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源海(云南財經大學體育部云南昆明650221)
PBL在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
□桂源海(云南財經大學體育部云南昆明650221)
本文分析了PBL教學法在太極拳教學中的現狀,并且使用SPSS數據分析方法對參與PBL和參與傳統教學的學生進行三方面的對比,最終得出結論與相關建議。
PBL教學法太極拳太極拳教學
1.1、PBL教學理論概念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就是問題式教學法,是指教學是以問題基礎、以解決問題為學習目標的教學方法,也稱為“基于問題式的教學方法”——美國學者杰羅姆·布魯納(1950)。也就是說,PBL教學方法是依據既定的教學大綱,老師把想要直接講解給學生的內容變成疑問句,通過給學生的大大小小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邊思考邊理解,最終達到掌握教材內容并有創新內容的目的。有時,也靈活采用將學生進行分小組形式,大家共同探討和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統籌思考、分析并解決問題、合作競爭及創新等各方面的能力。PBL教學法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征:一是學生學習并獲得知識的主線是存在問題、帶著問題;二是教與學都以學生為中心,老師不再唱獨角戲;三是分小組討論和學習這一具有協作和競爭的學習模式,是PBL教學法的一項比較重要的實施手段。
1.2、PBL教學理論在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PBL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應用,就是PBL教學理論與太極拳教學實踐的結合。通過PBL教學法的應用,可以看到,其優點在于,利于培養學生在太極拳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意識集中能力和動手能力,甚至是實踐應用能力也在提高;對于太極拳的認識和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自覺性在提高;人際能力、領導能力,主要是自制能力在提高,當然,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對于反應速度相對慢些、預習工作沒有做好、沒有進行動作要領的復習的學生來講,這一方法的實施,使得他們在太極拳課程中思路難以跟上,對于所擬問題無動于衷。例如,當老師希望學生帶著“練習太極拳時你的掌、腕、肘、肩、眼與頭部的基本要領是什么”這一問題進行下面的學習時,如果上節基礎內容沒有掌握好,那么學生很難對例如“雙眼隨頂勁方向運轉”這樣的要領進行理解;當老師希望學生帶著“虛靈頂勁中的虛靈是強調意識的集中,頂勁強調什么?”問題進行學習要領時,同樣,如果之前沒有領悟和掌握基本內容,學生也沒辦法明白所謂“頂勁”是什么、如果發力等要領,更別提主動意識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了。總的來說,PBL教學法在太極拳課堂教學中已經逐漸的受到教師與學生的歡迎,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時,也需要老師和學生的不斷共同探索。
2.1、研究對象
從本年級(2015級)選修了太極拳課程的94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即94個樣本。將其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均為47名學生。第一部分接受PBL教學方法實驗,第二部分接受傳統教學。
2.2、研究方法
本次應用研究使用主要使用兩種方法,一是問卷調查法。經過兩種教學方法的課堂教授之后,將問卷發放給參與研究的學生。即針對94名學生,制作并發放問卷94份。本次問卷調查由于都是本校本級學生,因此利于樣本問卷的回收,回收率達100%。二是SPSS數據分析法。首先是用SPSS 22.0軟件進行了問卷信度和效度的檢驗,結果表明問卷可靠有效。之后,根據獨立樣本T檢驗等方法,用數據來直觀、定量的看出應用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差異。
2.3、應用設計內容
(1)在兩組學生接受教學內容之后,關于對太極拳學習興趣方面的差異。
本文設計了幾個小題作為變量,PBL組與傳統組的學生進行問題的回答,答案在“非常正確”、“正確”、“一般”、“不正確”、“非常不正確”這五個選項中進行單項選擇,得分分別為5、4、3、2、1分。

?
可以看出,兩組學生在“積極參與和太極拳相關所有校內外活動”和“在太極拳課內外都愿意與志同道合的同學老師積極溝通”兩個變量下的差異具有一定的顯著特征(p<0.05)。
(2)在兩組學生接受教學內容之后,關于對太極拳課程成績方面的差異。
將94名學生的考試成績按照分組進行求平均值,第一組學生平均得分67.91,第二組平均得分44.60。將二者進行T檢驗:

人數平均分STP PBL組4767.912.9835.1100.002傳統組4744.605.528
可以看出,檢驗結果p<0.05,說明兩組學生成績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BL組成績高于傳統組。
(3)在兩組學生接受教學內容之后,關于對太極拳主動發現問題、靈活分析問題方面的差異。

?
可以看出,兩組學生在這三道問題的回答上都存在顯著差異(p<0.05)。
(4)分析與結論。
通過上述應用設計,可以看到,第一,從太極拳學習興趣來看,參與實驗組的學生明顯比未參與實驗組學生感興趣。積極參與和太極拳相關所有校內外活動和在太極拳課內外都愿意與志同道合的同學老師積極溝通,這兩方面的顯著差異,說明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用在太極拳教學中,不太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和牢固掌握各招式要領,而PBL組的學生則樂于主動學習太極拳,愿意和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去練習和琢磨太極拳。同時,在分成小組之后,PBL組的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很多,提高了他們協作、溝通等方面的能力,對于太極拳招式以及內涵的更好掌握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從太極拳學習成績來看,PBL組比傳統組的成績高很多。說明傳統組的教學方法更傾向于理論和要領動作的老師“主演”唱獨角戲,因此在考核時發現學生的動作不到位,理論不透徹,整個身體的舒展以及用力之處不到位,例如雙眼隨手動的要領在考試中可能由于緊張而不存在,這就失去了練習太極的意義,也完全成為太極拳選修課的應試教學,而非自主自愿的學習太極拳知識和動作。
第三,從太極拳練習中發現、分析和解決自身問題來看,PBL組比傳統組的學生能力強很多。探究其原因,應該是PBL組平時在教學時更多的會去讓學生主動模擬真實情境,讓學生主動去體會“云手”、“虛靈頂勁”等內在的深刻的涵義,當意識、意念集中并感悟到內涵再進行動作的延展時,跟硬學動作時完全不同的外在表現,也會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完全不同。
第四,從學習的規劃看,PBL組比傳統組的學生能力更有規劃,更具學校的恒心和毅力。PBL組的學生在發現太極拳修煉問題時,能夠結合自身的情況,制定符合自己發展的計劃。這種從自身實際出發,能夠針對太極拳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利用真實的情景,真正反映出自己在學習太極拳中的薄弱之處,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規劃。一個符合自身運作的學習規劃非常重要,能夠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針對太極拳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能夠性的予以解決。
太極拳的學習歸根到底是一個長久的過程,PLB對照組的同學能夠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興趣,鍛煉自我,提高自律能力,奠定自己的學習太極拳的基礎。
擁有一個長遠的學習計劃,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和探究能力,能夠在探究的過程中應用相關的太極拳知識進行分析,這對于學習者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反觀普通組的太極拳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計劃,沒有目標,學習的毅力不夠,遇到學習瓶頸時極容易放棄,不能夠以問題為導向,以情境為練習,結合自身的狀況,打造屬于自身的學習規劃,從而影響太極拳的學習效果。
通過上述針對PBL教學法在太極拳課程中實際應用的設計研究,本文提出相關建議,以有效推進在PBL教學基礎上太極拳教學的實踐進步。
第一,推進學生發揮主動性,揣摩動作要領內涵。例如講授“云手”章節時,教師應首先將云手動作所承載的拳法原理推向學生,讓他們主動去思考和查閱資料,或者小組探討,自己揣摩。之后,教師對基本要點進行講解:以腰脊為中軸進行體轉,腰禁直撐,膀亦放松,臂隨腰轉,重心保持,腳尖朝前,雙眼隨手腳動作而動等,講授之后可以分組練習,不明白之處請教教師。這樣,當在全體學生中這一招式得到共鳴之后,再次進行練習,則會高山流水,流暢通順。
第二,推進情境教學設計,入戲感知招式動作。PBL教學法強調將學生引入問題設置所在的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動作和內涵,好似身臨其境,例如帶著“虛領頂勁中的虛靈指的是什么”這一問題,去用意識、意念,屏息集中,感受和領悟虛靈內涵,而后發力使力度、方向準確,動作標準,防攻到位。這樣利于學生主動去建立問題意識,帶著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三,推進學習規劃安排,因材施教進行指導。PBL教學法強調學生發現問題,感知問題,從問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向,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狀況,結合自身的學習特點,按部就班的安排好自己的學習計劃與進程。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動作和內涵,根據動作的邏輯起點,探討太極拳動作前后之間的一個關系,結合自身的一個特色與實際情況,制定一個星期或者是一個月的學習進度,這種進度安排是基于自身的一個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以太極拳修習的科學規律和動作規律為基礎,因此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利用PLB方法進行太極拳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讓學生制定屬于自己的計劃,從計劃出發,激勵自己,提高自己。
綜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驗與研究,得到了以上的思考和分析,總之,在太極拳的教學中,應積極應用PBL方法,首先助力學生構建章節框架、掌握基本要領,其次設置情境,使得理論和實際動作緊密結合,最后,推進學習規劃安排,因材施教進行指導,最終達到有效發揮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掌握和不斷練習太極拳、揣摩和領悟太極拳內涵的目的。
[1]高金娜.PBL教學模式在中醫藥院校24式太極拳選項課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教學,2014,(13).
[2]張炳立.試論PBL教學法的理論基礎[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9(3).
[3]黃鑫云.PBL教學法在體育專業太極拳普修中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3.
G852.1
:A
:1006-8902-(2017)-01-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