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晴
摘 要: 國際教育界把開展創造教育、培養創造型人才作為迎接新世紀競爭的戰略決策。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十分注重創造力的開發,特別注意從小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并以此推動本國教育的全面改革。面對世界、面對未來,教育應根據陶行知先生的“六個解放”理論,結合幼兒年齡特點,重視創新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 小班幼兒 科學興趣 培養方式
《綱要》指出:幼兒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教育過程。這種現代教學觀把幼兒看做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教學的出發點是幼兒的興趣與需求。幼兒的創造強調自身發展的個體價值,反映出強烈的自我表現、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幼兒這一時期,實施有效的發展策略,以發展其創造力。我們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主要著眼于挖掘幼兒潛在的創造力,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習慣,使幼兒接受創造性活動的熏陶,產生最初的創造意識。
有創新意識的孩子往往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在教育活動中喜愛插嘴,在游戲活動中有許多拆卸行為和不規范行為等。這會使得部分教師產生錯覺,并在語言、行動上不自覺地壓抑甚至扼殺孩子創新的萌芽。教師的高壓氣氛限制了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而幼兒家長或教師會出現事事幫助、替代、縱容幼兒依賴的現象,導致孩子缺乏探索精神。在教育活動中,有的教師重模仿,習慣“照葫蘆畫瓢”,教師畫一筆,幼兒也跟著畫一筆,讓幼兒反復跟讀新單詞,機械記憶,忽視對幼兒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師的工作不是灌輸知識,而是調動幼兒的主動性,通過幼兒的主動學習培養興趣和發展創新潛能。教師應站在幼兒的立場上,帶著一顆童心看待幼兒的行為、興趣、好奇,冒險是典型的創新能力的體現,教師要理解保護幼兒的創新表現,成為保護、激發幼兒創新的支持者。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有利于創造性活動的最基本的心理因素。托倫斯認為:“友善與寬容的環境”有利于創造力的發展。所以開展做做玩玩的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個性心理品質,開發幼兒處于萌芽狀態的創造力的有效途徑。營造輕松民主的教育氣氛有利于發展兒童的創新能力。
1.解放幼兒的頭腦
創新教育是動腦的良好手段,是發展孩子創造力、想象力的良好方法,為幼兒提供觀察、實驗、創造良好的機會,鼓勵幼兒多問幾個“為什么”,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必須認真聽,并給予正確的適當的回答,還可以通過向孩子提問,鼓勵孩子從不同角度思考、探索,尋找多樣性的答案,對孩子想出的新方法、創作的新作品、創編的表演等都應表示極大的興趣,并給予肯定和鼓勵。按照《綱要》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幼兒的聯想和發散思維。在做做玩玩的活動中,幼兒每次做出玩具,教師都應啟發他們想一想怎樣玩得好,玩得有趣,玩得和小朋友不一樣。
2.解放幼兒的雙手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從自己的事情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讓幼兒自己動手練習,為幼兒選購玩具時可以選擇一些能夠安全拆裝的玩具,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風箏,陪著孩子一起放風箏,引起幼兒動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幼兒園的動手區、建筑區、科學發現區等,都可以讓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探索學習、動手操作、有所發現。在各類游戲活動中,哪怕是點滴創造,老師要給予充分及時的肯定和表揚,讓幼兒從內心覺得自己做得好,從而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以增強幼兒的自性心、自尊心。只要幼兒制作與教師不同樣,或稍有變化,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和贊揚,使幼兒體會到創造的樂趣,從而激起更大的創造愿望。
3.解放幼兒的眼睛
孩子具有明亮的眼睛,多帶領孩子散步、觀察、參加、游玩、接觸外面充滿奧秘、多彩多姿的世界,積極引導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利用電影、電視、圖片、照片、書籍、畫冊等直觀材料,了解外界的信息。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自由閱讀、自由講述,還可以利用園內的種植園地、自然角,引起幼兒觀察動、植物的四季變化特征;更可以帶領幼兒參觀社區建設、農貿市場、商場、郵局等,開闊孩子的眼界,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使幼兒有可能去創新、發揮。
4.解放幼兒的嘴
為了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為孩子提供各種圖片,用以講述、描繪、續篇故事;還可以組織幼兒講故事比賽,鼓勵幼兒多講、大膽講、善于講。平時不能打斷孩子的發言,要努力傾聽他們提出的問題,不要討厭積極好動、喜歡追根究底的幼兒,要鼓勵幼兒發問,勇于發表見解,這樣才能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
5.解放幼兒的空間和時間
孩子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自己活動的小天地,小班幼兒可去參觀哥哥姐姐的活動,中大班幼兒可以到小班表演節目,幫助弟弟妹妹,這樣孩子們就擴大生活空間。幼兒園內開設的美工活動室、音樂室、圖書室及大型玩具場地、沙地、水池等,讓幼兒自由自在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玩。特別是在創造性游戲區域,更能吸引幼兒。例如,在一次“認識鐘”活動中,大部分小朋友都在認真觀察擺弄,老師發現有的孩子老是抓住鐘擺不放,結果鐘停了。教師并沒有批評他,而是詢問他為什么要抓住鐘擺不放,他回答說:“我想看看鐘擺不動,鐘是不是還會走?”老師當即肯定了他的這一探究行為。所以,面對幼兒有創新意識的嘗試,即使是錯誤的,嘗試是失敗的,也應寬容、理解,并通過幫助、啟發,給予幼兒繼續探究的信心和機會。
寬松、和諧、自由的創作環境有利于幼兒創作能力和個性的發展。在班里我努力為幼兒營造理解、接納、民主的氣氛,給幼兒提供安全的心理環境,鼓勵幼兒毫無拘束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重視每一個孩子的表現和藝術創作,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寬容理解幼兒創造性的本質就是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心理學研究指出:有創造性的人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偏離常規而感到焦慮不安,幼兒也是如此。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進創造性的兩個重要條件。”因此,在區域活動中,我總是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與眾不同”的言行,從不輕易指責孩子,讓孩子在輕松、自由、愉快的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才能。孩子們在這片方寸空間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所以,面對幼兒看似“出格”的行為,我們應進行換位思考,寬容理解幼兒并通過幫助啟發使幼兒敢想敢做,從而營造寬松自由的創造氛圍。在指導幼兒活動時,解放幼兒的雙眼,讓幼兒充分觀察。解放幼兒的頭腦,讓幼兒有自己的思想;解放幼兒的嘴巴,讓孩子盡情地交流。蹲下來看孩子,有事愿意與老師說,有問題愿意與大家商做,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思想、感受。、
總之,教師要正確對待“怪想法”、“奇異作品”,創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氣氛,客觀評價幼兒的信口開河,不抹殺、不壓抑幼兒的創新火花。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投入創新活動中,為培養二十一世紀需要的“開拓型”、“創造性”的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