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筠
摘 要: 高一新生進入高中后,面對新的環境會表現出不適應。隨著高中數學學習的深入,數學成績出現分化。文章對出現成績分化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對高一新生數學學習提供幫助。
一、原因分析
(一)心理狀態不同
高中階段是學生逐步獨立的轉折點,是學生由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逐步走向獨立和自覺成人化的關鍵時期。如何快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學習要求,對高一新生來說至關重要。
一方面,新環境帶來的孤獨感,角色變化引起的失落感,都會導致青春期學生角色混亂,充滿不確定感。另一方面,高中數學學習要求提高,學習內容、方法改變,容易引起學生心理變化,導致擔憂、焦慮、恐慌。這一時期人格發展特征通常表現為“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亂”。
(二)參與教學方式不同
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受保姆型教育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把教師視為權威,在教學活動中不自覺扮演被動的客體身份,容易受到教師說服教育的感染,習慣依賴教師。高中生逐步適應中學疏導型教育方式,自我意識強,受教育者容易進入客體意識,但是在許多活動中能獨立發揮主體作用。
(三)教材與能力要求不同
九年制義務教育數學在教材表達上采用形象通俗語言,研究對象多為常量,側重于定量計算和形象思維。高中數學教材語言表達抽象,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變化,不再是便于操作的定勢方式,而是理論型抽象思維。另外,高中數學知識量增大、理論性與系統性增強,一個知識點往往與其他知識點有密切聯系,有時還需全局考慮。
高中數學對學生能力要求有一定的提高,特別是分析綜合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大為重要。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進行定性研究,而高中數學則要求深入理解,進行定量研究。教材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強。如初中代數側重于解方程、運算,而高中代數一開始就是抽象的集合、函數和映射。同時高中數學學習進度加快,一個課時內容很多,以至于很多學生跟不上進度,出現“消化不良”或“負債”的惡性循環。
二、對策分析
(一)學生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重視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很多高一新生只重視課堂認真聽講,課后完成作業而忽視課前預習,主要還是沒有意識到預習的重要性。
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提前了解將要學習的知識,從而提高課堂聽課效率,鞏固知識,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增強獨立性。預習要做到大致了解本節課的內容,找到重難點,標記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問題作為課堂聽講重點。
2.重視課堂理解。
為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師一般會補充教學內容和解題方法,學生應及時做好課堂筆記,便于在課后復習中找到著手點。學生在整理筆記過程中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加強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理解能力。
學生在聽講過程中應將預習時出現的問題作為重點,認真聽講,集中注意力,理清思路,學習如何科學地思考問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3.重視課后復習。
及時復習在于可鞏固所學內容,加深理解,防止學習后發生急劇遺忘。學過即習,方為及時。
課后復習時,學生應按照知識邏輯關系進行歸納總結,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概括能力,借助練習進行復習,鞏固提升方可。
(二)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一新生自我意識強,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到“導”、從“牽”到“引”,創設情境,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反“客”為“主”,提高學生參與興趣,激發學生自覺性。
1.新舊知識結合,加深數學邏輯。
數學學習是一個通過認知結構加工新信息的過程,學生需要借助原有知識接受新知識,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需要在新舊知識間找到連接點。通過分化后重新組合,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所以在高一數學新課教學過程中,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從而建立新舊知識聯系,對剛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建立數學邏輯是很重要的。
如在函數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復習回顧初中學習過的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并與學生共同回憶初中數學中函數的定義,以及上一節學習的集合,從而引入新課,用集合觀點定義函數。
這樣在學生已有認知水平上提出新問題,將新舊知識相結合,有利于學生認識初高中數學的不同與聯系,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數學思維模式,建立完整數學體系。
2.教學方法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變換教學方法,借助信息化技術、設備生動靈活地展現課本枯燥理論,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更高效。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取決于教師能否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向,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在數學課堂中,問題的提出比解決更有意義。解決問題只是數學知識的再應用,而提出問題則是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富有創造力的再造。因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更注意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共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的積極思考,主動進行數學學習探究。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使數學課堂教學進度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三、結語
高一新生正處于青春期,面對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心理狀態時刻發生變化。同時高中學習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影響學生的正常發展。因而從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等方面提出解決對策,便于盡快引導高一學生適應高中數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