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
摘要:〖HJ1.18mm〗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舊消法下,消協的性質職能并不清晰,甚至帶有半官辦性質,正是由于這樣的行政色彩,才使得消協的職能沒有充分得以發揮,本文通過新舊消法的對比,重新定位消協的性質與職能,由于第三產業的興起,出現了許多新興消費,通過這些新興的消費糾紛,對消協的進一步完善提出部分建議。
關鍵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協會;公益訴訟;特殊消費者
中圖分類號:D923.8;D922.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2-0127-02
一、我國消費者協會的性質和職能
(一)消費者協會的定義
中國消費者協會是政府部門主導發起、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全國性社會組織。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消費者協會有如下特點:①消費者協會是依法成立的;②消是對流通的商品以及服務進行監督;③宗旨是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④性質是社會團體組織。
(二)消費者協會的性質
在舊“消法”下,消費者協會的性質是與政府、企業有別的社會團體組織,對彌補國家職能的不足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溝通政府和市場的橋梁。目前中國消費者協會是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直屬單位,很多學者認為其是半官辦性質的社會團體。
然而我國消費者協會不同于一般的社會團體,它有著自身的特殊之處;①我國消費者協會是在法律的下,在其職能范圍內進行活動,社會團體是在自身制定的章程范圍內進行活動;②我國消費者協會是政府主導的,保護的是在我國消費的所有人的合法權益,社會團體保護的是向它繳納會費的會員的利益;③社會團體不需批準,只要進行登記就可以開展工作活動,而我國消費者協會是由政府部門發起的,不像其他團體是自發自愿成立的;④而我國消費者協會的經費大部分由政府和個別企業出資,而社會團體的經費都由自己的會員繳納。
而新“消法”第36條將消費者協會定義為“社會組織”,作為承擔維護廣大公民利益職能的消費者協會,要保護的是全體消費者的利益,并不是保護繳納會費的會員的利益。新“消法”將消費者協會定性為更富內涵的“社會組織”,我認為可以引導消費者協會向更遠的方向發展,發揮更多社會職能,不會被社會團體這樣的性質框住,為消費者協會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三)增加的消費者協會的職能
根據新“消法”,消費者協會的職能歸為以下幾項:①向消費者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引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②參與制定有關消費者法律法規;③參與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④提出建議;⑤受理投訴,調查調解;⑥質量鑒定;⑦損害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消費者提起訴訟或根據此法提起訴訟;⑧揭發、批評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新舊“消法”對比,消費者協會的職能更加注重在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比如公益訴訟的增加與參與制定法律法規等職能。這些職能里我認為可以分為事前防御和事后救濟兩大類,事前防御職能包括前四項,事后救濟后四項。在當前社會發展中,我認為事前防御比事后救濟要重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事前防御職能弱化使之處于尷尬地位。
(四)消費者協會新增重要職能——公益訴訟
學術界對于公益訴訟定義至今還有分歧,主要的分歧點在于主觀上是否與自己有利害關系,有的觀點認為只要客觀上促進了公共利益的增加,就被看作是公益訴訟,而有的觀點認為,主觀上與自己有利害關系,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公共利益的增加,也被認為是公益訴訟。
公益訴訟的提出是消費者協會新增加的一項重要職能,其必要性體現在:①消費者作為弱勢群體自身的權益經常遭受損害,所以公益訴訟制度的引入顯得十分必要;②消費者協會一定程度上聽命于政府的干預,所以權益的保護一定涉及行政行為,需要國家公權的保障;③法律制度自身的一些缺陷需要靠消費者公益訴訟來加以補充;④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創立標志著我國訴訟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二、當前消費者協會存在的弊端
(一)定位模糊
中國消費者協會經費由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撥款和支持,失去了其應有的獨立性,一定程度上還要聽命于政府的安排。
(二)獨立性不強
消費者協會作為一個獨立的組織,要想保持其中立性,必須有一定的活動資金做后盾,但實際上消費者協會在經濟上過分依賴于政府或企業,使其保持自身的獨立性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三)公信力不足
現實生活中,我國缺乏對消費者協會的具體職能行為進行規制的法律規定,消費者協會自身也沒有在章程中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明確規定,導致在行使職能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損害了消協在公眾心中的形象。
消協職能行使的建議:
1.加大宣傳的力度
可以借助媒體宣傳,如推出消費者維權節目、欄目并接聽消費維權熱線,以此來宣傳新“消法”,對于農村可以通過廣播的方式進行傳播。
2.通過多種渠道籌措運營費用
消費者協會要想保持其自身的獨立性,最重要的是解決經費的來源問題,在保障政府給予財政資助的同時,應加快消協自身籌措資金的制度建設,此外,在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實行會員制。我國法律現已賦予消費者協會享有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那么在勝訴之后,可以從經營者的賠償費提取適當比例作為消協活動經費,這樣也可以刺激消協積極投身解決消費。
3.逐步擺脫對政府的過分依賴
消協是具有公益性的社會組織,要想體現其自身存在的價值,就必須逐步擺脫對政府的過分依賴,首先,立法者應該制定關于消費者協會運作的法律規范,保證其在法定范圍內履行職權,擺脫過重的行政色彩;其次,協調好政府和市場、政府與各類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消協其自身應該是獨立的,政府不能過分干預。
4.增強消費者協會的專業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新的糾紛類型層出不窮,保險消費等成為了新的投訴熱點,這要求消費者協會在解決消費糾紛時要與時俱進,更具有專業性,消費者協會要根據新的消費環境,不斷完善自身內部的機構,吸納更多的專業人員。
三、對于特殊消費者消費者協會的職責
在社會市場經濟日漸發展的今天,對消費者的定義也日益寬泛,出現了許多特殊消費者,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消費者的消費目的如何,消費者與經營者是否有經營消費關系,消費者協會都承擔著越來越多的責任,在今天,消費者協會的職能還不完善,對于一些新興的消費者,新“消法”還沒有規定具體的措施來保護其合法權益,對此,筆者在消費者協會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議。
(一)保險消費者
在各類特殊消費者中,保險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已經初步建立了保護機制,2011年我國成立了中國保監會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2013年11月1日起實施了《保險消費投訴處理管理辦法》保險消費者可以依據此管理辦法進行投訴。在此基礎上,消費者協會也可以成立相應的保險消費投訴部門,與保監會一起更加及時高效的保護保健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金融消費者
金融消費者和保險消費者相類似,許多做法可以相互借鑒,可以像保險消費者那樣建立專門的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制定相應的投訴處理辦法等,讓金融消費者有更加明確的保護自身權益的機構,在消費者協會的角度來說,也要增加金融消費者糾紛解決機構,與中國人民銀行、保監會、證監會、銀監會一起共同的更加有效的、專業的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外,對于消法,也要是設立專門的章節來規定解決金融消費糾紛的辦法,吸收具備金融知識的人才來解決此類糾紛。
我國消法規定了五種解決糾紛的方式,解決金融消費糾紛首先要由金融機構與金融消費者進行協商解決,然后再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投訴,這就要求消協要設立創立便民、高效的解決金融消費糾紛的機構,并培養具備專業金融知識的人才解決此類糾紛。
(三)醫療消費者
四川省在修訂地方“消費者保護條例”時,承認醫療關系屬于經營消費關系。但醫療消費的特殊性,使得我們必須建立專門的部門專門的法律來保護醫療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國的消費者協會還沒有做到這一點,我國可以制定相關法律來保護醫療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創立起相關的部門,培養專門的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來實現對醫療消費者的保護。
(四)教育消費者
消協可以補充關于教育消費的各類法律規章并將其納入《消法》中,針對教育消費的特殊性,消協可以成立獨立的部門,吸收專門的人才管理關于教育消費方面的問題。
在新“消法”下,消費者協會的性質與職能日益清晰,使得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了更大的保護,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會涌現出許多新的問題,我們始終相信一個完美的消費者協會在路上。
[參考文獻]
[1]董濤,陳伍徠.轉型期我國非營利組織變革的路徑探討—以中國消費者協會為例[J].商業時代,2012,30:110-111.
[2]王陽.淺析中國消費者協會的現狀與未來發展[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2:91-94.
[3]楊曉娟.我國消費者團體訴訟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15:1-7.
[4]焦海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社會實施[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5,3:34-37.
[5]龐澤坤.論我國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D].河北大學,2014:3-10.
[6]郭丹.保險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的構建[J].學術交流,2015,5:121-125.
[7]張慧敏.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律機制之現狀及完善[J].大觀周刊,2012,51:69-69.
[8]姜麗凡.構建我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框架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4,4:9-15.
[9]黎金榮.后危機時代金融消費者法律界定的比較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