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八屆五中全會黨中央把開放發展列入五大發展理念,作為引領“十三五”時期以及未來更長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理念。近40年的改革開放,使得我國在世界經濟中具有了重要地位。同時,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更需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對外開放,踐行開放發展理念,促進外向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更高層次的外向型經濟,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融入世界經濟,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關鍵詞:開放發展;外向型;轉型升級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開放發展理念賦予了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新內涵,為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提供了行動指南,必將進一步拓展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發展空間。
一、堅持開放發展的必然性和現實意義
1.堅持開放發展是黨的開放路線和政策延續和豐富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同志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決斷,開啟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征程。自此,中國經濟尤其是中國的對外貿易都處在一個高速增長的軌道,尤其是2001年,中國作為第143個成員國加入了世貿組織,我國的對外貿易更是一度以2位數的增長速度攀升,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2009年,中國成為了第一大貿易國,2010年,中國又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我國又躍升為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大國。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歸根結底還是對外開放的結果。可以說,中國的發展歷程也是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歷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依然高度重視對外開放,實現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拓展了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逐步形成了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開放格局。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開放的發展理念,而且開放發展的內容更豐富、開放發展的層次更高端、開放發展的措施更新穎,堅持開放發展是我們黨的開放發展路線方針政策的延續和豐富。
2.堅持開放發展是適應新的國際國內形勢的必然要求
從國際經濟環境看,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蕭條,全球經濟進入疲軟期。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的經濟,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紛紛登臺。以美國為首的諸多發達國家更是采用各種手段阻止“中國”的進一步開放,TPP和TIPP兩個協議就像兩坎柵欄欲將中國隔離在合作組織之外,而日本政府卻不顧各方代表的極力反對,不顧本國發展成本的約束,為了博得美國青睞,執意加入TPP。歐盟等國也是從各個方面出臺政策來制約我國產品的出口,新興經濟體為了本國經濟的穩定與復蘇,也是調整自身政策應對各國競爭。同時,全球各經濟體為了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制高點,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從國內形勢看,我國經濟步入經濟新常態,經濟發展速度從高速增長步入中高速增長,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生態系統日益惡化,人口紅利逐漸消退、中等收入陷阱等問題都擺在我們的面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顯得越來越緊迫。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經濟動力轉換升級亟需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亟需更高層次更加全面的對外開放。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在更廣的領域內,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經濟。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集聚高端要素、拓展發展空間的必然要求。
3.堅持開放發展是帶動創新、協調、綠色和共享發展的重要支撐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作為五大發展理念,彼此是互為關系相輔相成的。堅持開放發展是引領我國對外開放向深層次領域的新理念。只有堅持開放發展才能帶動創新發展、只有堅持開放發展才能推動綠色發展,只有堅持開放發展才能促進共享發展,確保改革的成果由廣大人民群眾共享。因此說,開放發展是創新、協調、綠色和共享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聯通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樞紐,是“四個全面”戰略的動力源和試驗場。貫徹落實開放發展理念,促進我國外向型經濟轉型升級,我國的對外開放將更加全面,邁向開放型經濟強國的步伐也更加穩健。同時,堅持開放發展也會給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帶來新一輪的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活力。
二、堅持開放發展促進對外開放轉型升級路徑
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地調整對外開放政策和戰略、創新對外開放政策和戰略。為此,十八屆五中全會圍繞堅持開放發展從六個方面做出了謀劃和部署,其核心目標就是踐行開放發展理念,促進對外開放轉型升級。
1.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促進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的轉型升級
改革開放初期,實施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帶動共同富裕,在對外開放區域布局上,推行有點到線、有線到面的開放布局,政策上向沿海城市開放傾斜,而內陸沿邊地區的開放卻相對遲緩。因此,我們要補齊“區域短板”,著總關注內陸沿邊地區的開放,加快內陸沿邊地區開放的步伐,從而形成優勢互補、各有側重的開放地域布局。
同樣,在對外貿易結構上,我們一度倡導“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在外貿方面,更多的偏重“出口”,而進口則沒有得到同水平的發展,導致進出口失衡、經常項目逆差。因此,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需調整對外貿易結構,促使進出口平衡。促使對外貿易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源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轉變,使中國從由外貿大國逐步向貿易強國轉變。
2.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促進對外開放體制的轉型升級
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對外開放體制,但是在對外商投資管理模式、貿易便利化等方面,現有的對外開放體制仍然不能完全適應對外開放的新形勢。
(1)要完善對外貿易便利化體制機制。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迅速發展,服務貿易成為對外貿易發展新的增長點,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便利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的體制機制需要得到創新和發展,服務貿易促進體系應進一步健全。同時,也要全面實施相應的貿易協作機制,提高傳統貿易模式的經濟效率。
(2)要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在新的國際投資規則背景下,我們將在天津、上海、廣東和福建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試驗的基礎上,更大范圍的推廣這一制度直至在全國實行,從而吸引更多國家和地區來我國投資。
(3)要進一步創新境外投資管理體制。當今,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對外投資大國,過去十年,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已達5,600億余美元,投資足跡遍及世界各個國家。尤其是,金融、能源、鋼鐵和房地產等行業的投資交易遍及世界40多個國家。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要盡快完善境外投資管理,健全金融、保險、法律、領事等對外投資促進政策和服務體系。同時,也要不斷地促進服務業、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程度。
3.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轉型升級
全球經濟治理正處在深刻變革期、調整關鍵期,我們應抓住機遇,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的中國聲音、注入更多的中國元素,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更加公正、更加公平、更加合理,努力實現全球經濟合作共贏。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可以說是我們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一項具體而有力的措施。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力量。因此在為世界經濟秩序的重構增添了新的力量的同時,我國的舉起也引起了一些發達國家的過度“關注”。“中國威脅論”“中國稱霸論”等不恰當的言論都紛紛指向中國。甚至,有些發達國家通過各種各樣的貿易政策來約束和限制我國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我們如何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可謂是妙筆佳作。“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要弘揚古絲綢之路“和平友好、開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勢下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的新模式。“一帶一路”戰略倡導的是開放合作、和諧包容、市場運作、互利共贏,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實現合作經濟體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最終形成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同時,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融合,我國要與世界其他各國共享更多的利益,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關于全球安全、全球公共衛生、氣候穩定、跨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跨國界制度等方面的問題,世界各國都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需求。然而,由于這些問題涉及到生產成本的分擔、利益的分配問題,在短期內卻很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作為一個有擔當、負責任的最大發展中國家,我們積極承擔起相關的國際責任。2015年巴黎世界氣候大會,中國為全球做出了表率,為推動世界各國牽手并進、凝心聚力、達成共識,我們做出了努力。未來,我們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共商共建共享,做好國際秩序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與世界各國共同維護國際公共安全,為人類事業的共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5-11-04(2).
[2]卓尚進.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里程碑[N].金融時報,2016-01-18.
[3]賴滿瑢.“一帶一路”與自貿區戰略對接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5(33).
[4]張榮華.以“開放”理念引領內蒙古經濟發展[J].邊疆經濟與文化, 2016(09).
作者簡介:王顏紅(1979- ),女,漢族,山東淄博人,碩士,中共淄博市委黨校經濟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