具有代表性的任務進行微課制作,時長5-8分鐘,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
學生觀看微課(可反復多次),自主學習微課內容,并完成預習任務。
課中:教師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及學生觀看微課的反饋,總結并提出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協作,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問題,促進知識內化、系統化。
課后:利用博客、微信公眾號等網絡資源布置作業,提供相關課程知識視頻鏈接,學生可延伸學習;學生網上提交作業(包括音頻、視頻等形式);教師可在線解答學生個人疑問。
1.2 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如下:
1.1.1 翻轉課堂。翻轉課堂一般被成為“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傳統教學中,教師是學習過程的主宰。而在翻轉課堂內,學生成為教學的主宰,教師輔助學生完成教學任。
1.1.2 微課。微課是通過以視頻為主的教學手段,表現教師圍繞某個特點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
1.1.3 博客。在互聯網+背景下,博客已經成為一種流行,一種新的網絡應用模式。上海師范大學加厚教授認為:博客的教育意義在于將互聯網從過去的通訊功能、資料功能、交流功能等進一步強化,使其更加個性化、開放化、實時化、全球化,把信息共享發展到資源共享、思想共享等。博客可以成為教學過程中協作和交流的工具,相對其他形式的教學資源,它的性價比更高,傳遞信息非常時效。
1.1.4 網絡學習社區。各種在線學習的論壇、社區、微信公眾號等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
根據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的特點,教學評價不應該仍采用傳統教學的評價方式,評價方式應該多元化。注重形成性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僅可以為學習者提供自身的學習情況,也能為教師反饋教學情況,為進一步改善教學或學習提供指導性的幫助。此外,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部分也應該納入評價范圍,因此應該建立相應的網絡學習平臺記錄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并算入教學評價中。此外,對學生的測評形式可以是書面的試卷,也可以是學生個人或小組完成的微視頻等形式。
混合式英語教學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浪潮下正好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必將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并能取得很好的先過。混合式教學并不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或理論,而是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逐漸得到了大家關注。在學生個性化學習、教學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學將成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最為合適的教學模式,我們的研究任重道遠。
1.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絡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一種新的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
2.彭敏.“翻轉課堂”與微課教學在大學英語讀寫課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2)
3.俞顯、張文蘭.混合學習的研究現狀和趨勢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07)
4.莊曉敏、陳紅.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教學模式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5.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
(作者介紹:袁曉雪,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講師,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