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米
當我們在淘寶、京東瀏覽著海量的商品時,我們以為網上購物就是商業世界的主流。但實際上,中國還有近10億人沒有參與網絡購物,反而他們才是企業應該抓住的主流。
對于零售門店來說,如今的生存并不容易,傳統門店租金、人力、渠道的成本問題也是老生常談,當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收縮線下,將目光投向線上之時,良品鋪子卻把大力氣花在了線下門店上。截至2016年9月,良品鋪子門店的數量已經達到2000多家。
當傳統零售業處于低潮期,人們也在質疑良品鋪子的擴張。“電商那么方便,還有人到店買東西嗎?”“單店盈利能上去嗎?”“能收回成本嗎?”……2015年末,良品鋪子用45億元的銷售額做出回答,其中線下銷售額33億元,線上收入12億元。
全渠道模式通吃
移動互聯網來襲,傳統商業模式的轉型不斷被提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該怎么做?如何實現消費者與品牌之間從“弱關系”到“強關系”的轉變?這一直是傳統企業家的大難題。在良品鋪子總裁楊銀芬看來,無論對于消費者來說,還是對于零售企業自身,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建立全渠道零售模式是最明智的選擇。
調研發現,在休閑食品行業,零食在消費者購買過程中屬于高頻的品類。伴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零食已經逐漸成為消費者的生活必需品。目前,良品鋪子已有線上會員1 000多萬人,門店會員900多萬人。每個會員平均一個月購買0.8次,這在琳瑯滿目的零食品牌中已經算頻次相對較高的,當然這也為良品鋪子打通全渠道模式提供了先天的條件。
“以實帶虛”
當我們在淘寶、京東瀏覽著海量的商品時,我們以為網上購物就是商業世界的主流。但實際上,中國還有接近10億人沒有參與網絡購物,反而他們才是企業應該抓住的主流。不難看出,這也是良品鋪子為什么會不斷拓展門店的初衷。
當2006年武漢第一家門店逐步走入正軌的時候,良品鋪子確立了以湖北為圓心,以點帶面,最終實現全國市場的延伸。2009年已有門店160家,2010年發展到擁有門店300家,2011年增至700家,2012年擴大至1 000家,2013年達到1 200家。截至2016年9月,良品鋪子門店的數量已經達到2 000多家。
在創業早期,良品鋪子就采取開連鎖店的形式進行擴張,主要采用直營和加盟兩種方式。
良品鋪子一開始提倡讓加盟商參與店面的運營和管理,但很快問題就出現了。最明顯的問題是加盟商招不到員工。此外,加盟商各自為政,標準化的缺失也導致管理出現錯亂。
為了避免出現傳統加盟模式下終端零售產品混亂、質量安全難以得到保證等更為嚴重的問題,自2013年起,良品鋪子對門店采用的是“托管加盟”模式。如今,良品鋪子30%的加盟店仍然采用的是直營店的管理模式,加盟商只提供資金和門店資源,并不涉足管理。這讓良品鋪子的全渠道建設有了更穩固的基礎。
但當互聯網大潮涌向我們時,三只松鼠實現了一年銷售額就過3億元的神話,顯然這一突然來襲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整個傳統零食行業。當然良品鋪子也在不斷反應,如今除了線下門店和線上平臺店,良品鋪子基于線下門店的優勢更將觸角伸向了本土生活平臺,如美團外賣、京東到家等,這是以電商為主要陣地的品牌無法達到的。
相比互聯網的速度,良品鋪子基于門店,如今實現了線下門店、線上平臺店、社交平臺、App終端和本土生活平臺的全渠道閉環。
渠道兇猛
在實踐全渠道過程中,良品鋪子發現最重要的兩點:一是通,打通線上線下提高效率;二是同,全渠道協同提高顧客的購物體驗。
第一,在通方面,全渠道是指各個渠道之間首先要打通。
在大企業中,包括良品鋪子很多時候也是信息的孤島。比如零售門店是一個事業部,第三方電商平臺是一個事業部,社交電商也是一個事業部,各自按照各自對消費者的理解,對零食業態的理解做事情。但事實上它們是割裂的,而企業最需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而全渠道零售平臺的核心和關鍵,就在全渠道本身。第一要讓顧客的使用通道統一起來,權益(也就是會員折扣)才可以統一起來;第二就是商品通,線上和線下,商品都必須要進行統一的融合,這樣才可以正常發揮溝通鏈的完整;第三是訂單通,線上各個渠道的訂單不能只是在自己的渠道里完成,后端要進行整合;第四是庫存通,這是全渠道最重要的地方,在訂單所有生產、流轉的環節,最終體現是在庫存上的一個移動和變化,庫存也是最難管理的環節;第五是服務通,在各個渠道可以給用戶提供多個需要服務的交易方式。做到這五個通,可以實現全渠道觸達客戶,實現客戶一站式的服務體驗。
如今,良品鋪子基于門店,把第三方的本地生活平臺打通。在門店覆蓋的城市,只要當地的配送有合作的服務商,所有的門店都可以直接搬到線上。庫存信息與門店實時共享,用戶可以選擇就近配送和門店自提。在此之前,良品鋪子的線下門店如果要做外賣,就只能靠店員手動輸入信息和記錄庫存,效率非常低。
第二是同,指消費者在各個渠道中享用產品和服務時要獲得一致的購物體驗。
用戶體驗對于服務行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良品鋪子認為顧客體驗就是要超越消費者的預期,讓消費者獲得意外的驚喜。而且良品鋪子所追求的用戶體驗是獨一無二的,這才能成為其吸引顧客的法寶。比如現在良品鋪子的門店,增加了很多非標品類,如蛋糕、飲料、水果的品類,還有切片、清洗、裝盒等貼心服務,增加消費者的體驗感。你可以去線下門店試吃,再回到線上購買,“以實帶虛”這是目前其他零食電商無法實現的。
把技術做到位
過去,良品鋪子線上線下的員工界限劃得很明確,各渠道互不相通。不過如今,這種區隔逐漸被打破。不過要實現全渠道也一樣矛盾重重,如果顧客線上下單想要到門店去提貨,不僅存在訂單如何傳到線下的問題,也會牽扯到如果消費者要退貨,這個貨品該由誰來接收的問題。這個退款又該由誰支付?
所以打通渠道與渠道間、線上與線下的壁壘,通過一個系統就能看到來自所有渠道的訂單,倉庫不再有線上線下之分,可以互通有無,用戶數據可以共享,才能真正有效地處理完成顧客的訂單。
當然,實現全渠道的輔助工具是軟件。如果沒有信息技術系統的支撐,所有全渠道計劃都終將成為泡影。做系統前,良品鋪子進行了公開招標。IBM和其他國際、國內很多公司都投了標。其中IBM是最貴的,其他公司報價只有它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一,但最后楊銀芬還是決定了用IBM。為什么這么選?他直言道:“我輸不起。”
在2014年年底,良品鋪子就與IBM牽手,啟動了SAPIS-Retail(零售行業解決方案)、SAP CRM(客戶關系管理軟件)、SAP Hybris(電子商務軟件與多渠道商務解決方案)三大軟件開發。這個系統是把良品鋪子的會員、商品、促銷、物流、訂單全部進行打通的關鍵。
良品鋪子經營的核心環節是數字化,而電商和實體門店的根本差距就在數字化方面。在全渠道數字化改造完成之后,良品鋪子希望看到的是:顧客在線下單,愿意在線下提貨時,他可以去任意一家門店。當顧客想買良品鋪子的時候,他可以通過電商下單,也可以通過外賣平臺,或者通過微信商場購買。下單后,他可以選擇去門店自提,也可以選擇快遞送到家。如此一來,消費方式會變得更加靈活。
但是,購物完之后,你敢想象當你收到包裹時,箱子會唱歌嗎?良品鋪子居然推出了電商界首款會唱歌的物流箱。會唱歌的物流箱是一款外觀與普通3號或4號彩虹物流箱無差異的物流箱,可以裝100~200元的零食,但是在開箱的時刻,會有美妙的音樂流淌而出,就像到了生日時收到的驚喜賀卡。
良品鋪子音樂物流箱打造的背后,是其用戶體驗團隊突破了開箱感知、智能語音、固定箱內等多項關鍵技術,實現智能化開箱體驗的驚喜。良品鋪子音樂物流箱不僅是良品鋪子自主研發的物流箱,也是國內電商行業首款最先投入使用的音樂物流箱。
楊銀芬表示,“未來一年,良品鋪子將整個生意模式進行重構,它不僅僅是一個門店,不僅僅做一個電商,而是要打通了之后,重新用電商的辦法、數字化門店的辦法來實現全渠道信息共享。”
帶著嘴巴去旅行
對于企業而言,做微信商城、運營微信公眾號其實都是在增加另一個零售渠道,企業與自己的粉絲、用戶交流,進而進行交易的重要路徑。
如今,良品鋪子擁有一個超過700萬粉絲的微信服務號,微信公眾號商城去年銷售額突破了6 000萬元,蟬聯有贊平臺食品類目的銷售冠軍。同時,良品鋪子還擁有兩個粉絲數分別為126萬人和51萬人的微博號,以及180萬粉絲的百度貼吧。如何使這些粉絲活躍起來,變成自己的消費者,良品鋪子也有自己的“套路”。
借助微信端的勢能,良品鋪子不僅開始在圖文上下功夫,甚至開始做視頻節目,推出了自己的臺標“核桃TV”。核桃TV創立以來陸續開始《讓嘴巴去旅行》《好食光》《良身定制》《開心果劇場》4個精品欄目。同時,欄目組還每月招募粉絲去海外旅行,每周推美食制作視頻……2016年8月初,推出的首期《好食光》原創視頻在騰訊視頻平臺累計播放次數突破90萬次。
2016年年初開始,良品鋪子微信商城還圍繞“憤怒的小鳥”IP打造社交產品“憤怒的小鳥禮盒”,開展系列話題互動,并在20天內完成淘寶眾籌,借勢《憤怒的小鳥》大電影上映在短時間讓產品迅速曝光。8月結合《冰河世紀5》IP資源,開發冰皮月餅,全程順豐冷鏈包郵到家,主攻中秋節高端月餅市場,預計完成單品銷售額50萬元。
與良品鋪子線下支撐線上業態正好相反,電商出身的“三只松鼠”正計劃落地線下。其創始人兼CEO章燎原此前曾公開表示,從2016年起,5年內在全國三四線城市,通過“一城一店”的方式開500家O2O體驗店。通過社區推廣、送貨到家等模式,覆蓋全國所有城市,實現70%的交易來自線上,30%來自線下。由此,三只松鼠也將搭建一個全渠道平臺參與競爭。
數據顯示,休閑食品行業有1萬多億元的市場份額和容量,目前還沒有出現超量級的大企業。那么,誰會脫穎而出成為最后的大贏家呢?
編輯 陳翔
《商道》雜志QQ⑦群號:28776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