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梅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很多教師很茫然,行動上不知所措,只應用一些新的教學手段,并沒有真正把握好實質。新課改的核心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如何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鍵在課堂上采用能激發學生激情,提高學生能力的教學方法。筆者在親身教學中得到以下感受,與大家共勉。
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期準備
1.轉變師生的教、學觀念
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觀念中生發出來的,因此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重結論、輕過程的傳統教學方法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忽視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老師滿足于讓學生學會書本知識,過于強調接受學習,學生死記硬背,很少有人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生如何會學、如何自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自學互動結合法則將教與學有機結合,特別重視教育學生怎樣通過自學獲得新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2.營造適宜自學的氛圍
首先建立一種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要營造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給學生更多學習自主權,鼓勵他們獨立自主地學習。其次保證學生一定的自學時間。課前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預習,課堂上老師不能一講到底,讓學生有時間思考和討論。再次要幫助學生樹立大教材觀,不僅局限于政治課本,死讀書,讀死書,引導他們通過看電視新聞、廣泛涉獵書刊報紙等形式,學會運用大量鮮活現實材料佐證書中的基本觀點,同時學會運用書本中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尤其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3.教給學生自學方法
首先,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①初讀。讓學生通讀全冊書,從總體上了解教材內容和結構,做到心中有數。從教材目錄入手把握教材內容和結構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②細讀。讀課題(絕大多數是論點),讀每節課(單元)的前言,弄清各課所學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制成知識結構圖,把握內在邏輯聯系,形成單元整體印象。③精讀。一讀《課程標準》,明確學習每一框節要達到的基本要求,有的放矢。二讀每一框節的具體內容,弄清課本陳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事實。三讀課外資料。讀時政資料時尤其注意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好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理論觀點的理解。
其次,教給學生分解組合教材內容的方法。①學會擴書。由于政治課本內容的滯后性及篇幅的限制,有些內容與現實聯系得不緊密,有些內容闡述得不是很深入,列舉事例也不是很充分,為使書本上的內容與時俱進,準確及時地把鮮活的現實材料吸納到教材中是必要的。②學會縮書。就是把課本內容歸納概括成很少一部分內容,甚至歸結為幾句話,以便于理解和記憶。這是一個由博返約、由繁到簡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③學會議書。即學生自學一段內容后,能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哪怕三言兩語,只要有所得就好。
4.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養成愛看書的習慣,并注意在書中圈劃評點。其次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再次,常疑、善疑,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因此,引導學生在懷疑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反對“唯上”、“唯書”,敢于創新,提出新觀點、新見解。最后,要求學生學習孔子“每事問”的精神,勤學好問。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具體措施
現行中學政治教材形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可讀性強,但學生自學時往往滿足于一知半解,不求深入。為提高學生自學時的實效性和主動性,在沒有其他自學教材情況下,老師要根據現行教材的特點,給學生編寫自學綱要,一般可采用完全自由式和目標導學式兩種。
1.自由式
由學生自學(精讀)某一框節,列出學習要點,編制帶閱讀體會性質的提綱,在黑板上寫出來,集體討論補充,老師幫助形成知識結構圖表,凸顯學習重難點。然后由學生提出自學中發現的問題,大家討論,教師點撥,形成生生互動。最后,進行當堂檢測、教師點撥,實現師生互動。基本程式是:精讀→列出提綱要點→板書→歸納結構圖→問題討論→課堂反饋。
2.導學式
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將每堂課教學目標以預習思考題形式出示給學生,讓學生圍繞問題自學,老師輔導。基本程式是:出示問題→自學→討論→明確目標→檢測反饋。
當然,以上兩種方式如果從我校學生實際出發,最好是先嘗試目標教學,讓學生有相應的自學能力后再適當采用自由式。不論采用哪一種方式,只要落到實處,堅持不懈,就能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以及觀察、記憶、思維、操作等多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