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鋒
(江蘇省海門市劉浩小學,江蘇海門 226100)
激發孩子習作的原動力
周 鋒
(江蘇省海門市劉浩小學,江蘇海門 226100)
作文往往是教師和學生都頭疼的事情——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批作文。教師辛辛苦苦地批,孩子漫無目的地等,教師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孩子們的作文水平也難以提高。我想,個中原因很多,重點與孩子們不會感受生活有關。
小學作文;習作原動力;寫作興趣
本文筆者結合個人實踐,談談如何抓住日常,培養孩子們的感受力,激發孩子習作的原動力,提高習作教學的效果。
習作常以命題作文為主,這些作文需要孩子較完整地回憶整件事,這是小學生所不能的,因此,小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總是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加上習作指導課上的諸如要“有細節描寫”“詳略得當”等要求,更是讓孩子們害怕習作。針對這樣的情況,除了擅用鼓勵外,我從小組日記入手,經常把寫得文從字順、語句優美、有自己獨特見解的一些作文拿到班上來讀,讓孩子們明白,作文并不是什么高大上、深奧的東西,其實就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如果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會更好,適當的幽默能為習作加分。在我的引導下,我們班一位特別膽小的女孩兒,在周末的日記里寫下的這樣一篇習作發表了——《奇怪的敲門聲》,節選如下:
過了一會兒,又有人在敲門。“咚咚咚……”我連忙跑過去開門,可還是沒人,難不成是人又走了?
我剛坐到椅子上,正納悶兒呢,誰知 “咚咚咚……”的聲音又響了起來,這會是誰呢?好像故意跟我過不去似的,不會是故意在捉弄我吧?好吧,那我就從門縫里仔細觀察觀察,等著把你逮個正著吧,到時,看你還敢裝神弄鬼!我躡手躡腳地走到門邊,透過門縫,仔細往外看。奇了怪了,“咚咚咚”的聲音依舊,可門外依然連人影也沒有。
我開始有點兒緊張起來,便豎起了耳朵認真聽起來……
孩子們就這樣把自己日常的一些經歷和發現寫了下來,漸漸地,他們對習作的恐懼感越來越小,到后來也就不怕習作了,因為生活中不乏這樣的真事和真情。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只有當孩子們有了豐富的第一手材料,他們習作時才會下筆如有神,否則,就經常會陷入“扶起摔倒老奶奶式”的助人為樂,“媽媽冒雨背著我去醫院”的母愛…… 我認為,只有讓孩子們生命在場,在鮮活的生活中感受、經歷,才能用心記錄下真實的點滴,這才更加符合孩子們習作的規律。
夏日的一天,我正在講評著練習卷,突然,電閃雷鳴,異常驚人,我停下了講課,除了普及了教室里防雷的知識外,讓孩子們用心去感受這罕見的惡劣天氣。那天的日記里,有孩子這樣寫:今天不知道是誰惹怒了天神,雷公公突然大發雷霆,一陣電閃雷鳴,教室里的電燈似乎也變了臉,狠狠地眨了兩下眼睛,大概是怕女孩子們驚嚇過度,電燈終于安然無恙,但是一節試卷講評課再也沒有了當時的嚴肅,有的只是女生們的“原形畢露”和老師的叮嚀,而我們男生則肆無忌憚地盯著外面,等待著一場狂風暴雨的來臨。當然也有膽小得如女孩兒一樣的蔡枝豪,他竟然也手捂著耳朵,似乎要嚇哭了,我不禁在心里有點兒瞧不起他,這也叫男子漢?
孩子們持續不斷的寫作動力須有成功體驗。我極力尋找激發孩子們“我能行”的動力途徑。每天,我以小組日記為突破口,認真批改日記,并在日記本上與孩子們交流著,進步著。終于有一天,我盼望已久的心愿實現了——我們班邱洋同學的作文《媽媽學洋歌》發表了。當孩子們看到《海門教育周刊》上有了班級同學的名字時,他們驚呆了。從那天起,孩子們寫作的興趣和熱情一發而不可收。陸陸續續有作文見諸報刊,各類征文也在比賽中獲獎。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是成功催生出的鮮花。“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為了鼓勵后進,我選擇了在習作批改上做文章,只要發現他們作文中有進步,都會給他們適時的表揚:這個詞語用得妙!這個比喻句寫得真棒!棒極了!瞧,你的心理獨白寫得細膩而生動,老師真羨慕你!老師真心為你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而高興!……
我用類似的語言,不斷給他們成功的體驗和快樂,以此,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和信心。很快,孩子們都愛上了寫作,不再“談作色變”。
很多命題作文,常常讓孩子們有陌生感,所以,選取生活事件,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三八”婦女節來臨的時候,我總會布置孩子們做點兒什么,寫下自己的做法和感悟。這不,《輕輕的吻》又發表了,片段如下:今天,我一定要向媽媽說聲:“媽媽,我愛你。”我在心里不停地為自己打氣。剛好這時媽媽推門而入,我鼓足勇氣,邁起腳步,飛快地走到媽媽面前,大聲地說:“媽媽,我愛你。”一說完,便羞怯地撲進媽媽的懷里,還把臉緊緊地埋在了媽媽的胸前。媽媽先是一愣,然后激動地抱起我,輕輕地親了一下我的小臉蛋,高興地說:“小寶貝,你長大了,媽媽也是愛你的。”我那紅彤彤的小臉蛋,變得更紅了,我感覺自己肌膚的溫度都能夠煮熟一個雞蛋了。當時全世界好像就只有我們母女倆,空氣中彌漫著溫暖,我和媽媽久久地坐在那兒,不知要說些什么,靜靜地,靜靜地……
就這樣,孩子們在各類活動中,經歷了一段段難以忘懷的心路歷程,豐富了體驗,培養了感受力,習作也慢慢地細膩、生動了。
如果說正確的認識排除了孩子們的恐懼心理,豐富的素材讓學生“有米可炊”,成功的體驗激勵了孩子們寫作的熱情,那方法的指導,就為習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孩子們通常能把一件事寫清楚,但要寫具體真的很難,我們教師必須給予適當的指導和示范。如寫《賴床記》時,雖然幾乎每個孩子都親歷了賴床的過程,但他們不善于把經歷寫具體、生動。我首先嘗試著寫了如下一篇不成功的下水文,(一些孩子認為還不錯)接著我又出示了修改后的習作:“小明——起床啦!”大清早,老媽的獅吼功就開練了。正當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猛聽得一聲巨響,把我從美夢中驚醒。我偷偷地睜開眼睛,輕輕地掀開被窩一角,一看,原來,老媽正拿著根棒子橫眉立目地站在門口呢。“哎喲,我的媽呀,這可怎么辦呢?要是被她知道我又賴床了,豈不是又要挨她的神功了。”我心里默默地念叨。得了,一不做,二不休,裝糊涂吧。我假裝揉揉惺忪的睡眼,有氣無力地說:“媽——這是怎么啦?誰家這么吵呀?我好端端地想多睡會兒,哎呀,誰家呀,吵死了!”說完,便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假裝順勢倒在床上又呼呼地睡了起來。我心中暗暗想道:媽媽見我這么累,一定會頓生憐憫之心饒了我的吧?誰知,老媽不吃這一套,她“咚咚咚”地快步走到我的床前,見我沒有起床的意思,便耍起了她的絕門功夫:“我叫你裝蒜,裝作什么都不知道,這下,你該知道,是誰在吵了吧?”豈料,媽媽耍起獅吼功的同時,也操起了她的絕活兒——揪耳朵功,這下,我可慘大了。只好邊“嗷嗷”叫著,邊討饒,然后乖乖地束手就擒了。
孩子們在對比中,明白了細節描寫就是把賴床過程中精彩、有趣的畫面和情節還原出來,要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方面,加入具體的描寫,讓有意思的細節如電影般慢慢回放,這樣就能把老媽和我之間斗智的精彩一波三折地呈現出來。有了示范和指導,四年級的孩子比較輕松地掌握了細節描寫的一些方法。
當然,僅僅細節描寫,慢鏡頭描寫法是遠遠不夠的。教無定法,我們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用鮮活、靈動的方式激勵孩子們習作的原動力,真真切切地提高孩子們習作的水平。
[1]王艷香.基于學生經驗的小學作文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張曉芬.多元識讀視野下小學習作教學的行動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3.
[3]周子房.寫作學習環境的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12.
周鋒(1976),女,江蘇海門人,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