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生(廣西河池學院藝術學院)
聲樂教學改革中關于聲樂專場音樂會的幾點思考
——以河池學院藝術學院為例
唐文生(廣西河池學院藝術學院)
目前,河池學院聲樂教師共有12人,她(他)們為藝術學院聲樂的發展正在做著積極的準備和努力。筆者也是其中的一名,深知自己的演唱和示范水平,教學能力等等存在很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提高。希望走出去學習先進科學的唱法,能夠為學校聲樂的發展貢獻一點力量,對于地方院校聲樂教師的發展,除了要他們走出學習先進科學的方法的,同時也應該強調聽課學習,年輕的教員在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應該多去聽一些聲樂專家教授是怎樣引導學生學習的,怎樣糾正學生錯誤的。通過觀摩別人的教學,一定會受到影響和啟發,從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聲樂教學水平。當然教師要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同時也要經常登臺演唱,以此提高自身的舞臺表演能力。①程向蘭認為,“上舞臺”不是演員的專利,也應該是音樂教師的基本功之一,“唱”、“教”結合才是目前聲樂教學的本質特征;離開了表演,音樂教育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應樹立“立足師范、面向社會、站穩講臺、兼顧舞臺”的教學理念。
1.聲樂教學的培養的目標不夠清晰
從河池學院藝術學院目前聲樂教學來看,大多還是對其他專業院校的模仿教學,過多地追求聲樂的技巧,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表達和對聲樂的審美能力的提高,同時學生也存在過分的重視小課的學習,忽視了大課的學習對于聲樂學習的有利因素,認為只要唱好就可以了的原則。同時忽視了舞臺、鋼伴、肢體語言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努力培養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2.聲樂教學評價單一
河池學院藝術學院聲樂教學評價主要是通過學生期末聲樂考試時演唱的歌曲來評價的。一般是大一、大二聲樂學生只需要演唱一首聲樂作品、大三大四的聲樂學生需要演唱兩首歌曲,這樣的聲樂評價形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單一的,也過于簡單。這種評價模式不能充分的適應教育教學中所提倡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3.聲樂課程設置相對單一
河池學院藝術學院聲樂課課程設置比較單一,從大一到大四基本上都是每周一次兩人一組聲樂小組課,課上由聲樂教師向學生講解演唱過程中的應注意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科學發聲方法、技能技巧的訓練。筆者認為應該開設聲樂藝術指導課來加強學生對于聲樂演唱的學習。藝術指導課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與聲樂課相互配合,重點訓練學生在演唱中的樂感、節奏、旋律、音準等問題。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作品,熟悉作品的音樂線條,伴奏織體,教學生怎么能夠更好的和作品融為一體[2]。
聲樂課是一門技巧很強的專業課,所以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它不僅需要學習的興趣同時也需要學生堅持,這門技巧需要時間的磨練。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就是對聲樂學習過程的高度概括。學生只有深刻理解之后,才能在聲樂實踐中樹立正確的態度。同時教師應該經常組織學生在大的教室、廣場、禮堂等場所進行聲樂表演,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
所謂聲樂專場是在聲樂教學改革中,響應國家的號召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河池學院藝術學院把以前聲樂專業寫畢業論文設計的形式改革成以聲樂演唱的形式,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更符合的地方高校聲樂教學向實用型轉型的步伐。
1.聲樂與舞臺表演實踐結合
聲樂專場是每位學習聲樂學生畢業時的技術技能綜合展示,是對教師教學成果的展示、也是學生在舞臺上激情的釋放。部分學生由于缺少舞臺經驗,無法應對舞臺當中出現的各種狀況,以及無法適應舞臺的環境,在舞臺下以及練習過程中都展現出自然和積極的狀態,可是一上了舞臺就極其的緊張。同時還伴隨著習慣性的不良動作和表情,影響學生在舞臺上的一招一式的發揮。這就要求在聲樂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定期的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班級匯報會、院部匯報、音樂會、比賽等等,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空間和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歌唱和表演能力。營造更好的學習空間和氛圍。聲樂專場是對學生演唱和舞臺表演的雙向檢驗,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也提高了舞臺表演能力。部分學生為了獲得良好的臺風和演唱水平的發揮,經常在大教室進行舞臺訓練,讓自己能夠盡快的融入表現的音樂中去。聲樂專場音樂會促進了學生在平時訓練和學習中注意積累表演能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演唱和舞臺表演實踐能力。
2.聲樂與鋼琴伴奏結合
聲樂鋼琴伴奏在聲樂的演唱中一直稱為“綠葉”“配角”,一直默默的為聲樂歌唱服務。近年來聲樂鋼琴伴奏的地位日益提高,成為聲樂演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能夠激發聲樂演唱者的演唱激情,調動演唱者完美表達音樂。聲樂專場的舉行需要聲樂鋼琴伴奏的支撐和配合,聲樂表演者在演唱過程中,要注意與聲樂鋼琴伴奏的合作與協調。聲樂演唱者經常會由于上臺緊張,歌曲開始的第一音出現不準,這時候鋼琴伴奏應該立刻停止彈奏,等待演唱者調整情緒,重新開始彈奏。如果在演唱的過程中出現偏高或者偏低的話,鋼琴伴奏應該將彈奏音量放大。使演唱者聽清楚音高。以及在歌曲的處理上協調一致,比如換氣的氣口,自由延長等等,從而提高表演者的音樂表現力、培養歌唱的情感。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學會適應各種不同的伴奏音型與音色,為自己的演唱曲目做充分的準備。可見鋼琴伴奏和聲樂演唱的合作是多么重要。聲樂專場的改革提高學生學習鋼琴伴奏的熱情和積極性,給聲樂鋼琴伴奏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聲樂專業學生在鋼琴伴奏這個領域的的涉足不夠深。筆者所在學校一般是為中小學培養師資。這類學校要求學生畢業后不僅要會唱,而且還要會彈,這就要求學習要會即興伴奏。并且能夠根據每首歌曲的曲調、風格、特點等內容編配和聲,選擇相應的伴奏織體、音型組織形式等進行伴奏。所以筆者認為在聲樂專場中可以讓聲樂專業的學生互相伴奏,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聲樂展示,更有利于學生學習鋼琴伴奏的積極性。
3.聲樂作品的選擇
由于學生的嗓音條件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剛開始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并不能完全確定他們的聲部,經過正規的訓練后,教師細心的觀察分出聲部,并且選擇適合學生的聲樂作品。好的聲樂作品能夠體現出學生的演唱水平,相反會阻礙學生的演唱。聲樂專場中學生的作品偏大,在演唱一首作品后嗓子已經啞了,而后就會造成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出現喊叫的情況,嚴重影響歌曲的表達。所以在聲樂作品選擇上,要根據學生的聲樂演唱程度、合適的聲部、以及學生的自身修養等多方面來選擇適合的作品聲樂,做到難易結合,使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充分展現自己的聲樂演唱水平。選擇聲樂作品同時要把握時代性,時代不同審美也不同。例如上世紀 20、30 年代的歌曲,《春思曲》 《玫瑰三愿》《問》等,在演唱上比較注重借景抒情,借物寄情等表達了哀怨傷感的情感,同時又表達了積極向上的情緒。改革開放以來的歌曲如《啊,中國的土地》 《走進新時代》《春天的故事》等等優秀作品。在演唱上比較注重贊美,積極、熱情等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新生活的向往與憧憬。所以說不同時代的作品的表達方式就會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聲樂作品中同時要注意時代性。
4.聲樂演唱中心理素質培養
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短短的一節聲樂課中注重演唱技巧、方法的訓練,并沒有過多的關注學生在聲樂課上的心理變化和心理素質培養。有些學生由于性格孤僻,或者很少與人溝通,很少參加公共場合活動。每每參加或者出入公共場合的活動或者比賽時,不敢表現自己,還怕出丑,行為舉止表現得很羞怯,會出現臉紅,心跳加速等等不同程度的緊張表現,在舞臺中將表現得更加明顯,出現的緊張反應會頻繁,這將使表演者心理缺乏自信以及技能的發揮受到影響。
所以說在聲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樹立終身學生的習慣。學校的學習只有幾年的時間,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以便學生離開地方高校走上工作崗位后,對聲樂的興趣和追求依然積極,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良性循環。
5.建立理論和實踐一體的銜接機制
聲樂專業學生就業上不僅演唱技能方面要有突出,而且相關領域如鋼琴、合唱等也要能夠勝任,具備的多才多藝的素質和能力,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舞臺策劃能力,以及協調組織能力。能夠導演出一臺小型的文藝活動,每個企業工會里的組織宣傳展演活動,地區的合唱比賽的排練等,這就要求我們要建立學生和校外單位、社區緊密合作,每年把學生拉到單位和社區舉辦演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鑒于目前我們的就業形勢和前景,我們要合理的分配好理論和實踐的時間,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努力提高學生舞臺實踐,培養目標也要密切關注社會市場需求,地方高校應該為學生的就業搭好平臺,與企事業單位合作,為學生的就業提供出路。綜上所述地方高校聲樂專業學生的培養要密切關注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與時代接軌的音樂人才,努力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建構全面的文化知識鏈條,充分提高聲樂學生的應用價值,使其能夠為地方聲樂的發展貢獻力量。
聲樂教學改革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必將越來越完善,聲樂教學改革目標也終將越來越明確、聲樂教學的評價機制也將越來越完善。作為一名聲樂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做到傳承聲樂藝術文化,而且更要發揮自己的力量將其發揚光大。當前,聲樂教學的改革在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筆者探討聲樂教學改革聲樂專場的幾點思考,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出一些粗淺的建議,為當前聲樂教學改革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程向蘭.高師聲樂教學改革之我見 [J].邵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3)
[2]崔佳琦.《聲樂課程的設置及其教學特點》[D].西安音樂學院.碩士論文 2015.
[3]付小波.《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研究》 [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07.
[4]李曉貳.民族聲樂教學演唱藝術.湖南文藝出版社 2001.8.
2015年廣西教育廳教改項目(項目編號:2015JGA327?),??河池學院2016年A類教改課題立項(項目編號:2016EA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