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玄
摘要:伴隨著經濟資源的高效配置,對我國的立法也是嚴峻的考驗,要求公司規制更加精確。在立法中,股權的回購制度在實踐中得到很多的應用,但也反饋出立法中的缺陷與模糊不足。基于立法與實踐的缺口,就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從異議股東股權回購的適用范圍的界定這一個方面進行分析,對現存的法律問題提出改善的建議。
關鍵詞:有限責任公司;異議股東;股權回購
中圖分類號:D922.291.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2-0235-01
現代社會中,我們通過實踐立法再實踐的螺旋循環的方式不斷完善著我國的法律體系,但是因為我國的社會機制,在對于公司的營運與管理方面的規定還存在欠缺。同時由于法律的不具有前沿性,因此我國修訂的公司法中對有限責任公司異議股東的股權回購制度還存在著不足,與我國企業實際實施運用還不完全相符合。
一、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適用范圍的不足
(一)適用范圍過窄
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經濟發展是落后的,立法體系也是不成熟的,小股東的正當利益不能受到切實的保障,就此在實踐中導致公司的大股東利用自身占有的優勢地位欺壓中小股東,致使中小股東權益受損的情形。再次,與股份有限公司對比,有限責任公司是封閉公司,股東的股權不允許自由轉讓的,不存在一個公開的市場來判定少數利益回購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并且在沒有特殊情況下股東是難以退出公司的。我國在立法上,僅是列舉了三種情形用以規定許可異議股東回購股權。與現實狀況相比,這種范圍確實過窄。進而言之,我國新《公司法》規定的股權回購請求權不是所有的股東都可以行使的權利,只有對公司決議持異議的股東才享有該權利。公司法中的條款過于簡略,市場是瞬息萬變的,對于有限責任公司實際營運過程中可能侵害中小股東權益情形的出現將是不可預期的。
(二)具體條款缺乏嚴謹性
據我國《公司法》第74條規定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公司連續5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該公司五年連續盈利,并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異議股東即可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根據立法目的解釋,該項條款中的“連續五年”是指不中斷的、連續的五年。在實踐中,如果公司存在連續盈利的事實,但是用偽賬來掩蓋此事實,那就無法證明公司的真實盈利情況。如此一來,中小股東既沒有取得應有的正當利益,又使得情形不滿足法律所要求的行使股權回購請求權的權益,對立法進行了規避。此外,由于有限責任公司屬封閉性的公司,異議股東不能對外隨意轉讓股權,又加上連續五年的時期限制,雙重規制,從而致使異議股東行使股權回購請求權的適用條件過于嚴苛,這是非常不利的。而第二項規定,公司合并、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異議股東可以行使回購請求權。但是轉移主要資產的情形不止是合并分立轉讓三種情形,列舉式條文不能涵蓋實踐中出現的所有情形,所以該條款規定是不健全的。
二、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適用范圍的完善
(一)擴大適用范圍
對于適用范圍過于狹隘的問題,英美法系國家對此時采用寬泛主義,我國可以對此采納,對適用范圍適當擴大。筆者認為除了條文中規定的三種情形之外,還應包括公司的經營方向的變更、公司性質的轉變以及對修訂的公司章程有異議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人合性,若股東對公司的經營方向或公司的性質轉變持有異議的,那繼續留在公司只會找來分歧,對公司的長遠發展不利。股東在投資前,都會對該公司的運營、盈利狀況以及經營管理機制進行了解,還有最直接反應企業意志的公司章程。若公司章程發生變化,部分股東對于章程的規定所期待的權益將會消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權益。于是,異議股東當維護自身合法的權益只能行使股權回購的請求權。所以,為了合理保護中小股東的權益,當公司章程發生重大變更時,應賦予其股權回購的請求權。
(二)具體條文的完善
針對公司法第75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存在的問題,可將“公司連續五年不分利潤”改成“公司累計五年不分利潤”,縮小了公司的規避空間,有利于異議股東維護其合法權益。針對第二項規定,現實中改變公司的資產結構也會產生類似于轉移“主要財產”的效果,例如公司的資產發生重大重組的情形,導致改變公司的資產結構,就致使一部分股東所期待的權益落空,就此應當賦予異議股東以股權回購請求權。對此筆者建議增加“公司合并、分立和轉讓主要財產”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形,如公司重大收購重組等情形,異議股東可通過行使股東回購權來獲取救濟。
綜上所述,筆者建議把《公司法》第74條可以修改完善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一)公司累計5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累計5年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二)公司的資產結構發生變更或主要財產發生變動;(三)公司性質或組織經營形式發生重大變更的;(四)公司章程重大修改或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事項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