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慧
摘 要: 在當前中國整體趨勢下,國家對中職學校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經過幾年的發展,中職教育體系越來越完整,特別是對于當代中職教育來說,中職思想教育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而且越來越有針對性和時效性,這對于當代的德育教育是一個不錯的里程碑,面向公眾征求意見的德育教育方案不只具有學術性,更代表著廣大社會群眾對于中職教育的看法。
關鍵詞: 教育激勵 全方位教育激勵 德育主題
毋庸置疑,激勵在教育事業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換句話說,有效的激勵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還能夠讓激勵使用在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是,過激的激勵教育則會讓學生失去信心,從而達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合理地使用激勵方法,達到最終想要的結果。
1.教育激勵的基本功能
我們可以把教育激勵分為以下幾個類別,分別是導向功能、動力功能、強化功能和調節功能四個功能,相互依賴、相輔相成。
首先,就是教育的導向功能,顧名思義,教育的導向功能就是教育者對于學生產生的影響,也就是在教育過程中,教育激勵充當著風向標的作用,為學生在迷茫的時候指明方向。就像在黑暗中航行遇到的燈塔,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其次,就是動力功能,就是將學生身上的壓力轉化成動力,能夠幫助學生把遇到的消極情緒轉化成為動力,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新的挑戰中。再次,就是強化功能,簡而言之,就是幫助學生增強信心,從而更激勵學生積極前進,有助于學生思想情緒的緩解。最后,就是激勵的調節作用,調節作用就是幫助學生調節遇到的困難產生的心理落差,從而更積極地面對挑戰,而且是學生人際關系的一種調節,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融洽地相處和工作。
2.在中職德育主題中實施教育激勵
國家對于中職教育的實施方案規定,中職教育的目標就是將學生培養成一個思想素質高、熱愛祖國的好學生,遵紀守法,能夠為建設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有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同時是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能夠有一個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的知識型人才。
首先,教師應該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以身作則,發揮良好的先鋒作用。在教師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相信學生的素質應該都會有所提高,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老師都做不到的道德素質,為什么一定要強求學生做到呢?這也是對目前中國中職教育的一個反思。只有老師的職業道德高尚而且有著個人的獨特魅力,才有理由要求學生達到新的標準。不可否認,表率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其次,就是規矩作用。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以成方圓。在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中也是一樣的,只有給學生一個標準,他們才知道應該怎么做和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每個職業的職業道德要求是不一樣的,舉例來說,醫生以救人為天職,會計要廉潔自律,不貪污,教師則是以傳授知識為天職。所以,應該讓學生意識到不同職業的職業道德不一樣。就像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一直屹立不倒一樣,這其實也是一種職業道德規范的表現。學生要學會規范自己的職業道德,為以后工作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最后,就是榜樣作用。就像每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一樣,只有一個好的模范帶頭作用,才能夠讓人們積極地向著模范前進。就像孔子說的,見賢思齊焉,就是發揮模范先進作用。其是一種有效的提升職業道德的方法。同樣,在中職教育中,要在學生中間尋找榜樣,這樣才能讓學生感覺到可實現的感覺,不然,榜樣太遠,會讓學生產生不真實感。
3.充分發掘校園文化的教育激勵功能
3.1老師要善于交流溝通,用真情實感激勵學生。
大多數中職生都是中考中的失敗者,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更大,由于長期在學習上處于劣勢狀態,中職學生更需要老師的鼓勵,更需要老師花時間走進學生的內心,給他們鼓勵,讓學生感覺到真正的溫暖和真誠。這樣才能幫助學生走出陰影,更加自信,更加樂觀,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3.2實施班級事務分解承包,提升學生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教師不僅僅教會學生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正如古語所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真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才能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與此同時,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讓他們學會如何自己解決問題,老師平時就應該培養學生自主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冷靜處理,讓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3.3創建激勵性班級文化環境。
讓學生樹立集體意識,不僅是目前在學校的班級意識,更是以后學生工作的集體意識。只有良好的集體意識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學生運用自己的頭腦中的想法,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打造專屬于自己的班級文化,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舉例來說,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可以表揚那些做得好的學生,也就是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讓學生設計班級文化建設內容,提高學生面對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教育激勵中能夠實現的目標,我相信在老師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有助于實現職業道德素質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鄧紅君.農村中職學校激勵德育的實踐和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2(12):238-239.
[2]梁銳標.體驗成功發現自我——中學德育實踐探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1):30-31,127.
[3]王球云.淺析高校典范教育在德育實踐育人中的實效性[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7):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