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澤林
(甘肅省金昌雙灣鎮中心小學,甘肅金昌 737100)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技術在我國日新月異的應用和擴大,傳統教育機制受到了嚴重挑戰,新機制下的網絡多媒體教學是大勢所趨,使得基于Web技術的網絡多媒體教學平臺成為現代教育技術改革與發展的方向。現代教育技術廣泛地引入到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信息以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的形式呈現,打破了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直接展現于人的感官[1]。
現代教育技術具有廣泛的表現能力,它可以超越時空和宏觀、微觀的限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把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充分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明確的學習動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直接經驗范圍,形象具體地表達教學內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屬性,為學生的認知活動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和思維素材,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充分依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教師要從所教學科出發,遵循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選擇生動活潑、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在興趣盎然、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要正確處理教師、學生、內容、方法四者之間的關系,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特定的情境中活躍思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提供符合他們興趣發展的各種資源和條件,給予適當的點撥,喚起他們發自內心的學習愿望,使他們從“要我學”的被動狀態轉到“我要學”的主動狀態,以最佳的學習心態去獲取知識。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開展豐富多彩的群體活動,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來傳遞聲音、文本、圖像等各種符號,以此來傳遞信息,從而達到互相交流的目的。引導學生主動與他人交流,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學得自愿、學得快活、學得輕松、學得有效。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做學生的親密朋友,以民主和諧、平等互助的姿態與學生共同學習、交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教學相長;要為人師表,達到知、情、意、行和諧統一,教與學相輔相成。
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學習很容易會出現枯燥乏味。信息技術教育手段引入課堂,使得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特點產生出一種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立體直觀的效果,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運用電子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要善于創設惟妙惟肖的語言情境、活靈活現的實物情境、繪聲繪色的聲像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求知識,形成能力。
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和漫畫、語音和歌曲、動畫和視頻,化靜態為動態,把教學內容客觀、真實、生動地再現于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例如,為了在課堂上再現鷸蚌相爭的場景,教師可以利用動畫演示,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情境,進入角色,從而自覺主動配合教師講解,理解教學內容。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插入一些可愛俏皮的動畫表情,還可以加入符合相應身份的語音。事實證明,多媒體教學能夠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寬松的氛圍里完成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彼此的合作、互補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信息技術教育手段的使用,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有趣、可視可聽的動感內容,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在講解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場景,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矯正錯誤。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者,既是教學內容的傳播者、又是教學策略的設計者[2]。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計算機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和工具被廣泛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知識不再只是通過教師傳播得到的,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重在參與過程,而不是對知識結果的機械記憶。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以豐富生動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著重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盡最大能力,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平臺,指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學習新知,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促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實現因材施教的個別化教育和小組合作式學習。
如教學小學數學《利息》這部分知識時,可以通過動畫演示存錢、取錢過程,觀察銀行墻上懸掛的利率表、銀行職員打印的存款憑條、存折等一系列視頻畫面,讓學生明白本金、利率、利息、稅后利息等的含義,之后還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并嘗試計算出到期能取回本息共多少元,然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給予適當指導,及時予以評價,讓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為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助力。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學生喜歡的畫面、音樂、視頻等,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愉快地欣賞和參與中,使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及學習能力都得到同步的良好的發展。
作為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體驗,讓學生觸景生情,在特定的情境里體驗、感受、領悟、升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升華,首先要用愛進行教育。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充滿信心和希望,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輔助教學,將抽象的知識符號轉變為可以感知甚至可以觸摸的具體形象,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帶著愛心觀察分析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發現自己、展現自己。其次,在美的感受中升華情趣。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挖掘和發揮教材的審美功能,伴著優美的畫面,和著輕柔的音樂,欣賞美景、朗誦詩歌、陶冶情操、產生共鳴,達到情感的升華。第三,善于以情激趣。教師要善于從教材實際出發,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感體驗,輔以直觀形象的教育技術手段,讓學生在積極、健康、向上的情境里,激起求知欲望,克服消極情緒,做到以情導知,知而生情,因情生趣,知情相融,情趣相融。第四,寓教于樂,升華情趣,提高能力。教師要善于給學生創造一個樂于自主學習的環境,讓學生樂于自己動腦、動手、動口,發展智力,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以教學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情趣;以教學任務為主線,培養學生樂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
[1] 蘇婕.現代教育技術——網絡多媒體教學平臺的應用[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6,(03):68-69.
[2] 潘璐璐.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