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怡
摘要:〖HJ0.98mm〗刑法是為了預防犯罪所制定的法律。刑法在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原則變為“罪刑法定原則”行為人作出違反刑法所規定的行為便會受到相應的處罰,它是刑法中的一項重要依據。而就目前的司法實踐狀況來說即使有罪刑法定原則為保障,但是部分的條款法律規定的浮動性仍然較大,裁量的尺度也不好判斷。我國刑法典的輕罪化改造被越來越多的司法實踐者所提及。在正式廢除勞動教養制度以后,依據現實中的大的法治環境我國刑法典的輕罪化改造也可能會在廣大刑法學者的呼聲中提上日程。在我國司法實踐活動中對于刑法典的輕罪化改造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甚至目前為止仍有對輕罪處以重罰的案例發生。我國的輕罪化改造的開展,可以更加充分的保障人權更加體現罪刑法定的原則。筆者將對圍繞著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立法來探究我國刑法典輕罪化改造。
關鍵詞:刑法典;輕罪制度;改造路徑;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2-0107-02
一、我國刑法典概況
法典是一種立法形式,是一種系統化理論化的法律規范。總的來說法典是部門法規經過整理,編訂而形成的系統的法律。對于法典的起源,通說為法典來自古巴比倫王國。是由古巴比倫王國的國王漢謨拉比所制定了一部統一中央集權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原文鐫刻在一塊高2.5米,直徑約1.5米的石碑上,這便是最早關于法典的記錄。而在法典中最出名的當屬于拿破侖時期所制定的《民法典》,又稱《拿破侖法典》。拿破侖本人對于自己參與制定的民法典是這樣評價到的“我一生中真正的光榮并非是打了40多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一切美好的記憶,但有一樣東西不會被人們忘記,他將永垂不朽。”
而我國現代意義上刑法的法典化刑法典從新中國成立以后開始制定,一直到1979年才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之后1997年全面對刑法進行修改,刑法的精神得以在這次修改中體現。目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不斷發展,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對于刑法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進入21世紀,社會情況變化多樣,刑法立法者和司法者只有不斷的完善現行的刑法,完善司法解釋和修正案才能適應當今形勢的變遷。隨著我國司法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刑法典的輕罪化改造也逐漸提上日程。
二、我國輕罪概況
在我國刑法典的輕罪化改造過程中,改革者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什么是輕罪化并如何進行輕罪化改造。刑法規定了罪刑法定就是要求罪刑責要相適應,將社會危害性較大或者其他類型的犯罪一味的從輕化處罰有違刑法的本意。
在西方的法學觀念中,刑法典對于犯罪的認定大多是采取定性分析的模式,這種模式起源于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他們將可罰的行為劃分為侵犯天生權利、侵犯(后天)獲得的權利和單純的不服從等三種不同的類型。以此分類作為基礎,1810年法國刑法典將犯罪區分為重罪、輕罪和違警罪三類,由此即揭開了世界各國刑法典按照輕重對犯罪進行分類的序幕,犯罪必須表現出對社會具有危害性的行為,思想犯是不被認為是犯罪的。在現行其西方的刑法學中也通常會將犯罪劃分為重罪、輕罪和違警罪,而我國的劃分均未對犯罪類型做出明確的規定,更未曾規定過犯罪輕重的認定標準。
我國對于輕罪的鑒定不同于西方。我國主流觀點采用的是定性加上定量的分析,犯罪是作為侵犯社會的行為,本身具有社會危害性。這種社會危害性的大小決定了是判處輕罪還是重罪,對于社會危害性或人身危害性較小的犯罪通常會被認定為輕罪或者不認為是犯罪。
提及輕罪制度的實施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刑法水平,通過輕罪制度的運行狀態能夠觀察出這個國家刑法的地位。輕罪制度雖然為廣大學者所提倡,但是在任何一個國家實行起來都絕非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輕罪制度的制定能夠體現出改過立法者的智慧和思想。大多數國家刑法典的輕罪制度都是由重罪演變過來,輕罪制度是同重罪思想的斗爭中慢慢演變而來,其過程是相對漫長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輕罪制度的慢慢實現是依靠理論的豐富和司法實踐不斷完善所逐漸形成的。我國學術界有不少學者研究輕罪制度問題,有學者提出可以依照西方國家對于罪的劃分來制定相應的處罰,將輕罪劃分到輕罪和違警罪當中去。通過司法實踐不斷的去完善我國的輕罪制度。筆者認為這一主張也有待爭議,一方面有其合理性在制度上可以實現輕罪制度,另一方面其弊端也是有存在的,我國司法現狀不能一味的照搬西方國家的法律要結合我國實際來制定相應的制度。
綜上訴述,這便是我國現行刑法對于輕罪之規定,由于其對罪的劃分一直以來沒有輕罪與重罪的分層劃分所以導致我國刑法在認定最的時候體現出了“重罪重罰”的一種審判模式,所以有的學者就認為:我國現行刑法典實際上仍然是一部明顯具有“重罪重刑”特點的刑法典,此種罪刑設定結構的流弊甚多,因此在以后的司法活動中必要對其加以輕罪化改造。
三、輕罪化改造的必要性
(一)我國刑法“重罪重刑”存在弊端
以法定刑3年有期徒刑作為重罪與輕罪的劃分標準,可以將我國現行刑法典規定的犯罪區分為重罪和輕罪兩類。其中,法定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為輕罪;除輕罪之外,其余法定最高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的犯罪,為重罪。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刑法能夠體現出一種“重罪重刑”其結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傳統觀點認為重罪重刑能夠通過對犯罪行為人處以刑來威懾他人使其不敢觸犯我國刑法。但是這種觀點存在著很大一部分的不合理性。
從我國刑法典制定完成的1979年開始通過刑法的條文不難看出,我國刑法存在著重罪重刑的體現。雖然1997年刑法全面修改確立了罪刑法定的原則也刪除了之前刑法中一些不合理的規定但是刑法所規定犯罪的刑罰仍然較重。通過我國刑法死刑條款所占全部犯罪條款的比例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國刑法重刑特點。有學者統計,在我國現行刑法分則規定的451種具體犯罪中,能夠判處死刑的具體犯罪有55種,約占刑法分則規定的全部犯罪的12.20%。通過死刑占全部構成犯罪條款的比例不難看出就分則全部犯罪罪行輕重的分布而言,也帶有濃重的重刑主義色彩。
為什么重罪重罰有其弊端,大多數刑法學者堅持不懈的推動我國刑法典的輕罪化改造。同樣拿死刑而言:死刑是生命刑在對于人生命的剝奪,它是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嚴重罪行犯人生命的方式來表示法律對于犯罪分子的懲罰,其特點是對于犯罪行為人的懲罰不具有再生性,犯罪行為人一旦被執行了死刑,倘若是冤殺便無法找到任何彌補的措施。即使是國家救濟也無法使死者復生。死刑的殘酷性便在于此,他能夠威懾和教育有犯罪企圖者,但是冤假錯案無法找到彌補的措施。我國現行刑法仍保留大量死刑的條款,近幾年大量冤假錯案的平反,其中呼格吉勒圖案為大多數人所關注,江平先生在其墓志銘上寫到“呼格吉勒圖18歲時,蒙冤而死。呼格其生也短,其命也悲。”呼格吉勒圖正視因為被錯誤的執行了死刑而喪失了生命,當發現其為冤假錯案時他年輕的生命已經不可挽回。因此死刑的存廢足以體現我國刑法典的輕罪化改造的必要性。
(二)輕刑化改造可節約司法成本
過分依賴重刑來懲治犯罪實際上是一種“高成本,低收益”的犯罪治理模式。刑罰懲治成本之高與刑法威懾效果之差不僅已經在司法實踐的過程中已經得到了認證,也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得到了證實和肯定。一個較高的刑罰其所要維護的司法成本較高,不僅僅是財力上的成本,同時也是人力和物力上的成本。以死刑來說死刑復核需要很繁雜的步驟,需要層層的審批,只有最高法院掌握著死刑的復核權,而審批到最高法院的程序之多步驟繁瑣。批準死刑基本上要花費2年的時間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除死刑之外其他重刑的審批程序也相當麻煩。因此適當的輕刑化改造可以節約司法的成本,節省司法審判的時間。在我國司法工作者的任務量巨大,適當的輕刑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國司法的效率。要打破這種重刑成本高投入模式,就要從立法層面徹底改變“重罪重刑”式的刑事立法模式,構建輕罪與重罪、輕刑與重刑相均衡的刑法結構。
四、我國刑法典的輕罪化改造
在進行我國刑法典輕罪化改造時不能違背最基本的原則——罪刑法定原則。在刑法典輕罪化改造時要堅持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在對我國現行刑法典規定的犯罪條款進行輕罪化改造的同時,也需要從刑法中規定的犯罪中擴充相適應罪責刑的輕罪。目前來說在學術界和司法實踐活動中都存在著一定的輕罪制度。但我國的輕罪制度不夠系統化理論化,輕罪制度還存在著理論的不足需要不斷完善。筆者對如何使我國刑法典輕罪化改造談一些看法:
(一)對法定刑刑種做輕刑化調整
我國的法定刑規范著主刑五種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三種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而在我國現行刑法所規定的大約400多種犯罪中,倘若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為規定的重刑,那么有362種犯罪可以判處3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重刑刑種竟高達80.27%。由此可鑒,重刑的刑種在法定刑種中的普及率之高。在對法定刑刑種做輕刑化調整不如相適應的降低最高法定刑的刑種,在不違反罪行法定原則的情況下可以適用管制、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時也可以將罰金刑由附加刑提升為主刑在我國刑法中在對待貪污類型的犯罪時可以使用罰金刑對其行為人進行相應的處罰。立法機關應當不斷完善相應的刑種處罰落實好法定刑種的輕化調整。
(二)增加適當犯罪的輕刑法定刑檔次
在對我國刑法具體的犯罪時應當增加適當增加具體犯罪的法定刑檔次。在1997年刑法制定時,“立法者注意到了刑罰幅度過大潛藏著的法官自由裁量權過大從而會引發同類案件不同的法官裁量會判出差別較大結果的情況”因而立法者將原來適用于一種犯罪的法定刑一一分解為多個輕重不等法定刑檔次,然后依據犯罪行為人造成危害社會或者侵犯他人結果的輕重來定罪量刑。就此筆者認為在我國刑法典的輕罪化改造時,可以針對具體的犯罪適當增加法定刑檔次進一步縮小法定刑的范圍從而達到輕罪化的目的。
綜上所述,我國刑法典的輕罪化改造是一個任重道遠的路程。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我們仍需堅持刑法典輕罪化改造,在罪刑法定的原則下減少行為人所受到的刑罰,保障犯罪人員的基本權利。適當的借鑒國外相對成熟的立法經驗,明確的確定輕罪與重罪界限。立法工作者真正的將刑法典的輕罪化制度落實到實處,為我國司法體制改革作出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姜瀛.勞教廢止后"微罪"刑事政策前瞻[J].學術交流,2015(11).
[2]況倩倩.我國輕罪制度研究及立法設計[D].安徽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