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凌云
摘 要:本文依據巫山縣農業產業結構的現狀,結合相關農業產業調整升級的相關理論,以巫山縣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整合為視角,探討分析巫山縣農業產業產后加工銷售體系價值集成一個有機整體,促進其更有效地組合與運作,從而使整個產業鏈的價值得以提升的過程。對巫山縣農業產業鏈進行有效整合,對于實現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業產業;巫山縣;產業鏈;價值鏈
一、巫山縣農業產業鏈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1.拓寬巫山縣農民收益渠道
農業產業鏈的有效整合一方面能夠為處于生產環節的農民提供科技、資金、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與幫助,在降低市場風險的同時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從而促進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農民在產業鏈的其他環節尋找到更多的獲利機會,而不把自己局限于收益相對較低的生產環節,拓寬了自身的收益渠道。
2.推動巫山縣中小企業專業化經營
農業產業鏈有效整合的基礎就是相關功能的專業細分,將與產業鏈相關的功能細分成為具體的次級鏈,諸多中小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個或若干個次級鏈作為主要業務領域,進行專業化經營,而不用花費更多的精力去顧及上下游的環節和平行的次級鏈,如此一來既可以在某些領域實現規模經營,又可大幅減少經營成本,對于企業效益的提升有著重大意義。
3.實現巫山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對農業產業鏈進行有效整合,能夠使農產品的供應鏈保持前后的協調統一,確保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在標準的科學鏈條上進行。參與主體各司其職,相互銜接,按照標準化的程序對農產品進行規劃、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這樣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發展。此外,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對于農產品質量的提升與保證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巫山縣產后加工銷售體系價值集成研究
1.巫山縣農產品加工體系價值集成
巫山縣產后加工和銷售在農業產業鏈中屬于附加值較高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分為初加工、深加工和精深加工,附加值也不斷上升。農產品初加工主要是為了通過機械的方式,將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進行高效率、集約化處理,是農產品達到消費者需求或可消費的狀態,把農產品轉化為滿足現代人們消費需求或者第二、三產業需求的基礎產品。初加工的過程提高了農產品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產品的價值,但是這種價值增加有限。很多初加工農產品是生活必需品,價格需求彈性較小,對整個價值鏈上價值集成的貢獻也相對較低。
巫山縣農產品深加工主要是指農產品加工過程中利用一定的科學技術對初級農產品進行深度加工,深加工的起點可以是農產品、也可以是經過初加工的初級農產品,這一過程是價值增值的重點環節。其作用不僅在于滿足日常生活和生產需求,也在于更高要求的生活享受。農產品的深加工價值增值還體現在,深加工企業分流了農村剩余勞動力,使得農業價值鏈上的利潤在一定程度上向種植生產體系傾斜。
2.巫山縣農產品銷售體系價值集成
巫山縣農產品銷售價值體系主要包括農產品的物流環節和銷售環節。物流環節不僅包括從農產品達到預售狀態后,從加工企業運輸到銷售地點和消費者手中這個過程,也包括之前的運輸和儲存。物流環節是整個價值鏈的輔助環節,不能在價值鏈上創造新的價值,但是如果對物流環節進行很好的控制能夠有效地較低成本,成為農產品供應鏈上核心企業有效的第三利潤來源。
巫山縣銷售環節不同于物流環節,銷售環節是價值鏈上實物流末端的重要一環,在銷售環節實現的價值增值功能,主要是通過對產品分級、精美的包裝和構建具有市場知名度和顧客忠誠度的知名品牌,在此基礎上創造較高的附加值。尤其是對品牌的打造,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產品的市場地位和顧客忠誠度。農產品分級是指將同類農產品分為不同的等級,分級過程可以依據不同的指標分成不同的級別,在實際生產銷售活動中,主要是根據農產品的質量將相同的農產品分為不同的等級。
三、巫山縣農產品價值鏈構建和延伸
1.農產品價值鏈的構建
巫山縣農產品價值鏈通常不是以某一企業為單位形成的,而是以產業為基本構建單位,將農業產業鏈上下游及相關企業聯系在一起,實現關鍵價值環節的價值轉移,產生價值增值。農產品價值鏈的構建主要是在價值傳遞的過程中,對參與者的整合。基于上一章對農業產業鏈整合模式的分析,本節將農產品價值鏈的構建分為三種不同的構建形式,即二元價值鏈、三元價值鏈、五元價值鏈。
“二元式價值鏈”主要是“農戶或專業化組織+消費者”形式,這是最簡單、最單一的農產品價值鏈,農產品生產出來沒有經過高附加值的加工就直接轉移到消費者手中,這種形式的價值鏈一般是自發形成的,只有需求推動。農產品的價值僅僅是初級農產品價值的集成,沒有中間過程的價值增值。“三元式價值鏈”主要是“農戶或專業化組織+中間商販+消費者”形式,其中中間商販包含了中間加工企業和中間銷售企業。這種價值鏈的構建不僅僅是一種供需的推動,而且加入了資本驅動的因素。中間加工企業和銷售企業受利益驅動,對農產品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和包裝,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從而提高整個價值鏈的價值集成。“五元式價值鏈”主要是“農戶或專業化組織+初加工企業+精加工企業+中間商販+消費者”形式,這種形式拓展了加工企業的形式,農產品的加工業提升到深加工階段,對農產品的價值進一步提取,制造出更高附加值的農副產品。
2.巫山縣農產品價值鏈的延伸
巫山縣農產品價值鏈的延伸主要集中在對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精深加工可以大大延伸價值鏈條,可以數倍甚至數十倍提升其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在這個價值鏈的延伸過程中,需要政府的支持、資本的注入以及農業產業鏈中各個主體之間的相互協作。政府要進行政策引導,產業要進行區域資源整合,區域要構建高端產業價值鏈,企業要打造價值鏈延伸體系。農產品價值鏈的延伸,必須進行農產品供應鏈整合,將農戶、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經銷商作為一個整體,圍繞核心糧食企業,將農產品產業的供產銷、人財物等要素進行有機整合,實現生產要素的效益最大化。農產品價值鏈延伸的著力點主要包括種植、加工和銷售等方面。種植方面,應該號召農戶或者農戶合作組織合理地規劃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土地,適當調整農產品的種植面積,同時,積極的改善農業生產技術和推廣新品種,提高農產品品質。在加工方面,要把精深加工作為指導原則,并對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副產品進行加工再利用。在銷售方面,建立健全農產品銷售網絡和流通渠道,降低物流成本,使農產品價值鏈在整個農產品供應鏈中盡量延伸,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參考文獻:
[1]曹芳、王凱:《農業產業鏈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農業技術與研究》,2004年第1期.
[2]成蘭:《信息管理視角下我國農村信息服務組織建構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