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
摘 要 隨著經濟的增長以及社會的進步,我國電視產業發展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要想實現整體運行框架的升級,就要提升技術項目的發展框架和機制,積極建立完整的運行模式,從而優化新媒體電視節目制播分離結構的實效價值。文章從制播分離的概述入手,集中闡釋了新媒體對電視節目制播分離影響以及提升路徑,旨在為相關管理人員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 新媒體;電視節目;制播分離;影響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2-0080-02
新媒體時代,網絡技術以及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電視行業的進步,其中以通信網以及電視網為基本的物質基礎,形成了系統化的運行模式,并且實現了網絡電視以及數字化互動電視等項目,在提升客戶體驗的過程中,新媒體運行結構不僅提供了傳播容量以及播出平臺,也為相關節目制作機構提供了發展的契機。
1 制播分離概述
1.1 制播分離研究背景
制播分離項目一直是電視節目運行結構中較為熱門的話題,不僅能提升電視媒體的市場化,也能有效升級電視節目的專業化,是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電視節目實際播放過程中,將電視臺以及電臺制作的不同類型節目進行處理,集中運行新聞類以及時政類節目,而其他的交由相應的節目制作公司進行制作,便是制播分離的過程。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制播分離時,電視臺以及電臺要對制作的節目進行審查以及編排,從而在建立規范化運行計劃后,進行有序播出。
1.2 制播分離模式
第一,制播分離欄目制片人制。這種運行方式主要是借助欄目制片人和電視臺之間的合作模式,有效控制制播分離。模式要求電視臺在合作過程中出讓播放時間,而欄目的制片人要以自身的團隊為中心建立自主化經營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欄目的制作人身份并沒有特殊的規定,而其自身的權力較大,不僅能有效支配人力和物力,對于整個電視節目的財務組成也具有絕對的支配權,甚至是廣告經營也是處于一種自負盈虧的運營模式,因此,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欄目制作人制也被稱為資源置換型制播分離。
第二,制播分離購買節目制。制作節目的機構進行集中制作,而電視臺的運營部門購買播出權,廣告運營也由電視臺自行負責,這種運行方式在我國電視劇播放操作中較為常見,最大的優勢就是電視臺不需要對節目進行前期的市場調研和策劃,只需要順應市場特點進行播出即可,但是,這種操作框架中,節目的版權完全屬于制作機構,電視臺最大的支出就是購買過程中支付的費用。
第三,制播分離合作制。在合作制中,最根本的要求就是頻道的專業化,要求電視臺和制作機構建立一種共生協作的關系,一起投資策劃以及制作節目,從而對節目的版權進行分攤,這種運行模式關系到雙方的實際利益。其中,電視臺主要是提供部分的制作經費,并且提供一定的廣告時段供制作單位自行經營,審查之后集中投放。這種運行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提高資金的吸納效率,保證頻道得到全新的包裝和整改[1]。
第四,制播分離整體推進制。這種模式推動的是廣電集團改制為傳媒集團公司,實現了制播分離的整體性,在實際運營操作中,實現了頻道管理以及宣傳編輯的升級,并且實現了播出管控項目的優化,優化提高了新聞節目的制作效果。另外,最重要的是將節目的制作和廣告的經營業務從傳統的事業體制中有效剝離出來,實現最基本的市場化和商業化。
2 新媒體發展結構對制播分離項目的影響
新媒體運行框架內,制播分離機制能保證整體電視市場的優化轉型,而這一重要的舉措正是建立在政府和相關政策引導基礎上的,能保證市場調節能力和自發性運行結構的升級,真正實現新媒體時代的良性發展。其一,制播分離制度的運行能有效解決傳統媒體資源和播放內容短缺的問題,強化開放性和滿足市場需求。新媒體節目內容交易過程中,制作方與播出發占據同等重要的位置。制作方的選擇不是唯一的,而播出方也不能夠做到完全壟斷,同樣會與其他播出方相競爭。為此,在這種態勢下,播出方和制作方要從實際出發,建立平等的播出和制作過程,基于市場大眾化需求,掌握觀眾的收拾心理,對節目內容進行不斷創新,從而有效的提升新媒體時代的創新價值,最大化的滿足觀眾的收視心理,并提高電視臺的市場競爭力[2]。其二,制播分離制度的運行優化了傳統的節目框架,實現了多元化的節目發展,能從全局角度分析市場需求,并且建立有效的市場運營模型,充分踐行分眾化特征,順應市場發展訴求的同時,建立了一個更加自由且便捷化的信息交流平臺。通過制播分離項目,能實現電視臺自身進步的同時,促進節目內容的多元化發展,更好的適應不同觀看人群的觀看需求。
3 優化提升電視節目制播分離結構
3.1 優化法律法規的監督機制
在制播分離過程中,相關項目的負責人要保證整體運行框架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建立完整的控制措施和運行結構。因此,需要相關部門提高政策文件的持久性和穩定性,確保投資風險的最小化,從而實現整體節目制作流程按照標準化運行結構有序進行[3]。在管理運行框架內,政府要保證宏觀政策環境貼合市場運行需求,在規范相關法律法規細則的基礎上,強化監督管控機制,從而實現項目操作的可行性。另外,在培養新型市場主體的層面分析,相關部門在運行制播分離結構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強化市場準入門檻的標準,積極的運行有利于項目操作的獎勵機制,從而實現政策項目的穩定發展。
3.2 優化節目考評機制
在制播分離項目運行過程中,管理人員要積極的管控相應的運行機制,確保制作和播出兩者之間建立優化的平衡結構,真正實現改革的實效價值。在制作節目的過程中,電視行業相關部門要保證制作質量以及管理改革的時效性,保證制作出的節目符合觀眾的實際需求。并且要確保除了本臺提供的節目外,有效的吸納網絡以及移動數據方面的多媒體市場資源,甚至是海外資源,建立完整的項目運行機制。也就是說,無論是自營式的播放結構還是外銷式的播放項目,都要建立健全完整的操作工序以及節目評估體系,確保播出機制的優化運行,真正實現制播分離項目的規范化和良性發展,從而促進我國電視行業的可持續運行,充分升級整體制播分離項目的實效價值[4]。
3.3 優化人事獎懲制度
在制播分離機制運行過程中,相關項目的負責人員以及運行人員也具有較為關鍵的地位,相關項目的管理人員要針對具體問題建立具體的分析機制,保證整體操作框架的優化運行。相關單位要著重升級人力資源配置關系,確保人力資源管理結構的優化發展,從根本上規避人力改革滯后的問題。運行制播制度,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員的優化配置,確保電視臺從業人員的工作狀態,并且能保證相應員工在工作中找到歸屬感[5]。另外,除了要對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外,相關管理人員也要針對人事運行機制進行集中的優化,其中包括工作人員之間的關系。工作人員的福利發放以及工作人員的獎懲機制等,都需要相關管理人員針對具體情況建立具有針對性的處理機制,確保相關項目設定結構符合制播分離制度的運行框架[6]。對于編輯記者和主持人以及臺內自設部門之間的關系,相關管理人員也要進行優化處理,提升工作結構的同時,借助人力資源結構優化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項目管理人員要保證人力資源流動性,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留住人才,盡量減少影響整體項目運行的人員波動,真正實現電視行業的優化發展,強化獎懲機制的正向激勵作用,從根本上提高制播分離項目的質量和操作流程。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制播分離項目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想在順應市場需求的同時,提高電視臺以及制作單位的經濟收益,并且優化社會收益,就要建立最優化的運行模式,規避項目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健全完整的處理措施,真正推動我國制播分離項目的良性發展,利用新媒體促進電視節目制播分離的可持續運行。
參考文獻
[1]劉鴻磊.新媒體對電視節目制播分離的影響[J].時代報告,2016,17(24):76-76.
[2]任甜甜,宋超.探索SMG制播分離的發展之路——從制播分離對比SMG和BBC的媒介融合[J].今傳媒,2013,17(8):41-43.
[3]林廷德.推進電視臺制播分離改革的路徑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6,28(3):62-62,70.
[4]鐘南南.多媒體融合環境下廣電業制播改革實踐探索[J].今傳媒:學術版,2015,32(11):65-66.
[5]歐萬勇.淺析新媒體語境下網絡自制節目對電視節目的挑戰——對《曉說》和《壹周立波秀》的比較分析[J].東南傳播,2013(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