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社敏?オ?
摘要:大學宿舍是大學生集學習、娛樂、社交及其它活動于一體的多功能場所。宿舍在大學生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宿舍生活滿足著大學生的基本食宿需求;學生宿舍又是課堂和圖書館這兩個主要學習場所的延伸,是大學生學習的第三個場所,此外,學生宿舍也是學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構建和諧的宿舍文化,極大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影響著大學生良好學風的形成,影響著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形成。
關鍵詞:宿舍;宿舍文化;心理健康;學風;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宿舍是大學生集中生活的場所,同住在一個宿舍的大學生,相處時間多,年齡相當,學歷水平大抵相同,在思想意識上彼此之間也容易相互滲透,對同一事物的看法或意見往往很容易相同,也很容易背離。如此情況就導致不同的宿舍間就存在著不同的文化氛圍,總體來說,當前的在校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與形成的關鍵時期,有著極強的可塑性。因此,對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來說,構建和諧的宿舍文化,強化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極大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影響著大學生良好學風的促成與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達成。
一、和諧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養成
健康和諧的大學宿舍文化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第一、和諧的宿舍文化可以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素養,增強適應環境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大學宿舍相對比較固定的環境特點決定了某些學生在宿舍外面可能是內向型,而到宿舍之后可能就變成了外向型。這是因為大部分高校宿舍環境相對寬松,宿舍成員可以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成員之間也可以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相互借鑒學習,取長補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和諧融洽的宿舍氛圍,帶動宿舍成員紛紛主動提高自身素養,努力做到擴大交往,自立自強,自我認知,打造積極向上的自我形象。愿意奉獻自己的愛心,團結友愛他人,寬容待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升適應環境的能力。
第二、和諧的宿舍文化可以促進大學生獨立型心理的成熟,調適心理功能,形成樂觀積極的心態。步入大學以后,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以及心理感受,都會有所變化,由對家庭的依賴逐漸轉向追求個人的獨立、由于宿舍空間上的近距離,宿舍成員之間更容易建立友誼,進行深層次的交往。另外,宿舍內部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活動,如聊天、打撲克,以及學校組織的以宿舍為單位開展的各種科技文化藝術活動,也可以幫助他們積極融入集體生活,排遣孤獨感,使情緒得到宣泄,使自我得到放松,從而積極面對大學生活,形成樂觀心態。
第三、和諧的宿舍文化可以優化學生心理素質。宿舍是大學生自我表現和情緒宣泄的良好場所。大學生年齡相仿,文化素質接近,閱歷相似,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互動。健康和諧的宿舍文化往往能使大學生產生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減輕他們由于學習、生活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如果宿舍群體和睦,每個成員又愿意向大家袒露自己的喜怒哀樂,并能在宿舍群體中得到支持和理解,宣泄和調節心理、情緒上的各種不滿,享受到豐富而愉悅,真誠而自然的情感體驗,成員之間成見、偏見從而消除或解決,這將會積極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
反之,不良的宿舍文化則不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娛樂-消費型的宿舍文化,容易導致大學生形成低級,甚至是錯誤的思想意識。生活在這種類型文化中的宿舍成員,物質消費遠遠大于精神消費,宿舍成員長期形成了一種嚴重的攀比心理,衣服穿名牌,手機、電腦、化妝品用名牌,追求新鮮時尚,喜歡社會交際,業余娛樂活動過多,學習活動很少。消費觀念超前這方面女生表現最為突出。同時,大學生由于理財經驗不足,儲蓄觀念淡薄,常常出現捉襟見肘的現象、另外,對一些來自農村或邊遠地區家庭的貧困生來說,新生活、新環境的刺激,新思想、新觀念的碰撞,很容易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極大沖擊,產生心理偏差,在內心深處渴望擁有這一切,然而,由于自身家庭條件的限制,他們無力消費高價位商品,有的學生就會產生自卑心理,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則不顧自身經濟情況,盲目跟風,過度消費,沒錢的時候,就盜竊其他同學的貴重財物,以致于鑄成大錯,終身悔恨。
二、和諧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學生良好學風的促成
學風建設與宿舍文化建設有明顯的相關性。由于大多高校擴招后教室資源相對緊張,班級多沒有專用教室,宿舍便成了大學生專業學習的重要場所,因而,宿舍學習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個體的學習效率。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圍,無疑會對生活在其中的每個成員產生積極的影響。宿舍成員都勤奮自勉、努力鉆研、互幫互學,良好的學風就成為主流,低級趣味和不良的思想行為將被擯棄。
第一、和諧的宿舍文化可以促進宿舍良好學風的形成,滿足學生求知成才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例如,有的學生宿舍所有的成員都喜歡學習,這樣的宿舍大都作風非常嚴謹,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很少觸犯學校的規章制度,在學習上、在生活中都彼此相互幫助,凝聚力強,形成了自律的好風氣。同時,宿舍良好的學風又可以帶動宿舍成員積極思考、主動交流,容易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
第二、和諧的宿舍文化對優良學風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保證作用。首先,宿舍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有很強的感染性,也就是說由于宿舍成員之間互相影響,個體對群體心理狀態無意識的不自主的順從,從而達到群體感情和情緒相互交流、相互感染的心理上的認同。其次,宿舍文化在宿舍學風建設上有很強的傾向性,宿舍成員通過心理系統與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等發生交互作用,從而表現出相對一致的外部特征和行為方式。再次,宿舍文化在宿舍學風建設上有很強的滲透性,宿舍成員之間的影響不是硬性灌輸的,而是在宿舍所形成的精神氛圍和相應的物質環境中潛移默化地發生的。宿舍文化雖不具備強制性,但能引起個體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使個體有意無意地受到啟發和感染,并進而形成一種自覺、內在的驅動力。因此,構建和諧宿舍文化是形成優良學風的重要保障,構建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才更有利于培養素質過硬、全面發展的大學生。
三、和諧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達成
第一、和諧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學生陶冶道德情操,培養集體觀念。優美的宿舍文化環境,濃厚的學術氛圍,豐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動,使大學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如沐春風,日益陶冶著自己的性情,凈化自己的靈魂,體味人生的意蘊,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宿舍的文化氛圍,共同的價值觀念對大學生有著促進作用。宿舍精神能夠激發宿舍個體對宿舍群體組織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個體自身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內聚力,從而使個體目標整合為宿舍總體目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第二、和諧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學生增強適應能力,提高交際能力。多年來,應試教育忽略了對學生適應環境能力的培養。新生入學時,有的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適應環境慢。面對新的環境,表現出無所適從、緊張焦慮的狀態,嚴重的甚至出現心理障礙,導致犯罪。而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的形成,能夠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的適應能力,使之學會與他人溝通,學會適應環境,為畢業后走上社會打下基礎。宿舍又是大學生之間聯系最密切、交流最頻繁的場所之一。一個文明優雅、融洽和諧、團結友愛的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應該是非常和諧的。人際交往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必修課,而宿舍是一個小社會,是大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實踐場所。和諧共處、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宿舍人際關系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其形成更廣泛的人際關系。
第三、和諧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學生規范文明行為。宿舍文化對宿舍每個成員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具有約束和規范的作用。這種約束作用不是通過直接的硬性手段實現的,而是通過營造一定的思想氛圍、道德氛圍、行為氛圍,影響宿舍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心理來間接地、軟性地實現的。積極開展健康文明的宿舍文化活動是制止和規范大學生的各種不良行為,全方位進行文明行為教育的良好形式。
[參考文獻]
[1] 付雯. 淺析高校宿舍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 當代教育論壇, 2010(14).
[2]王昀. 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 2012.
[3]王浩然. 淺談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J]. 中國電子教育, 2007(1).
[4]李靜, 王東方, 汪志華, 熊鴻. 寢室文化建設與學風建設的相關性及對策研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
校級課題項目:《高校宿舍文化的教育與引導研究》,項目編號:KYSZ2016017.
(作者單位: 黃河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 45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