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國
摘要:隨著經濟及社會的發展,知識產權逐步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知識產品存在的風險也日漸凸顯出來,對國家經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本文主要從知識產權存在的風險分析入手,重點對知識產權的法律控制措施進行了闡述,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知識產權;制度風險;法律控制
中圖分類號:D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2-0242-01
一、引言
知識產權指的是人類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享有被保護的權利,這種權利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時效性。在經濟及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風險無處不在,且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這種高科技風險有時很難被發現,而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出現,是當前需要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知識產權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二、知識產權存在的制度化風險分析
(一)制度風險
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知識產權立法是沒有制度傳承的,很多情況下,外力強加的法律移植極易導致法律出現效益不足的情況。當前,知識產權保護大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所有國家都必須依據國際公約來對知識產權予以重點保護。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發展中國家缺乏西方發達國家經歷的知識產權保護的過渡期和成長期,很多政策在運用過程中極易出現經驗不足的情況,存在較大的制度性風險。
(二)技術風險
在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風險無處不在,且科技化程度越來越高。新時期,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群體逐步成為風險出現的重要導向。對于知識產權而言,其體制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對相關領域的知識了解的越是深入,覆蓋面越是寬廣,其風險越大。對于網絡領域而言,網絡版權就經常會帶來邊界糾紛。此外,壟斷知識產權對人們的生活構成嚴重威脅。
(三)全球化風險
全球各國經濟實力以及軍事實力各不相同。通常,發達國家具有非常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在國際上具有發言權,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則相對較小,一旦出現知識產權風險,很難享受到公平的話語權。對于知識產權的有關問題而言,發展中國家始終缺乏健全的維護制度,嚴重者還會出現制度失衡的情況。知識產權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附屬品,因話語權的不平等,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知識產權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護,而發達國家的科研成果則更容易受到認可與保護。
三、通過法律控制知識產權的策略分析
(一)對發展國際化知識產權予以有效的法律尊重
〖HJ0.45mm〗通過立法、司法以及行政等手段對知識產權進行有效管理。其中,立法手段為基礎,其能夠為知識產權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保護。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產權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要想對知識產權進行有效保護,國家應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法律予以不斷的健全和完善,有效實現立法的細化。筆者在對知識產權的風險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構建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能夠有效提升知識產權風險辨別能力,同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對其他國家知識產權的發展予以有效的尊重。
(二)加強立法,對知識產權進行合理維護
加強對知識產權有關法律條文的構建和完善是避免出現濫用知識產權行為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這樣一來,能夠使得反知識產權壟斷變得更加健全,使得專利作用得以真正發揮。然而就目前而言,國內現有知識產權相關法律體系存在較大漏洞,部分跨國企業經常鉆法律空子,濫用知識產權,對國家經濟及社會發展產生嚴重影響。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使得企業發展蒙受重大損失。為此,相關政府部門只有采取合理措施,構建完善的法律體系,并對處罰措施予以不斷完善,才能有效提升知識產權的保護水平,一旦出現問題,也能夠實現及時處理。
(三)對知識產權公共領域保護的相關制度予以不斷完善
實際上,知識產權是對私權的一種保護,通過出臺法律的形式來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并非根本目的,而對知識產權公共利益的保護才是其最主要的保護方向。為了使公共利益能夠得到有效保護,我們需要加強對私權的保護,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保護期已滿的相關知識產品;二是那些缺乏實質要件的知識產品;三是社會共有的知識以及部分不受法律保護的思想及科學理論。從全球范圍來講,可以對科技、符號、標記、設計理念等進行自由借用,這些都能夠充分體現出知識產權的公共性質。新時期,私人知識財產不斷發展,與公眾知識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權利擴張、權益失衡逐步成為當前立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結語
總而言之,本文主要對知識產權制度風險進行深入闡釋,并從制度風險、技術風險以及全球化風險等幾個方面,對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國際國內問題進行分析。不難看出,我國要想在全球范圍內對知識產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保護,僅僅靠制定法律法規遠遠不夠,還需要切實提升相關政策的防范意識、法律執行能力以及對潛在風險的判別和預警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張翊海.知識產權的制度風險與法律控制[J].法制博覽,2015(02):89-90.
[2]于慶權.簡論知識產權的制度風險與法律控制[J].商,2014(17):112-113.
[3]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價值的中國語境解讀[J].中國法學,2013(0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