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萍萍
一、教材分析
“A day out”是本單元的主題,是關于外出旅游的話題,travel是學生喜歡的,本單元的話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時的Comic strip中Hobo和Eddie的簡單對話,幽默風趣,使學生百讀不厭。Welcome to the unit的幾幅中外名勝的圖片,更開闊學生的視野,B部分的對話,也富有生活氣息,易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時屬于本單元的導入部分,為單元的信息輸入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習并掌握詞匯ourselves,Australia 等。
(2)口筆頭運用come on,enjoy oneself,take care等。
(3)口筆頭運用句型“Come on,lets enjoy ourselves.”。
2.技能目標
通過簡單的對話,與同伴談論外出旅游計劃。
3.情感目標
學會與人交流、分享快樂。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基礎知識在口筆頭的運用。
2.難點
了解中外名勝,談論外出旅游。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實物、圖片、卡片。
五、教學過程
1.預習交流
T:將上面有單詞、短語、句子的卡片,分發給每一個小組。
Ss:小組討論,爭相發言,展示預習成果。
Ss:交流預習情況,討論預習中的問題,并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組際間交流。
[設計意圖:預習檢查較差,強化學生的預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和質疑能力。]
2.課堂導學
任務一:自主交流
T:Do you like travelling?
How often do you have a trip?
Ss:根據老師給出的問題,自主問答,自主交際。
T&Ss:自由對話
T:What place did you visit?
Ss:I visited Bejing,Tain jin…
T:Yes.They are beautiful cities.what places of interest do you know?
Ss:…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自主交流和對話,圍繞travel這一話題展開,為本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也發展學生的口語能力。]
3.呈現
任務二:說出一些世界名勝。
T:(多媒體)呈現長城、白宮、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等的圖片。
T&Ss:對話
T:What is it?
Ss:It is...
T:Where is it?
Ss:It is in...
Ss:仿照上面的對話,每兩位學生一組,進行對話。
T:呈現一些名勝的名稱、所在的城市和所對應的國家。
Ss:配對、連線。
Ss:討論如果有一天外出旅游,最想去哪個地方。
Ss:(看三幅卡片上的插圖)閱讀三張卡片上的文字,提出疑難問題。
質疑——討論——釋疑。
T:針對學生的談論情況,給以點撥,如with,greet,greeting,take care等。
任務三:學生讀對話,表演對話,模仿B部分,創編新對話。
[設計意圖:談論圖片,自主交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出問題、彼此討論,培養質疑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話的開展,為學生的口語訓練提供平臺。]
4.呈現
任務四:卡通對話
T:呈現沒有文字的四幅圖片。
Ss:猜猜Hobo和Eddie的對話內容。
T:提出問題:
What is Eddie going to do?
How does Hobo think of it?
Is Eddie going to climb real hill?
Ss:聽對話,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兩人一組,一問一答。
Ss:閱讀對話,表演對話。
任務五:根據卡通對話,講故事,以“Eddie can have a day out...”開頭。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包括看、猜、說、聽、答等一系列活動,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
任務六:完成當堂反饋練習
5.課外作業
(1)掌握并口筆頭運用本節課出現的單詞、短語和句子;
(2)假如周末外出一天旅游,說說你打算去哪兒、怎么去、和誰一起去、幾點出發、幾點返回等,并列出提綱,寫一篇短文。
[設計意圖: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使能力得到提升。]
板書設計略。
六、教學反思
本課時以任務為主線,以活動為基礎,課堂導學更突出任務和活動的特點。導學部分共設計了五大任務,注重活動的多樣化,有自主交流旅游活動、自主談論名勝古跡、質疑和釋疑、對話和表演、當堂反饋等,課堂以任務促活動,以活動促學生動起來。
這節課注重聽說讀寫全面訓練,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能力的提升,注重這節課的學習與以下單元模塊的銜接,如課外作業關于旅游日記的問題是Task的中心任務,外出游玩是reading,這節課無不圍繞這一主題而展開活動,可謂“形散而神不散”。
這節課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更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只有師生雙邊活動有機配合、高度協調,課堂才會更精彩。設計是“死”的,但使用是“活”的,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師實際,適當刪減部分內容,取舍相關問題,使課堂教學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