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虎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討歷史上愛爾蘭的災荒救助,可以為今天的災荒救助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愛爾蘭 災荒 救助
18世紀食物缺乏,凸顯了國家在福利分配方面變動的作用。直到1838年,愛爾蘭才有了《濟貧法》。在18世紀后半葉,超過20個郡建立了醫療室和8個救濟院(House of Industry),愛爾蘭的福利制度出現了萌芽。此外,甚至在危機時期,相對低死亡率,國家開始逐漸成為干預主義者,在應對食物缺乏方面,變得愈發有經驗。
1782~1784年間的食物缺乏是18世紀后期食物缺乏的典型例子。寒冷潮濕的天氣導致谷物的歉收,再加上一個導致失業和食物價格上漲的國際性經濟蕭條,共同引起食物的缺乏。食物缺乏影響了食谷物和工業化的都柏林和東烏爾斯特,兩地遭受著類似于1847年同樣的情形。在都柏林,救濟院(House of Industry)提高了其容量。公共募捐展開,包括由天主教徒開展的挨家挨戶的集錢活動。然而,危機的程度,遠在無經驗的貧窮救濟體系和私人慈善體系所能承受之外,因此,大部分救濟重任落到政府的身上。盡管遭到商人利益集團的游說,政府還是通過禁止谷物、馬鈴薯、面粉和相關產品出口。1782年的《谷物法》被暫時停止,總督拿出10萬英鎊的補助金支付燕麥和小麥的進口費用。這些措施的影響頗見實效,食物價格開始回落。一份當時的報紙注意到,如果禁止糧食出口未被引入,“就不會有一先令購買超過5英鎊的面包,到圣誕節,一定會發生一場饑荒”。
1783~1784年冬季的惡劣天氣延長了這場生存危機。在緩解危機方面,都柏林的官方再次表現出靈活性和創造性:更多的公眾和個人提供金錢救濟,都柏林的救濟院不再能夠接收窮人,在1784年第一時間內,政府實施了院外救濟。這個措施意味著,除了1300名收容者之外,還有5000人通過院外救濟得到日常的救濟。都柏林官方資助的地方教區委員會每天供養著9000人,他們僅僅用了10天確立和實施了這個計劃。與19世紀40年代的救濟標準相比,這次救濟的規模不僅巨大,而且數量豐富。窮人每日可以得到一磅面包、一片鯡魚和一點啤酒。愛爾蘭總督被給予控制谷物貿易的權力,用這些權力控制谷物的出口。盡管有一定數量的死亡,但低于其他缺乏時期的死亡率。與愛爾蘭大饑荒時采取的措施比較,官方在1782~1784年的反應顯示出在性質上對待窮人的不同反應。在每一次生存危機中,現實的、觀念的和政治的考量綜合決定著政策形成的過程。兩個時期在對待食物缺乏的反應速度、規模和效率上的差異,暗示在食物缺乏和高價格時期,不同的優先權、動機和觀念決定著救濟政策。總之,這顯示出“在1800年愛爾蘭議會的廢除導致了對待這樣的事情時政治反應的不作為”。
異常的惡劣天氣導致地方性的馬鈴薯歉收,進而再次促成1800年的危機。地方士紳再次積極提供救助,政府通過大量進口黑麥粉和玉米來對危機做出反應。拿破侖戰爭之后的時期以整個歐洲的經濟衰落為特征。1816年反常的天氣導致歐洲大陸所有地區的歉收和食物缺乏。在聯合王國,對社會動蕩的擔心激發了政府的干預。在英國,公共工程被引入。在食物更為嚴重缺乏的愛爾蘭,一攬子更為廣泛的救濟措施被實施,包括進口谷物到西部地區,以補貼價格銷售。然而,這種谷物的質量很差,欺詐情況被報告,導致在接下來食物缺乏的年份里,救濟委員會成立,并決定將公共工程計劃作為緩解危機的主要工具。
糟糕的天氣引起了1821~1822年的生存危機,這種天氣破壞了馬鈴薯,不是谷物。愛爾蘭出現了地方性的食物缺乏,主要限于南部和西部各郡。政府將谷物運到西部,拓寬公共工程計劃,將這些作為持久救濟立足點。實施這個政策的結果是,在1840年之前數十年里,許多道路、碼頭和醫院建立。在1821~1822年,中央救濟委員會成立,用來支持和管理地方救濟委員會的工作。遵循1817年確立的原則,對這些委員會的財政援助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再次花費大約50萬用在危機救濟上。與1817年一樣,當地地主和士紳提供了數量大的捐助。在英格蘭、蘇格蘭和英屬殖民地,也籌集了大量錢款。
1831年,愛爾蘭出現了進一步的食物缺乏,食物缺乏主要限于戈爾韋(Galway)和梅奧郡(Mayo),私人捐助再次數量巨大,在整個英國和愛爾蘭,捐款被籌集,包括來自都柏林的“房屋委員會”(the House Committee)和倫敦的“酒店業委員會”(the London Tavern Committee)的捐助,兩者曾經在1821~1822年籌錢。英國國內的態度,無論是國家,還是私人,看起來很堅定,在某種程度上,關于貧窮問題的爭論,導致嚴苛的英國1834年的《濟貧法》和愛爾蘭1838年的《濟貧法》的誕生。作為觀念轉變的一個后果,貧窮被視為個人的缺點,因此不應該過于同情貧窮。愛爾蘭的地主因這個國家的經濟衰退而難辭其咎,他們應該為愛爾蘭的欠發達承擔更多的責任。
參考文獻:
[1]Canon John ORourke.The History of the Great Irish Famine of 1847, with Notices of Earlier Famines.Dublin: Veritas,1989.
[2]Timothy P. ONeill. “The state, poverty and distress in Ireland, 1815–45”.University of Ireland,Ph.D thesis,1971.
[3]Christine Kinealy.This Great Calamity: The Irish Famine,1845-52.Dublin:Gill & MacMillan,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