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根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初級中學,江蘇南京 211100)
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材料和手段,然而教材的呈現方式未必符合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教材不可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教材所提供的內容和學習者所需要的內容往往存在著不匹配的情況。因此整合教學內容,關注教材生長顯得非常重要。
作為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思維發展實際,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整,實現教材的動態生長。立足于課程標準,根據教學的需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校情、學情為基礎,對教材的內容、結構、順序、教學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調整,重構教學內容,關注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基礎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創新能力[1]。
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和開發,以便讓內容無論是呈現邏輯還是呈現方式都能更好地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規律,讓學生感覺到上思想品德課有意思、有意義,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全一冊第二課的教學內容是《在承擔責任中成長》,分了三個框節,第一框節是承擔對集體的責任,第二框節是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第三框節是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為避免知識的重復,筆者對教材進行了必要的處理,對探究活動進行了調整,調整的思維考量是從抽象到具體,從是什么、為什么到怎么做的一般思維發展順序,這符合學生的特點,也符合一直以來教學的“脈絡”。具體來說,重新劃定了三個框節,第一框節我們應承擔哪些責任?即承擔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只進行理論學習,不深入展開。第二框節分為兩目,第一目“如何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第二目“如何承擔愛國、關愛社會的責任”。第三框節結合案例談日常生活中關于承擔責任的正確認知,即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具體如下:
第一節課 合作學習分組匯報
(一)小組合作學習
(1)分組學習承擔責任的方面,即承擔對自己、他人、集體、國家、社會的責任。
(2)概括總結出為什么要承擔責任,怎樣承擔責任。
(3)小組匯報
①為何要承擔這方面的責任?怎樣去承擔責任?
自己對自己負責任是一種自立的體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承擔對他人的責任,他人也在為我們負責;承擔對集體的責任,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相互依存。教材21頁共三點。
②承擔對國家的責任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國,哪有家?(結合歷史知識)
承擔關愛社會的責任,社會好壞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的高低,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二)團體活動:優點轟炸
請你從家庭、學校、班級的角度說說你做了哪些好事,別人做了哪些好事。
(1)你把一件事做得很好,有何感受?
(2)你聽到別人的表揚和感謝有什么感覺?
(3)班上誰得到的表揚最多?為什么?
通過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誰是最負責的同學,他怎樣做的,所以說他是最負責的人。做負責任的人要從日常的小事做起,才會產生正面效應,我們要了解負責人的表現,尊重負責任的人。
第二節課 如何承擔責任
(一)體驗式活動:齊眉棍
想一想,要想達到同時放下棍子,得需要哪些條件?即在什么情況下取得勝利?在什么情況下失敗?從中體會到什么?集體離不開個體而存在,同時個體也只有緊緊依靠集體,才能有無窮的力量。集體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集體,只有人人都主動關心、關愛集體,為集體的建設出力,集體才會成為我們依戀的家。
(二)維護國家尊嚴
四個年輕人拒絕開發美化侵略的游戲。當國家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我們該怎么辦?當國家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我們應挺身而出,堅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表現出對祖國、對人民的高度責任感。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
(三)故事分享會
搜集在學習、家庭生活、班集體生活、社會生活等方面負責任的人的例子。
(1)學生課前案例搜集。
(2)課堂匯報(以小組為單位)。
(3)教師總結。
第三節課 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案例法)
(一)共同總結(教材四句話)
(二)探究式活動
新課程理念強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這一理念的實現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著很多的困惑。對教材中好的、有益的、有利于學生理解的構造充分吸取,然后結合學生特點去粗取精。現在的統編教材,雖然很大程度上已經進行了刪繁就簡,也加入了一些適合學生特點的內容,但任何事物都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想用好教材,使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就必須要學會整合教材。教師的活動應該是創造性的活動,照搬教材和完全拋開教材是教材整合上還存在著的兩個極端的問題。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系統中,教材是課堂組織的關鍵,教師面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實際,要對教材進行調整和加工,做科學合理的“揚棄”,這一個過程是教師整合教材的智慧,里面包含著對教材的深刻理解、演繹和加工創造,這其實就是教師的教材整合能力。
搜集課程資源對整合教材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沒有廣泛的課程資源,任何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的實現都非常困難,當然用心去搜集和整理,會發現課程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生的社會生活、班級生活是一種資源;從網上、報紙上關注到的輿論事件、生活經驗等也是教學資源;我們學校自然具有的學校歷史大事,學校積累的資源庫,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展示活動,包括學生的作文都是課程資源。在本課的教學中,“優點轟炸”就是在挖掘學生中間的教學資源,然后結合教師搜集的資料進行整合,既達到了教材內容的有效教學,又起到了德育的作用。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設計,也可以結合本地生活實際進行教學設計。例如,在本課的教學中,借助學生參加過的公民法制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啟發學生認識參與社會實踐,承擔對社會的責任。
對照課程標準,準確地理解教材內容,創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學符合學生的特點,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邏輯發展順序,才能讓學生有所得,讓教師在課堂中獲得成功和滿足。不做教材的奴隸,帶著思考去做教材整合的主人,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 方慶順.農村初中思品課如何整合教材有效提高教學效率[J].中學教學參考,2010,(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