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幼兒園 李 旦
科學活動:俄羅斯方塊
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幼兒園 李 旦
適齡目標:大班
設計意圖:“俄羅斯方塊”是一款由俄羅斯人發明的經典電子游戲,曾風靡全球。仔細觀察,“俄羅斯方塊”中的“方塊”其實都是由4個小型正方形組成的規則圖形,共有7種組合方式,分別是按照英文字母IOTJLSZ七個字母的形狀來排列組合的。這樣一款簡單卻又多元組合的材料就像七巧板一樣,非常適合給幼兒做拼圖游戲。我將“方塊”當作房子,讓幼兒完成在規定的小區內進行規劃的任務,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將自己的設計方案進行記錄,幫助幼兒理解整體與部分的組合替換關系,發展幼兒平移、旋轉圖形的空間想象能力,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教學詳案教案備注[課時建議]第1課時[活動目標] 1.在組合拼圖過程中,體驗整體與部分之間的組合替換關系。2.通過平移、旋轉,將俄羅斯方塊與大樹組合成正方形,并做記錄。3.樂意動手動腦,體驗拼圖游戲的快樂。[活動準備] 1.教具:喜羊羊、美羊羊圖片、4×4網格圖2幅、大樹8棵、俄羅斯方塊一套。2.學具:操作底板、俄羅斯方塊磁貼、大樹磁貼8個、記錄紙、記號筆。(人手一份)導入環節,教師通過創設為喜羊羊、美羊羊規劃新小區的情境,充分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趣。同時,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俄羅斯方塊的特別之處,為后面完成任務做準備。[活動過程]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1.出示美羊羊、喜羊羊圖片,并交代任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兩位小客人,看看是誰?他們接到了一項任務:要給羊村規劃一個新的小區。我們一起去幫幫他們吧!2.引導幼兒觀察“房子”,并講述其異同點。師:瞧!房子已經設計好了,看看這些房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這些房子的顏色、形狀各不相同,但是,它們都是由4間房間組合而成的,真特別??!二、布置任務,初次探索。1.出示空白的小區圖,提出操作要求。師:這是小區的地形圖,請你說一說這是什么形狀的?羊村的小區規劃是有要求的——每個小區里要安排3幢不同的房子和4棵大樹,要充分利用小區的每一塊土地,不能重疊!2.個別幼兒上前嘗試操作,并介紹。師:誰愿意來幫美羊羊設計一下?(請一幼兒上前操作)請你來介紹一下你的設計方案。你先放了哪一幢房子?然后呢?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我們一起來幫他檢查一下,小區有幾幢房子?幾棵大樹?每塊地都填滿了嗎?你們有和他不一樣的設計嗎?等會兒就請你幫美羊羊和喜羊羊來設計兩個不同的方案。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本環節是教學的重點,要求幼兒在理解操作要求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任務。教師通過講解、個別示范的方式,幫助幼兒正確理解操作要求,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整學具教具

本環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求幼兒在確定好大樹位置的基礎上完成后續設計是難度的提升。另外,在完成設計的基礎上,幼兒要用一一對應的方式完成記錄的要求,這有助于促進幼兒空間表達能力的發展。4.交流評價,同伴間相互檢查。師:你們完成任務了嗎?你是怎么設計的?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請你們和旁邊的好朋友相互介紹并檢查。三、挑戰任務,再次探索。1.出示種好樹的小區圖,引發幼兒思考。師:看了你們這么多的設計方案,美羊羊和喜羊羊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他們把大樹放在了小區的哪里?剩下的空地要安排哪三幢房子才能正好把它全部填滿呢?2.教師錯誤操作,引發質疑。師:我這樣行嗎?為什么?應該怎么辦?3.出示記錄紙,提出操作、記錄要求。師:等會就請你先看清楚空地的形狀,然后選擇合適的房子來試一試。完成以后,請把房子的形狀用你喜歡的方法記錄在設計圖紙上。4.幼兒再次操作、記錄,教師巡回指導。5.交流評價,同伴間相互檢查。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設計圖?設計圖和造的房子一樣嗎?在設計的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四、拓展游戲,結束活動。1.出示若干畫有圓點的設計圖, 引發幼兒后續探究活動。師:今天,我們幫助美羊羊、喜羊羊完成了規劃小區的任務,我們都是能干的小小設計師啦!瞧!老師這還有一些好玩的任務,樹的位置變化了,又該安排怎么樣的房子呢?我們再來想一想、試一試吧!結束環節的表揚和拓展,一方面是滿足幼兒的情感發展需要,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和調動幼兒探究的興趣,鼓勵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進一步探究。[活動延伸] 1.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投放操作底板、俄羅斯方塊、大樹磁鐵及記錄單,供幼兒鞏固練習。2.遷移游戲:投放俄羅斯方塊及帶有若干圓點的活動單,引導幼兒覆蓋空格,露出圓點。(記錄紙) (個別幼兒操作結果) (個別幼兒記錄結果)體與部分的組合替換關系,發展幼兒平移、旋轉圖形的空間運動能力。
反思:
如何讓科學嚴謹的數學活動變得形象、生動呢?筆者在組織開展大班數學活動“俄羅斯方塊”的過程中進行了不斷的探索與嘗試,收獲了如下點滴:
一、數學之美,美在趣味。
在本次活動中,我創設了“為美羊羊、喜羊羊完成小區規劃任務”這樣一個情境,很好地調動和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在探索操作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將“方塊”當成房子,為建造小區設計藍圖,玩得非常的開心和投入,完全沉浸在數學的樂園里。教師通過情境的創設,很好地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凸顯了數學活動的生活化、游戲化。
二、數學之美,美在探索。
在大班數學活動“俄羅斯方塊”中,教師很少有知識技能的講解,更多的是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主探究的環境和空間,鼓勵幼兒通過實際操作來了解整體與局部的組合替換關系。在本次數學活動中,我總共給了幼兒兩次探索操作的機會:第一次是鼓勵幼兒自主探索,為小區安排3幢不同形狀的房子和4棵大樹,幼兒都能很好地完成,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整體與部分之間的組合關系;第二次探索操作是在第一次操作的基礎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擴展,要求幼兒在4棵大樹位置確定的基礎上安排3幢不同的房子。這就要求幼兒通過觀察、思考、比較等方法進行探索驗證。這樣做是為了讓幼兒更進一步的理解整體與部分之間的組合替代關系。
三、數學之美,美在發現。
教師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為了讓幼兒更好的觀察與發現,在活動中我創設了問題情境:將一塊“方塊”故意擺在錯誤的位置,從而引發幼兒的思考,知道拼圖前要先觀察整體形狀,在此基礎上挑選和它的某一部分形狀匹配的拼圖。此外,活動中鼓勵幼兒相互介紹、相互檢查。這些教學策略都很好的引導了幼兒的觀察和發現,提高了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當然,本次活動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第一,對于不同能力的幼兒沒有提供相應層次的操作材料;第二,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沒有得到充分地鍛煉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