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軍,閆其新
(安徽省定遠縣爐橋鎮第一小學,安徽滁州 233290)
淺議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意識的培養
李冠軍1,閆其新2
(安徽省定遠縣爐橋鎮第一小學,安徽滁州 233290)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放在重要的位置,具有數學創新意識是小學數學的生命之源,沒有創新意識就沒有小學生的數學發展。筆者認為,小學數學課堂的創新意識培養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進行問題引導,培養創新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鼓勵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敢于質疑;要關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造良好和健康的心理環境,尤其是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中,更要以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指導。只有做到以上幾個方面,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健全的培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創新意識;小學數學課堂;最近發展區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中切實要求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為學習和未來生活、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筆者認為,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
一般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設置問題情景,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讓他們去解決問題。例如一個常見的小學數學應用題:“一共要生產出1000個零件,甲單獨生產20個小時能夠完成,乙單獨生產25個小時能夠完成,問兩個人同時生產需要多長時間?”由此可以提出下面的問題:如果沒有“1000個零件”這個條件,你可以解答出來嗎?在解答問題過程中你發現了哪些規律?問題的提出,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開動腦筋思考,進行解決問題的創新,從而培養其創新意識。在設置問題情景時,問題的提出一定要基于小學生已有的數學認知基礎之上,更要貼近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著重強調學生要自主探索。學習方法在小學生數學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知識,利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無需老師的講解幫助。只有學生在自己探索的學習方法中,去思考,去創新,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例如在“計算不規則物體體積”時,可以在實驗桌上擺放不規則物體,帶有刻度的方體和圓柱體容器以及刻度尺和水。把學生分成小組自主探究,學生自發地相互討論,并動手去實踐操作。得到結果之后每個小組再派一名代表說出自己小組的實驗方法和計算結果。小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這次探索新知識的實踐中,自主探究氣氛非常活躍。在這次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活動中,學生既培養了小組合作與交流精神,也培養了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筆者的教學感悟是:學生能在自己掌握基礎數學知識之后,再加上創新的方法解決掉新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是對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進行培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思考是學習的開始,質疑是思考的前提。小學生要想有創新就必須有發現問題并敢于質疑的膽魄。若小學生從小就不敢越雷池一步,創新就無從談起了。要鼓勵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發現數學現象和問題都要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就要培養學生向權威挑戰敢于質疑的思想。
例如在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一定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思考,交流討論,發現問題并進行質疑。在一次數學課中,李雨茜同學問除法當中,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呢?我立即對這個同學進行肯定:“李雨茜同學是一個善于發現問題并敢于質疑的好同學,敢于向書本0不能做除數挑戰!同學們知道為什么不能做除數嗎?”學生頓時進入了思考狀態中。教師首先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方向引導,讓他們自主去探索。最后學生在除法的定義中找到了答案。我很喜歡班級里的學生,他們對數學敢于質疑的精神一定會引導他們走進浩瀚數學知識的海洋。
心理學研究證明:良好和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小學生具有良好和健康的心理能在知識學習和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學生在小學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師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自己要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愿意與同學或教師交流探討問題,敢于積極大膽地表現自己。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學生在探索和學習知識過程中會出現一些不正確的想法,教師千萬不能打擊,要給予肯定,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思考的快樂,進而促進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思維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傾聽小學生的心聲,做學生的好朋友。和諧師生關系是小學生樂于思考和學習的基礎。在和諧師生關系中,小學數學課堂會充滿和煥發著生機。教師成為小學生的良師益友后,小學生上課才不會緊張,靈感的火花才會出現。如果小學生見到老師心里就很害怕,生怕自己犯錯誤,哪里還會有思考的心思。
傳統教師評價在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已經被淘汰。對學生的評價要更多關注學習過程,而不是更多地關注學習結果。基于新課程標準視野下,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把評價的焦點聚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只要學生積極思考,教師就應該給予高度評價,并讓學生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表達出來。學生在錯誤思考經歷中反思并不斷成長和進步。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對教學的指導意義功不可沒,指導當今的新課程改革。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可以劃分為兩個水平:第一個是現有發展水平,小學生能夠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能力;第二個是介于現在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處于最近發展區的小學生最具有創新意識。他們在集體協作中,經過一番努力,肯定能完成數學任務。
數學問題提出時一定要根據小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設計出經過學生的合作努力就能解決的問題。課例4:在學習過周長定義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求不規則圖形的周長。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發展水平,進過整合和創新就能想到辦法把不規則圖形的周長測量出來。二年級學生在學習過5+5+5+5=20可以寫成5×4=20后,出示一個加法算式:1.2+1.2+1.2+1.2=4.8,讓同學們改寫一個乘法算式( )×( )=( )。再出示另一個加法算式:□+□+□=24,讓同學改寫成乘法的算式:( )×( )=( )。經過這種問題的探究,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就會得到培養。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姚本先.心理學[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3] 伍新春.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世平.教育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
1.李冠軍,1982年生,男,安徽濉溪人,定遠縣爐橋鎮第一小學教師,小學數學高級教師。
2.閆其新,1965年生,男,安徽定遠人,定遠縣爐橋鎮第一小學校長,小學數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