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 丹
(常州市武進區星辰實驗學校,江蘇常州 213100)
談心理學在思品課堂中的魅力
宣 丹
(常州市武進區星辰實驗學校,江蘇常州 213100)
學生是成長的生命、鮮活的個體。教師在政治課堂上注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教學方式的改進、課堂氛圍的營造、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也是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而教育。
政治教學;心理需求;平等;興趣;注意力
初中階段是學生生涯的特殊階段,是由少年向成人轉變的過程。初中生的身體變化急劇而迅速,但心理的變化往往趕不上生理的變化,所以這階段容易出現失衡現象。初中生心理矛盾較多,如成人感與幼稚感并存,因此在課堂上常會表現出為注意力分散,意志不堅定,自我約束能力薄弱,這就要求我們充分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將心理學的知識進行有效合理的應用。
隨著年齡的增加,中學生的成人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內心深處渴望獲得尊重和理解,他們希望像“大人”一樣被對待。如果老師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盛氣凌人或不茍言笑的樣子,學生會覺得內心需求沒有被看到和尊重,這樣教師很難真正融入學生。教師也要看到學生是千差萬別的,有表現優異的也有反映遲緩的,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差異而對學生區別對待。不管什么樣的學生,他們都有接受良好教育引導的權利,都有被溫柔以待的資格,同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也反映了一個教師的品格和魅力。因此,用平等、尊重和愛去建立與學生良好的課堂對話機制,讓學生從內心愛上思品課堂。
教育心理學注重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興趣是人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它可以產生一種專注力,可以將求知欲內化為一種力量。
學習興趣是可以通過具體的活動引導和培養的。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準備充分、新穎的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并且有針對性,利用影音資料等內容最直接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共鳴。學習興趣的培養還在于思想觀念的養成,當一個孩子意識到我為什么而讀書,意識到讀書不僅僅于自己,于家庭、于社會同樣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那么他的學習興趣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而這樣的孩子,往往在學習活動中更具有大局觀念,更能夠積極參與獲得勝利,更容易獲得贊美與肯定,這樣的價值觀念所帶來的良好結果又為他的學習傾注了活力與動力。因此,老師應幫助學生構建積極向上的自我世界,在課堂中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跳一跳,不斷摘到蘋果”。使學生在學習活動的結果中感受喜悅,久而久之,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也會轉變為對這一學科的直接學習興趣。
古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把握學生心理需要,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要摒棄存在于思品課堂中空洞的道德理想灌輸,要直面復雜的社會現象,引導幫助學生去認識客觀世界。只有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才能激發學生真正投入課堂的熱情。
通過心理學關于注意力研究表明,課程伊始,學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強,中間將持續一段時間,隨著講課時間越長,注意力呈下降趨勢。有研究指出學生在一節課中的注意力的時間大概在25分鐘左右,所以教師在課程的設置中盡量將需要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題目集中在這段時間內解決,或者在學生易分神時穿插有趣的案例,來幫助學生舒緩情緒。
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自制力較差,很多老師都面臨著課堂用一實例“放”出去了,但學生往往會沉浸在里面而“收”不回來思緒,所以老師在選擇這類穿插型的事例時要有目的性,講完立即布置合作小組任務討論問題,以幾分鐘為限,幫助學生明確任務要求。
提高學生注意力,我認為與教師捕捉課堂幽默有莫大關系。很多人都喜歡看百家講壇,除了因為講師知識淵博,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講解幽默風趣,比如易中天教授。幽默,能消除學生的疲倦感,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精神昂揚抖擻。當然,要做到幽默,是需要教師的胸懷,站在理解學生的立場上,是需要教師的經驗和智慧,在課堂霎那間里捕捉,還學生一個輕松快樂的課堂,在幽默間師生之間也不再有一道高筑的城墻。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記憶信息主要來自視覺,其次來自聽覺,同時也依靠觸覺和嗅覺。單純使用視覺,效果是聽覺的一倍,但如果同時將視覺、聽覺調動起來,則效果是聽覺的十倍多。教師在新課講授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東西進行投影,還可以讓學生進行齊聲朗讀,并且用筆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并用,增加記憶效果。
死記硬背固然是達成記憶的一種方法,過程痛苦不說,記憶的效果也是差強人意,時間久了,能記住也所剩無幾了。學習要注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巧記、牢記。對于重要的學習內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誦相結合,記憶效果會更好。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要趁熱打鐵,及時溫習鞏固,是強化記憶痕跡的有效手段。根據這一曲線圖,要說到一個神奇的數字“7”,諸葛亮七擒孟獲,終于使其心服口服,知識按照科學規律重復七遍以上,想忘掉都難。
尋找一段安靜的時間對所學嘗試回憶,可使記憶中錯誤的內容得到糾正,遺漏的得到彌補,使學習內容難點記得更牢。閑暇時經常回憶過去識記的對象,也能避免遺忘。
在一篇雜志上,我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進行過一項實驗,他把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把停在布朗克斯那輛車的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產階級社區的那一輛,一星期之后依然無人理睬。后來,菲利普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幾個小時之后,汽車也不翼而飛了。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提出了“破窗效應”理論,他指出環境會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許多事情都是在環境的暗示和誘導下的結果。要想引導一個好環境,需要及時進行維護,也必須及時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戶”。在班級里一些對班級的班風,學風有不利影響的事情一旦開頭,要立即妥善的處理好,這樣,一個好的氛圍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成人、成才。
學生、班級、學校以及相應的社會環境各有不同,教學內容、教學時段、教學方法等也各有不同,教學的有效性在于關注人的主體性,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地進行教育教學,普遍適用的教學模式是不存在的,創造性地、靈活地將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規律應用于教學中,才能幫助孩子尋找到知識的海洋。
[1]劉東橋. 認知心理學理論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才智,2014,(05):125.
[2]戴倩,王星明,蔣培培,馬青. 積極心理學的啟示——思想政治教學新探[J]. 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11):58-60+83.
[3]柏娜. 妙用心理學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率探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7,(09):109.
宣丹,1984年生,女,常州武進,現任常州市武進區星辰實驗學校教師,中學二級,獲優秀班主任、市思品課評優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