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衛華
土地流轉關系農村的穩定繁榮,農民的安居樂業,為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省、市文件精神,近年來,我縣19個鄉鎮都成立了農村土地規范化服務中心,這為加強土地流轉管理,規范土地合同,提高流轉土地效益,穩定土地流轉關系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平臺。經過對我縣橫江鎮、鳳凰鎮、永和鎮、登龍鄉等4個鄉鎮6個行政村10個村小組,采取座談、問卷、實地察看等形式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土地流轉的基本情況
這次調研組調查的4個鄉鎮6個行政村10個村小組,共有農戶526戶,承包耕地面積1897.43,其中發生流轉行為的有186戶,占35.36%,耕地流轉面積653.42畝,占34.43%。
近年來,為進一步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全縣19個鄉鎮都成立了農村土地規范化服務中心,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職責,建立了土地流轉交易平臺。2015年進一步完善了土地資源交易程序,使全縣農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轉、土地糾紛調處等工作逐步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二、具體做法
1.注重宣傳,加強流轉指導與服務
為調動廣大農戶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減少和杜絕土地荒蕪現象。一是通過文件、會議、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宣傳農村土地流轉法律、政策,讓廣大干部群眾知曉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對農村土地流轉有正確認識。二是召開各村土地流轉指導小組工作人員會議,印發有關宣傳資料,宣傳土地流轉政策,介紹土地流轉工作方法,提出土地流轉工作要求。
2.規范引導,做好土地流轉指導服務
針對部分水田因人員外出務工經商耕地荒蕪情況,各地根據“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發揮村級主體引導作用,加強土地流轉的規范引導,鼓勵土地承包雙方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序流轉,取得良好效果。重點抓好四個環節:一是注重工作方法。(1)村級主體的土地流轉:針對管理落后、農民種植效益低下、積極性不高的實際,而又有專業大戶想發展規模農業而無田承包的情況,行政村發揮村級主體優勢,尊重農戶意愿,與農戶開展自愿協商,農戶將連片土地承包權委托給村委會,由村委會實行公開發包,將連片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給種植大戶,如橫江葡萄基地連片100畝以上種植大戶就屬于這一類型。(2)種糧大戶的土地流轉:種糧大戶利用自身種糧優勢,與周邊荒田農戶、務工經商和外出農戶自愿協商,來擴大種糧規模,利用國家惠農政策,來提高種糧效益。二是規范合同管理。明確流轉雙方的承包權利和義務,并簽訂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合同,以切實保障土地流轉雙方的權益。三是完善檔案資料。及時收集土地流轉的基礎資料和表格,包括土地流轉登記表、土地流轉供求信息表、信訪接待登記表、檔案查閱登記表等,并進行整理歸檔。四是加強農村土地糾紛依法調處。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監測調處,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理。依法及時調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切實保障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妥善化解矛盾,做到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件件有調處、事事有結果。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土地流轉規模大戶偏少,集中程度較低,不利于集中開發。我縣還普遍存在農戶和農戶之間的流轉,尤其是50畝以下的流轉程序不規范。
2.耕地流轉時間短,不利于長期開發,農戶存在的經營風險較大。
3.沒有大型農業開發主體,農戶只滿足現狀,遵循傳統經營,沒有新的經營理念。
4.流轉過程中,手續不完善,程序不規范,易造成土地糾紛。
四、提出幾點建議
1.要進一步實現農村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通過土地流轉將土地集中連片利用,改變長期以來的零散耕作,培養一批種田能手、種糧大戶。
2.要加強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打造特色品牌。通過土地流轉,促進我縣成功打造井岡蜜柚、橫江葡萄、鍋豐米業、登龍粉芋、江南蘿卜等生產基地,獲得更多的關注。
3.進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4.努力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進一步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通過開展土地流轉,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加,讓他們外出務工創業,實現我縣農村勞動力的有效轉移,不僅讓農民學到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可以增加務工收入,確實提高農民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