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明
(江蘇省如東縣岔河鎮岔北小學,江蘇南通 226403)
走進“圖形”的世界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認識圖形”為例
陳桂明
(江蘇省如東縣岔河鎮岔北小學,江蘇南通 226403)
小學數學課程是帶領學生走進數學伊甸園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基石。根據教育研究發現,小學生對于圖像信息的認知程度要優于對于漢字的認知。這也就說明,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利用圖形的優勢來開展教學。數學語言也是符號語言,通過圖形學習可以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同時達到鍛煉學生邏輯思維的目標。我們廣大一線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可以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根據來優化圖形學習。下面筆者以蘇教版“認識圖形”部分的教學為例展開探討。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意提升學生的興趣,并且在進行相關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培養。教師應該圍繞數學課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與數學課程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教學活動之后,去進行數學知識的感悟與思考。當然,在進行圖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正確的方法,通過高效率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認識圖形,并且在他們認識圖形的同時,提升對數學知識的喜愛。當然,教師還可以聯系實際,聯系舊知識,聯系課本,為學生介紹各種各樣的圖形,讓學生對圖形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
情境教學法是近年來在中小學教學當中廣泛應用的一種模式。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可以更快地進入當堂教學內容當中,對于授課內容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和體會。小學數學具有數學學科的邏輯特點,對沒有邏輯思維基礎的小學生來說是相對困難的。但情境教學模式的應用也要立足于當節內容及大綱要求,不可設置難度過高或者同知識內容無關的情境。
在小學數學“認識圖形”部分,情境的引入可以讓學生不知不覺間復習已學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前的準備工作中,制作一些圖形卡片,包括正方形、圓形、不規則圖形等,也選擇一些學具包括三角體、圓柱體等。課堂上選擇舉手的學生上講臺來挑選出特定的圖形。在情境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示范,引導學生通過三角體的形狀來拓下三角形。這個動手的環節可以讓學生回憶起三角形的認知。也可以通過歸類,把有相似特征的圖形卡片放到一起。在討論了這些圖形的特點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實際生活的情境,講一講在家里、外面環境中都有什么形狀。有的學生會想到家里的臺歷從側面看是三角形,也有學生說家里的電視機頂盒從上面看是長方形,還有學生想到浴室的淋浴噴頭是個圓形等,這些都是對新課知識的良好引入。
人的學習過程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認知能力,并且新知識的學習是建立在對舊知識的學習上的,所以教師在進行新知識的教學時,應該多多注意聯系舊知識,從而在二者的比較中去教授學生新的知識。要想從舊知識中產生新知識,就需要教師在不同處見新意,將新的知識點、新的學習點、新的疑問、新的經驗建立在舊知識上面。我們知道,小學生入學前一般都能夠認識簡單的圖形,但是怎么樣去確認圖形的名稱就要根據特性來加以判斷,如三角形就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如在學習圓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之前學習的舊知識來提升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之前學過的知識為基礎,如讓學生回憶之前學習過的幾何圖形,讓他們恢復對圖形的基本認知,并且讓學生將不同的圖形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說出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作圖,以提升學生對圖形的理解能力。
在讓學生回憶之前學習過的圖形之后,將他們的關注點引到圓的相關知識上來。教師可以將圓畫到黑板上,讓學生仔細觀察,并通過與之前圖形的對比來對圓進行深入的了解,發現它們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如相同點是它們都是平面圖形,不同點是多邊形由線段圍成,有頂點;圓由曲線圍成,沒有頂點。
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圖形知識,教師可以將圖形與現實中的事物相聯系,加深學生對圖形新知識的印象與理解程度。所以,教師在設計相關的教學環節時,應該多多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并從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引入的重點,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此外,教師在講解一些例題時,也可以讓學生去思考、去聯想這些圖形知識與現實中的哪些事物可以聯系起來。相信學生在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之后,會對圖形的相關性質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教師在講授《豐富的圖形世界》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與即將教授的圖形相聯系的圖片內容,并把這些圖片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樹立起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與求知欲,之后學生的學習便更有效率了。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不同形狀的建筑物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將這些事物與課堂教授的圖形相聯系,讓他們去猜測去分辨每幅圖是什么形狀?是圓柱,是正方體,或是球?或者更進一步,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讓他們與生活中的圖形有更加親密的接觸,從而對圖形學習的興趣更加強烈。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不僅能提升課堂的效率,教會學生知識,還能提升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動手,是鞏固思維的良好途徑。通過學生的動手環節,可以實現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也能把知識點牢固記憶。小學階段數學,學生認識了圖形還不夠,還應該能準確地畫出圖形。活動經驗是數學學科特有的學習手段,最為教師熟知的是基本的操作經驗。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并且根據自己的理想與想象作圖。以圓的作圖為例,首先教師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圓的特征,發現生活中圓的具體外在體現,努力尋找各種畫圓方法和畫圓工具,并且利用這些工具去嘗試畫圖。教師在讓學生嘗試之后,要做適當的總結和指導,這樣一來可以培養學生特有的數學思維。
在進行作圖時,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圓的畫法,并且在作圖的過程中,讓學生去理解圓各個部分的形狀與含義,如圓心、半徑、直徑。在作圖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學具——圓規。為增加趣味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用兩支筆夾著橡皮,并用皮筋綁住,也能得到簡易圓規。在揭示圓上、圓內和圓外概念的基礎上,展示圓內的幾個點,觀察這些點的位置,讓學生找出其中哪一個點位置特殊。而對于圓心的引入,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圓中找出最中心的一個點,并且對它進行分析,以此來讓學生學習圓心的概念。圓半徑概念的引入,可以從圓規的使用方法開始,學生在用圓規作圓時,圓規兩個支腿之間的距離不變,教師可以以此讓學生體會半徑的概念。
數學學習貫穿學生學習生涯的整個過程,所以教師應該重視數學知識的學習。幾何作為數學的一大分支也應該備受教師重視。教師可以通過圖形的教學,來培養學生對圖形的獨特意識,使他們能夠在圖形的基礎上建立數學思維,從而提升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綜合素養。數學學習就是不斷積累新的數學活動經驗的過程。這個過程得以開展下去的基礎是學生已有活動經驗,基于已有活動經驗的教學使得學生發展、豐富數學活動經驗成為可能,這些活動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更好地培養創新型人才。
[1]田雪瑞.小學生數學學習心理探究點滴[J].新課程學習,2012(02).
[2]蔡明.關注學生體驗 構建快樂數學課堂[J].新課程,2016(01).
陳桂明,1972年生,男,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從事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