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斌/中農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春季口蹄疫防控注意事項
李克斌/中農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口蹄疫是一種典型的“政治經濟病”,具有感染動物種類多、傳播速度快、傳染性極強、引起的經濟損失巨大等特點,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口蹄疫防治工作。全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免疫與撲殺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使口蹄疫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先后建成了海南、遼寧、吉林永吉、膠東半島免疫無口蹄疫區,為保障農業經濟平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口蹄疫的流行形勢在變,口蹄疫病毒在全球分布范圍廣泛,可遠距離傳播,容易發生變異,變異以后原有的疫苗可能會失去保護效果等因素,所以我國發生口蹄疫疫情的風險依然存在。現就個人所見,就2017年我國口蹄疫的風險進行評估,以啟示大家采取合理的對策。
(一)口蹄疫仍然是全世界最廣泛的流行性疾病
2016年,口蹄疫仍然被列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多種動物疫病名錄。周邊國家或地區常年發生口蹄疫,境外疫情傳入風險極大,對我國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來自境外的O型、亞洲I型、A型變異毒株以及SAT1型、SAT2型、SAT3型等其他血清型口蹄疫傳入風險較大,控制和消滅口蹄疫的工作仍將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任重道遠。
(二)我國仍是口蹄疫危害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2016年11月21發布,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發生一起豬O型口蹄疫疫情。發病208頭,死亡145頭。已撲殺和無害化處理337頭生豬。以此推算,全群發病率:208/337=61.72%;全群死亡率:145/337=43.03%;發病致死率:145/208=69.71%。
2015年1月2日,安徽省馬鞍山市慈湖高新區部分農戶飼養的豬發生A型口蹄疫疫情,發病豬556頭,死亡314頭。當地對病豬及同群豬共612頭進行了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全群發病率:556/612=91%;全群死亡率:314/612=51%;致死率:314/556=56%。
(三)我國口蹄疫的流行情況比較復雜
總體來說,近期口蹄疫防控面臨的形勢是內憂外患,血清型復雜、毒株繁多,有效防控迫在眉睫。為此,應有清醒的認識,科學應對。O型、亞洲I型、A型3種血清型口蹄疫病毒并存,豬牛羊等易感動物都有感染。其中,O型呈地方性流行,亞洲I型自2009年以后持續多年無疫,A型零星散發。不同的型內又有多個不同的毒株,不同的毒株又在不斷的發生著變異和進化。
(四)口蹄疫的流行形勢有變化
以2010年開始的緬甸98毒株(O/Mya98)為主的O型口蹄疫的流行還未減弱。2013年又從境外傳入了東南亞97毒株(A/Sea-97/ G2)A型口蹄疫的流行;同時也有泛亞O型口蹄疫發病的報道。與以往不同的是在自然流行過程中,A型口蹄疫病毒主要引起牛、羊感染和發病,豬的病例極少;然而本次流行的A/Sea-97/G2毒株對牛、豬都有致病性,并都有臨床發病的報道,且在牛上,毒力高于2009年湖北武漢A型流行毒約10倍之多。我國目前還沒有正式批準可以準許使用于豬的A型口蹄疫疫苗。發病情況難以全面報告,政策有滯后。周邊國家疫情不斷,有可能有新的毒株繼續侵入。
緬甸98毒株的O型口蹄疫是繼1999年之后,時隔10余年,我國再次向OIE報告疫情。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稱為亞洲5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大流行。影響力大,豬、牛、羊多種動物發病。
東南亞97毒株(A/Sea-97/ G2)A型口蹄疫,在 2012—2013年就在中亞和東亞流行。2012年10在泰國有確診,2013年2月28日,廣東茂名市,首次報道豬發病。2013年3月1日,俄羅斯東南近中國邊界,牛發病?;蚍治鲑Y料顯示,正在快速擴散,對歐洲形成威脅。
(一)堅決同時做好O型A型口蹄疫的防控
A型和O型對豬的危害不可小視。2013年A型口蹄疫異?;钴S,報告發病或檢測到病毒的國家多達17個,是2012年發病或檢測到病毒國家數量的2倍多。2013年OIEFAO參考實驗室在259份陽性樣品中分離到口蹄疫病毒,其中,A型占48%,O型占40%,亞洲Ⅰ型11%,南非Ⅰ型1%,說明,O型比例超越A型。2013—2016年6月,我國報告西藏、青海、新疆、云南、湖北、廣東、江蘇、安徽和臺灣,涉及9省區,發生26起A型疫情。

國家口蹄疫參考實驗室的有關工作已經證明,我國2013年以來發生的A型口蹄疫都是由該毒株所致。2013年17次A型Sea-97/G2疫情毒株VP1基因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通過對23株A型流行毒VP1基因的遺傳變異趨勢、遺傳演化,以及對重點氨基酸變異情況分析表明,23株口蹄疫病毒均為A/GDMM/ CHA/2013譜系毒株;A/GDMM/ CHA/2013譜系毒株經過3年遺傳變異,衍化到A/AH/HF/2015/7毒株時同源性為99.4%,僅變異0.6個百分點,變異率較低,RGD側翼序列基本無變化,說明,A/ GDMM/CHA/2013毒株沒有減弱的趨勢,該毒株會在豬場持續存在,只有加強免疫才能阻止A/GDMM/ CHA/2013的流行。
我國目前口蹄疫免疫目標應為O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有7個免疫性明顯不同的血清型:A、O、C、SAT1、SAT2、SAT3和Asia1。2004年以后全球再未發現C型,南非1、2、3型主要流行于非洲,未在我國發現過,亞洲I型在2009年5月以后中國再沒有發現過。截至2015年10月,我國已連續78個月沒有出現新發疫情,連續53個月沒有檢測到病原學陽性樣品,亞洲I型退出免疫的時機已經成熟。為此,我國全面退出亞洲I型口蹄疫免疫的工作已經啟動。
使用現有的OA雙價滅活疫苗有效果。盡管我國目前還沒有正式批準可以準許使用于豬的A型口蹄疫疫苗,但迫于疫情壓力,許多養豬場已主動使用了OA雙價滅活疫苗,從免疫效果來看,該苗是目前最為有效的疫苗,由于有效,養殖場使用該苗的主動性和用量不斷增加。只免疫O型疫苗,對A型是沒有保護效果的。
(二)各項防控措施要同步進行,整體推進
同所有的傳染病一樣,口蹄疫防控的基本原則也是,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提高動物的抵抗力。免疫預防、監測凈化、流通監管、應急處置、無害化處理、檢疫監督、加強動物的飼養管理,改善飼養條件、建立生物安全措施等相關措施需要同步進行。
尤其是,進行大規模的免疫接種,一定要注意疫苗及其檢測毒株與流行毒株的匹配性,整體推進,提高防控工作的針對性。
檸檬酸是防治口蹄疫理想的消毒劑。由于口蹄疫病毒抵抗力較強,在自然情況下,含毒組織和污染的飼草、毛皮及土壤等可保持傳染性達數周甚至數月,口蹄疫病毒“怕熱不怕冷,怕干不怕濕,對酸堿敏感”,常見的生理鹽水、75%酒精、乙醚、氯仿和去污劑等對口蹄疫病毒則作用不大,而且在有機物存在下,可抵抗碘伏、季銨鹽和酚等消毒劑。因此消毒劑也要匹配,OIE網站顯示,口蹄疫病毒可以被氫氧化鈉(2%)、碳酸鈉(4%)、檸檬酸(0.2%)和乙酸(2%)等滅活,特別是在有機質存在的情況下,口蹄疫病毒對碘制劑、季銨化合物、酚類消毒劑有耐藥性。
(三)及時確診,密切監視疫情新變化
要用動態的觀念來進行口蹄疫的防控。變異是口蹄疫很重要的一個生物學特征。變異包括毒力、抗原性、宿主噬性的變化。往往發生大的抗原性變異以后,原有的疫苗很可能對其沒有免疫保護效果,就需要及時更換制苗種毒。口蹄疫病毒有交替感染的特性,即:各血清型之間不能產生交叉免疫,感染某型病毒后的康復動物或免疫某型病毒疫苗后的動物,仍可感染其他型病毒。這一特性往往會導致誤診。近年來,網絡流傳的塞尼卡谷病毒,臨床癥狀與口蹄疫很相似,注意鑒別診斷。
強化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及時準確掌握病原分布和疫情動態,科學評估口蹄疫發生傳播風險,及時發布預警預報。堅持抗體監測、病原學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和風險評估、跟蹤病毒變異情況,分析疫苗毒株與流行毒株的匹配性,提出防控措施建議。
(四)認真分析總結口蹄疫疫苗免疫失敗的原因
“豬場口蹄疫疫苗免疫后,個別情況下有出現發病和死豬的現象,這不能說明疫苗質量有問題,往往與有疾病潛伏有關?!笨谔阋呙庖呤〉脑驈碗s,并非單一的產品質量決定。如環境污染,病豬散毒的情況;免疫密度不夠,野毒干擾;疫苗不匹配;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的冷鏈運輸和貯藏有問題;接種不科學,免疫質量沒有保障;免疫效果評價不客觀;接種應激因素的發生;疾病綜合防治措施不到位等。另外,口蹄疫的群體潛伏期和病程長短不一樣,如果在潛伏期注射疫苗,免疫后可能會出現發病或死豬的現象。
(五)防范外來口蹄疫
目前,A-Iran-05,O-Pan Asia-2和Asia1-Sindh-08等抗原變異毒株在中東地區普遍流行,我國應及早部署,建立必要的技術儲備。
總之,口蹄疫的危害巨大??谔阋咭坏┍┌l,能迅速演變為生物災害,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貿易、形象受損。是烈性傳染病,發病率幾乎達100%。幼畜惡性型死亡率通常50%,有時可達100%。種畜價值喪失,奶產量平均下降40%,肉產量下降30%~40%。役用畜使役能力下降,昂貴的防疫經費。為此,我們必須要慎之又慎,科學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