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蓉++艾地云++張騰飛++羅青平++溫國元++王紅琳++汪宏才++邵華斌



摘要:以C型產氣莢膜梭菌中PCR擴增出β1毒素基因,構建了表達質粒pGEXKG-β1,將構建的KG-β1轉化受體菌BL21(DE3),得到重組菌株BL21/KG-β1。對重組菌株誘導的表達產物進行了SDS-PAGE分析,結果表明重組菌株可以高效表達毒素蛋白。
關鍵詞:產氣莢膜梭菌;β1毒素;克隆表達
中圖分類號:Q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9-0007-02
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是人和動物腸道內的一種正常菌,能產生a、β、ε、ι四種主要毒素,根據產生這四種毒素種類的不同,可將產氣莢膜梭菌分為A、B、C、D、E五種類型[1]。該菌在家禽中主要是能引起壞死性腸炎,雞源產氣莢膜梭菌主要是A型,但也有C型,C型產氣莢膜梭菌主要產生a和β兩種毒素。其中β毒素具有細胞毒性和致死性的特點,是重要的致病因子[2]。課題組在前期進行了雞源產氣莢膜梭菌a毒素的克隆表達及免疫原性研究[3],本研究旨在進一步對β毒素進行克隆表達,為其診斷試劑和亞單位疫苗的研究提供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與載體 C型產氣莢膜梭菌、受體菌大腸桿菌DH5a和BL21(DE3)和pGEX-KG載體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保存。
1.1.2 主要試劑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BamH I和Xho I、PCR試劑盒均購自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RNaseA、Taq DNA聚合酶均購自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細菌DNA提取試劑盒購自OMEGA公司。
1.2 方法
1.2.1 引物合成 參照NCBI中產氣莢膜梭菌β1毒素全基因組序列,設計1對β1毒素基因引物,上游引物CPb01: 5′-ACGGGATCCTTAGTTATAGTTAGTTCACTTT-3′,下游引物CPb02:5′-ACGCTCGAGCTAAATAGCTGTTACTTTATG-3′,目的片段大小為1 008 bp,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分別含有BamH I和Xho I酶切位點。
1.2.2 全基因組的提取 將產氣莢膜梭菌在厭氣肉肝湯中于37 ℃厭氧培養過夜離心后,將沉淀菌細胞重懸于含2 mg/mL溶菌酶的TE溶液中,混勻后30 ℃水浴10 min。按照OMEGE bacterial DNA Kit說明書進行全基因組的提取。
1.2.3 PCR擴增 50 μL PCR反應體系為:10×Buffer緩沖液5.0 μL,MgCL2(25 mmol/L)4.0 μL,dNTPs(10 mmol/L)1.0 μL,模板5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2 μL和Taq DNA聚合酶(25 U)1.0 μL,加滅菌雙蒸水補足至50 μL。PCR反應條件:95 ℃預變性5 min;95 ℃變性30 s,52 ℃退火30 s,72 ℃延伸30 s,35個循環;72 ℃延伸10 min。取5.0 μL PCR產物于1.0%瓊脂糖凝膠電泳,觀察結果。
1.2.4 PCR產物的回收、連接轉化及鑒定 PCR產物經1.0%瓊脂糖凝膠電泳回收后,以DNA膠回收試劑盒回收PCR產物,按說明書操作。將回收純化的目的產物與pGEX-KG載體雙酶切后,轉化至大腸桿菌DH5α感受態細胞,以含有氨芐西林(Amp)抗性平板進行篩選培養,挑取白色菌落于含Ampr的LB液體培養基上培養過夜,以SDS堿裂解法提取重組質粒,經PCR鑒定及BamH I和Xho I雙酶切分析篩選陽性克隆。
1.2.5 陽性質粒的誘導表達及表達產物的SDS-PAGE分析 將構建的陽性質粒轉入受體菌BL21(DE3)經37 ℃加IPTG誘導后,按文獻[4]報道的方法收集菌體變性處理后,進行SDS-PAGE電泳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PCR鑒定結果
采用設計的特異性引物進行β1毒素基因的PCR擴增,經1%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表明,以產氣莢膜梭菌為模板擴增出約1 000 bp的特異性條帶,與預期大小相符(圖1)。
2.2 重組質粒的雙酶切鑒定
將質粒經PCR鑒定后用限制性內切酶BamH I和Xho I進行酶切鑒定,結果見圖2。由圖2可見,經雙酶切后可獲得大小約為5 000和1 000 bp的2條DNA條帶,即pGEX-KG載體和目的基因條帶,初步表明成功構建產氣莢膜梭菌β1毒素克隆表達質粒。
2.3 β1毒素基因表達產物SDS-PAGE分析
將BL21(DE3)菌株作為表達的宿主菌,經轉化挑取單個菌落培養誘導后,菌體經超聲波處理,提取包涵體,上清經80%飽和硫酸銨沉淀后得到濃縮,沉淀經透析后,用SDS-PAGE分析(圖3),在相對分子質量約為56 ku處出現特異性蛋白條帶,結果表明β1毒素可在宿主菌種得以表達,并且β1毒素蛋白多以包涵體的形式存在表達。
3 討論
產氣莢膜梭菌能產生多種具有致病性的外毒素,其中β毒素不僅能引起家禽壞死性腸炎及仔豬腸毒血癥,也能引起嬰幼兒的壞死性腸炎[5],危害極其嚴重。本研究利用PCR技術,設計特異性引物成功地從C型產氣莢膜梭菌中擴增出目的片段β1,并構建了成功表達β1毒素的重組菌株,表達的蛋白以包涵體形式存在,純度高。β1毒素的表達為產氣莢膜梭菌的臨床診斷和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前提。
參考文獻:
[1] SPARK S G, CARMAN R J, SARKER M R,et al. Genotyping of enterotoxigenic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fecal isolates associated with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nd food poisoning in North America[J]. J Clin Microbiol, 2001, 39(3):883-888;
[2] TIMBERMONT L, LANEKRIET A, PASMANS F,et.al. Intra-species growth- inhibition by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s a possible virulence trait in necrotic enteritis in broilers[J].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09(12):l-4.
[3] 張蓉蓉,艾地云,張騰飛,等. 雞源產氣莢膜梭菌a毒素基因克隆表達及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5,54(20):5152-5154.
[4] 梁宋平.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GRANUM P E.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oxin involved in food poisoning[J]. Int J Food Microbiol,1990,10:1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