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濤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于都第六小學,江西贛州 342300)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如何對學習能力和數學思想都處于有待開發階段的小學生進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并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做出如下探討。
“素養”是一個涉及面較廣的詞匯,它是人的知識、能力、情感和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核心素養是這多方面內容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部分。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做出了如下規定:數感、符號意識、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這些素養總的來說包含三個方面。
首先是人與自身的發展,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具備足夠的核心素養意識,共同努力將培養核心素養的愿望轉化到教學實踐的一點一滴中去。其次是學生和學習工具的關系,我們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科學技術等都是進行素養教育的工具,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教學工具,幫助提高教學效率和水平。最后是教育與社會的關系,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才,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傳授,還應該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與社會和他人和諧相處的意識和能力。要做到以上三點,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素養,還要求教師具備國際眼光,從世界整體教育水平出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疑惑的解答者,學生要獲得一個良好的發展機會,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高水平的教學技能。數學是一門靈活性較強的課程,小學生處于智力開發階段,教師在上課時不能拘泥于固有的一種或幾種教學方法,而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一題多解,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課堂解答,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開拓潛力,提升解題技巧,還能培養學生靈活多維的數學思想,增強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1]。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該具備較強的核心素養意識,深入學習領會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不斷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生活是一切知識的來源和歸宿,數學也是一門來源于生活的學科,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為課堂教學服務,這樣不僅能使所傳授的知識更加鮮活有力,也能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增加學生的生活熱情。
在四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路程、時間與速度》的講解中,可以用生活中的實例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學生計算從自己家走到學校所用的時間,以及大概的路程長度,并用收集到的數據進行速度的計算。在這一類問題的講解中,教師聯系生活實際,不僅能讓學生快速地對所學知識有很具體的理解,還能引發學生對生活中其他數學問題的思考,利于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和建立。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灌輸為主,學生失去了大量自主思考的機會,思維能力遭到扼殺,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陷入僵化,數學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越來越弱,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會逐漸減弱。因此,教師應該盡量將問題與學生所學的知識聯系,還原知識網絡,引導學生獨立面對問題,探究問題本身,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自主思考的學習習慣。
在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中,教師可以事先假設一個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主動思考,對涉及的問題進行相關的計算。如:45名學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要買蘋果,水果攤買4個送1個,那么他們需要付錢的蘋果有多少個?學生在解答這一類問題時其實是有一定困難的,教師此時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應該耐心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的思考,靈活解決問題。
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有助于教師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快速提取有效信息,也有利于教師進行有效的課堂預設,促進課堂生成。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會受課本知識范圍的限制,數字資源以其豐富的課堂教學素材和動態平衡演示功能,為教師提取更多有效教學資源、進行系統網絡式的教學、增強教學效率提供了便利。運用數字資源進行教學有利于教師的動態平衡演示,便于教師講解各知識點內在的規律性,也有利于學生把握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在教授《幾何圖形》的內容時,一個長方形長和寬分別是12 cm和4 cm,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和高也分別是12 cm和4 cm,求這兩個幾何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大小關系?教師在解答這一類問題時,可以利用數學計算機技術,建立簡單的數學模型,并將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周長關系進行動態的演示,讓學生在新穎的氛圍中學習新知識。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推理聯想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做合理選擇,還應注意教學評價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影響作用。
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中,學生是唯一的評價對象,而且只將評價范圍著眼于學業成績的考查,這是基于“學習技能”和“學習成就”的導向進行的,但是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很廣,不僅涉及知識、技能,還包含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對學生的素養評價還應考慮學生的課堂表現、平時作業和價值觀的正確與否等其他因素。另外,不僅學生是被評價的對象,還應該是評價者,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可以對任課教師、所學教材和學習環境做評價、提建議,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進行評價,以達到多方面多層次對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進行監督和促進的優化效果,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還能培養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環境和學習伙伴的趨利避害的意識和能力[2]。
另外,還要注意評價內容的科學性和創新性,許多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能力考查時發現,部分考試內容多余僵化,考試題目有陷入機械記憶的傾向。教師們在設置考查內容時,不管是考試試卷還是平時考查項目,都應擴大眼界,從現實出發,借鑒先進的評價內容設置體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切實提高自身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的教學任務主要是學生的數學思想和學習方法的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要注重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應注重數學思維、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 賴允玨.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05):42-45.
[2] 張瑩瑩,朱麗,吳曉璐.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