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強 譯
丹麥如何控制雞蛋中的沙門氏菌
志強 譯
丹麥食用蛋中的沙門氏菌檢出率幾乎接近于零,這是長期合作與頻繁檢測的結果。
——MARKCLEMENTS
在歐洲,丹麥是食用蛋沙門氏菌檢出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所有歐盟成員國必須實施沙門氏菌控制計劃,但丹麥卻實施了一項比歐洲要求更為嚴格的檢測方案,為此丹麥的雞蛋生產商和消費者均有所受益。
丹麥的沙門氏菌防控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但那時并未完全成功。據丹麥糧農漁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在1980年至1997年,人的感染沙門氏菌事件增加了5倍,但僅上報了5%~10%的感染事件。
人沙門氏菌病病例增加促使政府采取措施并引入防控計劃,其目的是減少被污染雞群,然后不斷重復實施這一降低目標。
丹麥通過在食用蛋行業強制銷毀或撲殺來根除被感染雞群,并對任何可能被污染的雞蛋進行巴氏消毒,采取自上而下的監督與清除策略。
自實施該方案后,雞群感染率從20%以上降至不足0.5%。之后,丹麥通過通過定期采樣加之多種防控措施,將感染率保持在這一低水平。
丹麥沙門氏菌雞群采樣方案包括血清學及細菌學分析以及對所有血清型沙門氏菌進行檢測。
每周對所有父母代種雞進行檢測;
采用多種分析方法,在產蛋期間對所有種雞進行4次檢測;
每兩周對食用蛋雞群進行一次細菌學檢測。
涉及到父母代或商品代雞群之處,如果得出腸炎沙門氏菌、鼠傷寒沙門氏菌、哈達爾沙門氏菌、維爾肖沙門氏菌和嬰兒沙門氏菌陽性結果,則必須予以淘汰。
如果檢測出其他株型的沙門氏菌,則必須重新檢測。
丹麥當局與雞蛋生產商對生產施行高度防控措施。
在采樣檢測到感染率出現升高時,雖然未進行免疫也未使用抗生素,但相關部門會繼續采取大量預防措施以協助確保不會發生類似狀況。
丹麥對1日齡雛雞進口采取限制措施,在運抵新雞群之前必須將及時清掃干凈并進行消毒。
如果發現某雞場存在持續感染或重復感染,則需進行熱或蒸汽消毒,還可能會派駐特別工作組來協助雞場管理。
所有家禽飼料必須經過熱處理,溫度不得低于81℃。
在與雞蛋有關的所有生產部門均落實HACCP和多種操作規程。
由丹麥政府和雞蛋行業連同其他利益相關方共同制定了最初的沙門氏菌防控計劃。
起初,由于政府試圖盡快將雞群感染率降至低于5%,為此政府提供資金用于撲殺感染雞群。但自2002年起,防控計劃的所有成本開始全部由行業自行承擔。
丹麥農業與食品委員會食品安全與獸醫事務首席顧問Mie Nielsen Blom指出,該計劃已經帶來了多方面收益。
由丹麥雞蛋引發的人沙門氏菌病發病率非常低,這意味著已防止了由沙門氏菌引發的人類疾病或死亡。此外,丹麥已獲得歐盟保證,即允許其拒絕從不保證無沙門氏菌國家進口雞蛋。該國較好沙門氏菌防控狀況使丹麥的雞蛋行業在雞蛋出口方面處于極佳地位。
在肉雞業和養豬業方面,丹麥也在采取類似的沙門氏菌防控措施。
附圖

圖1 1998-2015年間丹麥感染沙門氏菌的食用蛋雞群數量
丹麥沙門氏菌陽性蛋雞場數量穩步下降,雞蛋污染率幾乎接近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