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克執導的3D電影《智取威虎山》,這部充滿徐氏武俠風格的紅色電影中處處展現出徐克導演對于電影的獨特創作方式與鮮明的個人特色,徐克導演還原歷史故事,剔除意識形態,以武俠精神大膽改編了原有臉譜化的人物形象,加入了極具現代特色的故事情節,迎合了多個年齡層次觀眾的懷舊情懷和審美要求,同時恰如其分地運用商業營銷手段迎合市場需求,最終完成了徐氏武俠又一力作,為未來更多紅色題材的電影改編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關鍵詞]徐氏武俠;紅色改編;《智取威虎山》
“作者、作家電影”理論是在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中產生的。在20世紀70年代,受法國“新浪潮”運動的影響,一些從國外電影學院畢業歸來的香港電影人緊跟時代潮流,創作符合“新浪潮”思想的影片,從而推進香港電影界開始產生變革,徐克就是其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徐克將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入自己的電影當中,其所監制、導演的影片每一部都打上了徐氏武俠世界的烙印。不管是徐克早期的武俠作品,如《新龍門客棧》《黃飛鴻》系列電影,還是最近幾年的神怪武俠《七劍》《龍門飛甲》等,都成為武俠世界的新標桿,徐克也成為香港新武俠電影的領軍人物。
一、徐氏武俠元素重構紅色經典
《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的扛鼎之作,《智取威虎山》在“文革”時期作為八部革命樣板戲中的第一部紅遍大江南北。對經典的改編,即使是被譽為鬼才導演的徐克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對于普通的劇本,徐克通常會按照自己的理解與思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徐克曾經在采訪當中說道:“我的電影似乎大部分都是改編作品,很少有原創的劇本。電影的空間多一點,所以才會有改編,讓電影和原作不一樣。我改編的時候,會先解讀作者原小說的精神,從精神再回到小說,把時代精神反映出來。”①但對于《智取威虎山》,對于翻拍樣板戲,一個香港導演如何才能得體地處理意識形態是徐克面臨的最大挑戰。基于這樣的壓力,徐克開始對《智取威虎山》進行充滿徐氏風格的、大膽的、極富創造性的改編,并體現出制作者的個性特征,賦予人物武俠韻味,在這部紅色經典當中留下專屬于徐克的“署名”。
(一)故事情節的江湖化
徐克電影《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情節完全遵循小說《林海雪原》的內容,但在細節上完成了對原著的補充和想象,填補了原著所沒有正面描述的部分,并抓住這一部分進行二次創作,使《智取威虎山》成為一個獨立的、更加完整并帶有吸引力的類似于江湖的故事。比如,完整補充了抓捕灤平,得到先遣圖的一節。而在原著當中并沒有提到如何抓捕欒平,如何得到先遣圖,以及先遣圖的來龍去脈、作用價值也沒有交代;對于副官考察威虎山和威虎山戲劇夸張后的超強實力也是完全重新塑造。再如,栓子他娘為了自己的孩子,下決心活著走出威虎山,結果所做的事情反而對楊子榮造成太多的危險,也完全符合徐克對于江湖兒女愛恨交織的展現。
(二)人物形象的俠義化
電影對人物形象進行了優化和整合,增加了橫跨三代的現代人物亮相,創造性地出現了充滿匪氣的壓寨夫人栓子娘馬青蓮以及她的兒子小英雄栓子,還有生活在和平年代、觀看畫冊的小孫子韓庚,這三個人物的出現不僅僅是引出故事,迎合部分追求明星效應的觀眾,也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成為易于年輕觀眾接受的人物角色。在原著當中,每個隊員分工明確,各自又身懷絕技,缺一不可。在夾皮溝保衛戰中,當坦克劉勛蒼得到子彈,抱著機槍沖出來殺敵的時候,依稀看到了《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的西貢巷戰的影子。之后,高波中彈犧牲也為夾皮溝保衛戰增添了幾分悲劇色彩,203首長也用土匪的槍擊斃了威虎山土匪老五秧子房,讓觀眾在紅色電影當中體會到江湖兒女的快意恩仇。
(三)人物性格的豪杰化
在小說和戲劇當中,《智取威虎山》中最突出的角色是剿匪英雄楊子榮,而代號203的首長與土匪頭子座山雕都是來映襯楊子榮的。但電影《智取威虎山》中,203首長、楊子榮、高波、長腿孫達德、坦克劉勛蒼、栓子與栓子娘以及座山雕、八大金剛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座山雕與八大金剛這些在傳統劇目當中被忽視的反派角色,也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特點,片中有被座山雕救過命的老大、會開坦克的老三、意欲勾搭嫂子的老四、攻打夾皮溝的老五、大大咧咧的老八,都讓人印象深刻。配合宣傳海報的發行,起到了轟動的效果,以至于一些觀眾觀影后要求導演再拍攝一部《座山雕與八大金剛》外傳來作為電影的補充。
二、徐氏武俠的紅色敘事
縱觀徐克的武俠電影,人物關系明確,前因后果明朗,敘事線索鮮明。在電影《智取威虎山》當中,徐克采用了兩種敘事結構,即線性敘事結構與倒敘敘事結構相結合的形式,使整部電影繼承了徐克特有的武俠風格。
(一)倒敘敘事結構
電影的開頭是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一群留學生畢業聚會,在KTV唱歌時無意中點播了京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讓經歷過林海雪原戰斗的戰士后人姜磊回憶起當時的剿匪經歷,姜磊成為一條紐帶將時隔六十多年的兩個不同時空重新聯系起來。采用倒敘敘事結構,不僅讓觀眾具有強烈的代入感,也隨著主人公的舊畫冊一起穿越時空,回到英雄們戰斗過的地方。影片的最后交代了現代角色姜磊與歷史人物栓子之間的關系,通過土匪百雞宴和現代社會年夜飯進行對比,緬懷為國家解放與獨立做出犧牲的革命先烈,用革命先烈犧牲與國家安定團結進行對比,進而對紅色主題進行升華。
(二)線性敘事結構。
小分隊智取威虎山的情節基本上遵循了原著和戲劇內容,屬于線性敘事。徐克電影敘事完整,敘事線索清晰、明確;角色沖突和對立等關系突出,并在敘事過程中設置層層懸念和人物矛盾,在線索解構時將伏筆一一展示,營造出沖突焦點,使得情節、人物之間節奏緊湊,決不拖泥帶水。
電影按照原著的時間模式進行敘事,為了使智取威虎山在故事上更加完整,徐克特意補充了片頭開場。電影從小分隊奉命剿匪開始,接著發展到衫嵐站機庫消滅30多名匪徒,使得彈盡糧絕的小分隊先獲得武器彈藥,一方面展示了嚴峻的剿匪形式,展示了小分隊人物特點和成員配置,另一方面也為小分隊獲得人員和糧食補給埋下伏筆。隨著運送補給物資的小火車的到來,楊子榮和白茹引起了小分隊之間的內部矛盾,女兵白茹和土匪習性的楊子榮面臨著小分隊成員的不信任。夾皮溝的隊員帶領小分隊來到威虎山腳下的夾皮溝,摧毀了土匪的監視聯絡點,并從土匪欒平身上繳獲了先遣圖,開始謀劃進攻威虎山的計劃。楊子榮潛伏到威虎山,經歷了青蓮色誘、土匪試探、土匪老四識破、欒平揭發等重重考驗,最終與小分隊在大年夜的百雞宴上里應外合殲滅了土匪。
三、紅色武俠的藝術創新
作為作家電影理念的繼承者,徐克將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打上了徐氏武俠的烙印。他善于運用簡單的動作、簡練的語言來表達深刻的思想內涵;將人物幽默與情節的嚴肅融合到劇情當中,使得徐氏電影在藝術表現上獨樹一幟、獨具一格。徐克的武俠情懷不僅表現在影片《智取威虎山》中,而且表現在其他一系列影片中,并形成與眾不同的風格。
(一)3D效果下的動作場面
從2011年的3D武俠電影《龍門飛甲》開始,徐克利用3D效果的優勢,制作了眾多宏偉龐大的背景效果,一部比一部畫面酷炫,帶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如《龍門飛甲》中的漫天黃沙,《狄仁杰之神都龍王》中的滔天海浪,《智取威虎山》中的漫天暴風雪以及威虎山的巍峨險峻,都給觀眾帶來了優秀的視覺體驗。
兩場重要的戰爭場景“夾皮溝大戰”和“攻打威虎山”完全可以媲美好萊塢槍戰片和戰爭片,尤其是小分隊“攻打威虎山”,可以理解為武俠人物的現代展現。威虎山地形險峻,懸崖縱橫,易守難攻,又布滿了機槍暗堡,203帶領小分隊的三十來個戰士,還是將千余土匪的威虎山炸了個地覆天翻。在百雞宴當中端著槍射擊數百土匪的楊子榮,到最后擊敗座山雕,儼然就是手中拿著寶劍,胸懷天下的趙懷安,滿眼都是英雄氣概。
(二)拍攝手法上的技巧運用
不管是運用長鏡頭展現威虎山的地形地貌、武器配備、兵力部署,還是銀裝素裹的林海雪原,徐克都展示得很到位。影片中采用搖臂鏡頭拍攝威虎山大全景,陡立的峭壁、堅固的堡壘、防守嚴密的工事以及鷹嘴峰等形象,讓觀眾記憶猶新。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長鏡頭是小分隊奇襲威虎山,電影里胡東出演的攀登專家欒超家(由于其吸毒戲份被刪減)在身上系著繩子飛躍鷹嘴峰,蕩到對面的樹上做了索道,為小分隊開辟道路,欒超家面對懸崖峭壁也毫不畏懼的長鏡頭給身處和平時代的觀眾太多震撼。
在蒙太奇的展現上,主要體現在土匪圍攻夾皮溝和圍攻威虎山這兩節上,在影片拍攝上運用敘事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相結合的方法。比如,采用敘述蒙太奇的方式,多機位、多角度拍攝土匪進攻夾皮溝,導演將鏡頭快速切換,展示了203首長、高波、坦克、栓子等不同人物之間的戰斗場面,情節快速又保持完整。導演還安排白茹和高波來了一場遵循徐氏武俠電影、動作電影套路的槍戰場景,兩位戰士以一敵百、配合默契、男帥女靚、彈無虛發;在擊敗土匪,觀眾都松了一口氣之后,高波突然遭遇敵人暗算,壯烈犧牲,這一環節運用表現蒙太奇的手法,體現高波中刀的瞬間等慢鏡頭特寫,使得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三)兒童角色的再次勝利
在徐克以往的武俠電影當中大量運用兒童配角來進行敘事的推進,比如《新龍門客棧》里的小韃子、《蝶變》中的方紅葉,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兒童角色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完成了自我的救贖,成為影片中重要的一環。
《智取威虎山》中的小栓子是一個家破人亡的流浪兒,在高波、白茹等隊員的照顧下樹立了信心,為村民帶去了必勝的信念,教會小分隊高超的滑雪技巧,成為小分隊的一員,并在戰場上勇敢地運送彈藥,為小分隊指路,最終和母親團聚。
(四)喜劇性段落的設計
徐克善于將自己獨特的喜劇元素及效果融入劇情當中,將幽默變成劇情的補充;同時,精心設置的喜劇情境不僅使得影片元素多元化,吸引觀眾,又能充分展現出徐氏獨特的風格。
《智取威虎山》本是嚴肅性的革命題材的歷史劇,而電影作為大眾藝術,在啟迪智慧的同時也需要提供給觀眾娛樂與宣泄。所以在電影中,不管是土匪的黑話與臺詞,還是充滿喜劇色彩的情節,都為2014年賀歲片市場帶來歡聲笑語。比如,第一場戰斗中的“撞雷”、土匪對“坦克”的誤解、匪首座山雕的“我只說一個字——啥都不說了”,瞬間成為網絡流行語。處處維護老九楊子榮的土匪老八,與楊子榮雪地如廁那一段,更是成為影片中的一抹喜劇色彩。
四、遺留下的紅色遺憾
盡管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雙獲豐收,但仔細推敲,徐克在這部影片的處理上還是存在一些遺憾與瑕疵。
(一)情節的缺失
在處理楊子榮獻先遣圖的情節上,改編思路雖然遵循原著,但是遺憾在于故事敘述缺乏明顯的節奏感,沒有做到張弛有度。楊子榮獻圖與土匪對答黑話、舌戰小爐匠這兩段最能體現楊子榮與土匪斗智斗勇的戲,在臺詞與剪輯上都有失水準。同樣,出于去臉譜化的考慮,電影沒有還原“老九不能走”的經典橋段也成為一大遺憾。
(二)刪減的遺憾
除胡東的戲份被刪減之外,203少劍波與小白鴿白茹的唯一一段感情戲,也是遵循原著和歷史史實的感情戲,最終也沒有被剪進成片。影片的彩蛋部分,楊子榮阻止座山雕乘坐飛機逃走的場面,原本是導演設定的結局,由于國內電影制度,徐克重新拍攝了楊子榮擊斃座山雕的場面,并將飛機場大戰的片段放到彩蛋部分,移花接木地保留了影片的精華。
五、結語
總之,徐克將紅色經典賦予其江湖和武俠的意義,還原了歷史本身,加入了徐氏武俠的創新與改編,剝離了樣板戲意識形態對劇情的影響,成為時隔多年后,第一部登上大銀幕并取得亮眼成績的紅色佳作。未來,拍攝此類型電影,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將會成為行業的標桿與模板。
[基金項目] 本文系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民間喪葬祭祀演劇研究”(項目編號:13YJCZH072);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晉南戲曲演出的考察與研究”(項目編號:2014321)。
注釋:
① 丁冠男:《徐克:改編重在時代精神》,《電影》,2011年第9期。
[參考文獻]
[1] 鄭亞玲,胡濱.外國電影史[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3.
[2] 丁冠男.徐克:改編重在時代精神[J].電影,2011(09).
[3] 崔騰.徐克武俠電影敘事研究[J].電影評介,2013(14).
[4] 王果.析新浪潮導演徐克電影藝術創作思想[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3(04).
[作者簡介] 黨趙麗(1992—),女,山西臨汾人,山西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2014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戲劇影視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