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麗
醫療機構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以江蘇省常州市為例
●鐘曉麗
編者按:調查研究是科學認識的基礎、科學決策的前提。開展調查研究,對于及時反映重大財稅政策的貫徹落實和財政發展改革情況,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財稅改革逐步駛向深水區,為更有效地服務決策、指導實踐,本刊在2017年開設全新欄目“調查研究”,刊發圍繞完善財政管理、保障中央重大財稅政策貫徹執行所撰寫的調研報告,鼓勵發現新情況、研究新問題、探索新思路。
會計信息是醫療機構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集中反映,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是衡量醫療機構財務管理的重要標尺。本文根據江蘇省常州市2016年度醫療機構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內容,研究醫療機構會計信息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提高醫療機構會計信息質量的措施建議。
醫療機構 會計信息質量 資產管理
會計信息是財政部門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依據,是反饋財政政策執行效果的重要載體,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財政監督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對于提高財政監督效率、確保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保障財政職能的充分發揮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歷經近20年,已成為財政部門的一個品牌,在切實履行政府的市場監管職能,維護統一、透明的會計審計市場秩序,貫徹落實全面深化財稅改革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016年,按照財政部、江蘇省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部署,結合常州市監督檢查計劃,以服務財政中心工作為核心,保障會計法規準則制度的有效執行為重點,圍繞涉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推動藥品零差率、促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供第一手資料,常州市選擇7戶醫療機構作為會計信息質量重點檢查對象,涵蓋綜合性醫院、中醫醫院、專科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多種類型。檢查重點包括醫療機構2015年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總體情況、收入管理情況、支出和成本管理情況、資產管理及政府采購情況、治理“小金庫”長效機制落實情況、結余及分配管理和長期債務等情況。
檢查發現,近年來,該市醫療機構基本能夠按照 《醫院會計制度》、《基層醫療機構會計制度》等規定進行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新舊會計制度銜接順暢,內部管理日漸完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有關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符合要求,真實、完整,能在重大方面反映單位的財務狀況和業務開展成果,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健全,單位財務會計工作規范化程度逐年提高,較好地執行了準則制度和國家財稅政策。
然而,部分醫療機構在收入管理、資產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2016年全市醫療機構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發現醫療機構違規金額較大,資產虛增9803.69萬元,虛減13707.18萬元;負債虛增4285.06萬元,虛減2.64萬元;收入虛減343.12萬元;費用 (支出)虛增470.45萬元。
(一)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方面
1、醫療機構普遍未將所有收支完整納入預算管理,不能完整反映醫療機構的財務狀況。根據 《醫院財務制度》(財社〔2010〕306號)第十條,醫院要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包括預算編制、審批、執行、調整、決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制度》第七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由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組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有收支應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但目前該市醫療機構暫未按照規定像其他行政事業單位一樣編制年初預算和年終決算。
2、醫療機構把應作為收入、支出的項目掛在“往來科目”核算。如常州市某專科醫院收到區疾控中心嚴重精神障礙管理資金、艾滋病預防費等170341元、收到民政部門特困戶醫療補助款使用結余203925.5元,收到精神病防治經費使用結余488958.80元均掛在“其他應付款”科目中,未作收入入賬等。
3、往來款項長期掛賬未清理,尤其是三年以上的應收應付類款項未及時清理。其中應收債權類主要是醫院賬面反映應收醫保中心款項遠大于醫保中心實際支付醫院款項形成的應收醫保中心款項和醫療機構出院病人欠款;債務類往來款項主要是長期掛賬已不需支付款項未及時結轉。
4、在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甚至已投入使用,但未按規定及時轉入固定資產。主要表現為醫療機構病房大樓、辦公大樓,已完工未及時辦理竣工決算,部分或全部未轉入固定資產,少提或不提折舊,虛減費用、虛增結余。
5、財務報銷手續不完整、會計憑證不合規等。主要表現為記賬憑證與原始憑證金額不一致、憑證附件不符合要求等。
(二)資產管理與政府采購方面
1、固定資產管理重購置、輕管理。突出表現為部分房屋產權無法明確,有房屋產權證但無房產,或房屋購買或置換后因房主破產等原因至今未取得房產證。
2、存貨管理不完善。一是藥品管理上,未設立數量明細賬。藥品下發至基層社區服務站只有金額沒有數量,無法有效對賬,無法及時發現盤盈盤虧;二是低值易耗品賬實不符,盤虧掛賬未及時處理。
3、賬面固定資產與系統數額不符。醫療機構賬面固定資產與財政部門資產管理系統金額存在差異,未及時查明原因。
4、國有資產處置手續不規范。一是部分國有資產已報廢,但一直掛賬,造成賬實不符;二是國有資產報廢清理未履行相關審批手續。
5、未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相關要求。通過檢查發現,該市部分醫療機構,在實施某些項目時未按照政府采購目錄嚴格執行政府采購。
(三)負債管理方面
1、部分醫療機構通過借款方式進行的基本建設和設備投資規模較大,存在較大的償債風險。其中綜合性醫院表現明顯。如該市某三甲公立醫院,2015年末資產負債表借款金額47337萬元,另外應付賬款30286萬元,基建借款多,債務規模大。
2、往來款項中的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未及時清理造成負債虛增。如某縣級人民醫院 “應付賬款——應付衛生材料款”中應付江蘇海外集團國際技術公司4135.20萬元,經查此業務已貨款兩清,但賬務未及時處理。
(四)收入管理方面
一是藥品“零差價”政策執行不到位,個別醫療機構與藥企之間仍然通過協議“捐贈”、“買少送多”等方式規避主管部門藥品招標采購統一定價,在藥品“零差價”執行方式上搞變通、打擦邊球,且捐贈設備等未及時入賬、贈送藥品直接沖減成本(費用)。
二是個別醫療機構收費減免未有確切依據,如對特殊病種的醫療費用減免僅通過內部會議討論通過,未有相關政策依據。
三是醫療機構停車場收入等確認不合理、不完整。
四是醫保基金與醫療機構在醫療費用結算報銷中存在“利益博弈”,部分醫療機構應收醫保基金款項長期收不回,影響醫療機構現金回款,對醫療機構的運營能力產生削弱作用。
(五)支出和成本管理方面
一是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績效工資制度執行不規范,發放總量突破批復限額現象。
二是部分醫療機構壞賬準備未按規定標準計提或者未計提,不符合相關制度和會計“謹慎性”原則要求。
三是醫療成本(費用)核算不規范。比如存在將以前年度衛生耗材等醫療成本放在2015年度列支的情況,記賬憑證所附原始憑證為以前年度發票;由于在建工程科目未及時結轉固定資產,導致折舊少提或未提,造成成本(費用)不實。
四是資產負債率高,利息支出負擔較大。
(一)編制全口徑預決算
認真落實全口徑預算,是新《預算法》的要求,也是加強醫療機構預算收支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切實保障民生的要求。根據2011年印發的《醫院財務制度》規定,國家對醫院實行“核定收支、定項補助、超支不補、結余按規定使用”的預算管理辦法。《公立醫院預決算報告制度暫行規定》要求公立醫院實行年度預算報告制度和年度決算報告制度。同時,各級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醫院的年度預算審核,根據醫院的事業發展規劃和目標,審核其預算的合理性,對醫院大型設備購置、基本建設和重點項目支出情況等進行重點審核,嚴格控制不合理支出。
(二)將全部醫療機構財務報告納入年報審計范圍,并適當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
在我國,大部分企業和上市公司實現了對財務年度報告開展獨立審計,以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可靠性、完整性。在發達國家的會計制度下,政府報告需要在經過獨立審計部門審計之后向公眾披露。建議將全部醫療機構的年度財務報告納入到年報審計的范圍,為管理者和利益相關者決策提供更加有效的參考。同時,可以將醫療機構的財務狀況適度公開,加強社會監督,以減少公眾與醫療機構信息的不對稱,有效緩解醫患因定價問題引起的糾紛。
(三)進一步明確財政補助資金的使用方向和用途
一是財政部門會同主管部門研究制定醫療機構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財政補助資金的使用方向和用途,要求各級醫療機構定期向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報送資金使用情況和使用效果報告,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在醫療機構改革中的引導推動作用。二是改變醫療財政專項資金重分配、輕管理的現狀,根據新的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強預算執行管理,提高財政支出績效”的要求,對財政部門打包下達的資金進行績效考核,財政專項資金分配與績效考核掛鉤,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
(四)加強醫療資金的日常監督
醫院與其他事業單位相比,存在收入種類繁多,金額龐大、現金流量大等突出問題,事后查處不是目的,事前預防才是根本。一是配合政府會計改革和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報告制度改革,并結合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內控準則的實施,完善醫療機構日常監管機制,推廣隨機抽查制度。二是加強監管整合,建立財政部門、衛生部門、人社部門橫向聯手的監管機制,明確各方管理職責,共同發力,加強管理和監督。通過監管整合,使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相互延伸,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做到監督到位,有監管有問責,有處理有跟蹤,提升成果轉化和檢查成效,從而加強財政資金安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五)提高相關人員的職業素養
人的因素對于任何行業、任何工作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要更好地提高醫療機構會計信息質量,提高人的責任意識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提高醫療機構領導的重視程度,使其意識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是實現醫療機構長遠規劃、提高其決策準確性和效率、保障資金安全、規范、有效運行的重要抓手。其次,提高財務人員和業務部門相關人員職業素養,定期組織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的同時,把部門預算和財務管理責任層層落實到各部門、各環節,加強會計核算與預算的銜接,也確保日后全口徑部門預算編制和執行的順利進行。最后,應進一步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通過獎懲制度,保障醫療機構財務人員的利益,并設立一系列的指標體系,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考核,做到獎罰有據,公平公正,激勵財務人員不斷適應新形勢下的財務工作,促使他們不僅懂會計核算,更懂財務管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財政局)
[1]財政部.醫院財務制度[Z].2010-12-28。
[2]財政部.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制度[Z].2010-12-28。
[3]張怡.新醫改形勢下提高公立醫院會計信息質量對策探討[J].財經界,2015,(05).
(本欄目責任編輯:王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