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萍
每一位一線教師,無論是否做班主任,都會碰到學生管理問題,管理不得當,教育和教學工作難以開展。入職兩年以來,我深刻認識到正確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我認為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一定要飽含愛心,溫柔對待,以愛為器。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一、友善待生,打開心扉
學生課堂表現不一,接受知識速度有別。但老師應始終懷有一顆寬容友善之心,像暖暖春風一樣融化學生冰凍的心靈。
我班有個可愛的小姑娘,但她學習漢語拼音很吃力。每次檢查讀音過關時,她漂亮的眉毛都會皺成一團,有時候小臉都能嚇白。期中考試,語文竟然沒有及格,說實話,我也為她著急,于是我把她的媽媽請來學校。在與媽媽交流過程中,我了解到爸爸媽媽哥哥漢語拼音都不太好,所以家里沒人能給予小姑娘拼音方面的輔導。孩子母親說到這一情況也是滿臉無奈,我先安慰了一下,隨后為她學習提出了一些建議。此時,她靜靜地守在邊上,我對她說:“你很可愛,也很聰明,但是在學習上不是憑一些小聰明就可以取得成績的,你要多加努力,相信以后你會越來越棒的!”她驚喜地看著我,大聲說:“老師你說的是真的嗎?我真的很聰明嗎?”我摸摸她的頭,肯定地告訴她:“當然咯,老師是不會騙人的喲!”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每天都會抽出半小時給她做輔導,經常與孩子的父母電話交流學習情況。在學期末的考試中,她不光及格了,成績還提高了不少。
教育是一種智慧,寬容是一把鑰匙。我們應常懷寬容之心,打開學生的智慧大門,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
二、真情實意,充滿關愛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深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對學生的愛,就沒有教學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溝通和情的交流,就難以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方法。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生效果。
班上有一名孩子特別調皮,為了保護孩子,姑且稱他學生A。學生A上課東張西望,下課瘋趕打鬧,作業更是經常不做,偶爾興致來了寫點,也全是錯的。這的確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差生”,所以我找來了小A的爸爸,看看能不能找些辦法。但沒想到小A的爸爸一上來就呵斥孩子,吼急了直接動手,更是稱其為“笨蛋”、“廢物”,我急忙勸止了家長。和家長聊了聊孩子在家的情況后,明白孩子從小缺少鼓勵,家長更是沒時間教育孩子,所以小A不愛學習,更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味。于是我問小A:“在你眼里,你覺得自己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啊?”“差學生!”小A想都不想就回答。“但在老師眼里,你是一名好學生啊!你看你只是貪玩調皮一些,但老師覺得你很聰明機靈呢。”孩子什么都沒說,抬頭看著我的眼神里除了驚訝,還有一些不一樣的光芒在閃爍。在后面的一個月里,我上課經常點小A回答問題,如此一來,孩子怕答不上來丟臉,上課自然不再東張西望,再加上時常表揚一下孩子,上課時更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我,久而久之,反倒積極發言了,作業按時完成,還變得工整漂亮起來。那天我隨手翻了翻他的課本,竟然全預習完了。最關鍵的是我漸漸發現小A是個有想象力的聰明孩子,無論課堂還是作業,答案經常天馬行空,又符合問題要求。上次考試更是前進了11名。
因此,用真情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小心翼翼觸及年輕的心靈,消除阻礙他們進步的屏障,讓他們變得自信。
三、走進家庭,撫平創傷
陶行知先生曾說:“要和學生的家庭聯絡。把學校和家庭構成一體,彼此可以來往,教師不再孤立,學校也不再和社會隔膜,而能真正通出教育電流碰出教育的火花,發出教育的力量。”是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息息相關,想要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必須走進孩子的家庭生活。
一年級剛開學的時候,班里有很多歡樂的“小猴子”,上課的時候時而起立、時而說話。經過幾個星期的常規教育之后,大多數同學都已“改邪歸正”。但仍有一個孩子本色不改(我們就叫他C),開學都幾周了還是坐不住,上課的時候不停下位,即便老師提醒了還是“腿不自禁”。除此之外,他還愛管閑事打報告,而且說起話來沒完沒了,幾個接觸他的老師幾乎被他噼里啪啦的話語弄得腦殼疼。在多次教育無果情況下,我找來了孩子的家長。我把C在學校的情況跟他爺爺說了之后,他爺爺許諾回家后會好好教育他。隨即我問起孩子父母的情況,老人隱晦地說出孩子父母已離婚。我的心里一顫,原來他是一個受了傷的孩子。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對C格外照顧。上課多次提問,平時噓寒問暖。除此之外,我還經常與孩子家長溝通。除了和學生爺爺交流之外,還打電話讓孩子的父親來了一次學校。我發現通過溝通,C的爸爸開始接送他上下學了。與此同時,C的臉上開始洋溢幸福的神采,不再像以前那樣愛打小報告。漸漸地,我又發現C的媽媽的身影,著實為他高興。C在接下來的時間上課總是正襟危坐,成績也突飛猛進。
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走進孩子的家庭,撫平心靈的憂傷。
四、樹立榜樣,為生師表
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除了要鉆研教學方法之外,更要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做出表率。
“老師,我的這道題改錯了!”一次講評語文習題冊的時候,張陽清脆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我停止講解,拿過他的作業看了看,發現還真是改錯了。我滿懷歉意地說道:“老師改得著急,不小心改錯了。”停了一下又說道:“大家可別像老師這樣粗心哦!”本以為這件事到這就可以過去了。誰料張陽響亮的聲音又在耳際響起:“老師,你怎么也粗心啊?”我一時語塞,心想:是啊,平時總是告誡孩子做題時要認真,自己卻馬虎起來。想起來每次學生犯錯誤,我總是讓他們改正5遍。身為人師,更應該以身作則。于是我給自己也定了個規定:凡是老師犯的錯誤,也改正5遍。從此,學生改正錯題越來越有主動性。榜樣的力量是無形的,行動的語言是無聲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管理不應是生硬的命令,而應是春風化雨、溫柔對待。
以愛為器,讓教育之樹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