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現++梁柏松
摘要:創新驅動國家發展戰略的提出,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大力開展創新教育,深化創新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是順勢而為、順應時代要求。針對當前在開展創新教育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各級各類學校應該更新創新教育觀念,把握創新教育內涵,有實效地開展創新教育。
關鍵詞:創新驅動 創新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011-02
在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深化高等學校創新教育改革,不是應對經濟發展放緩、就業壓力增大的權宜之計,而是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積累建設創新型國家所需戰略性人力資本、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使命。近年來,學校創新教育不斷加強,取得了積極進展,對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學校重視不夠,創新教育理念滯后,教師創新教育的意識不足和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指導幫扶不到位等等。當前,如何加強在創新驅動戰略大背景下的學生創新教育,仍然是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要重視的問題。
一、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的創新教育
黨的十八大明確要求將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我國把實施創新驅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論述,是讓創新匯聚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新動能。隨著這一國家戰略的提出,創新教育再次成為我國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力實施創新教育是新時期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也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共同要求。
創新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應有之義,并非游離于傳統教學體系之外,是貫穿于專業教育全過程,并促進教學方式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實施創新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培養能“用”之才,即培養能夠適應國家產業發展需要的,能夠主動服務于經濟轉型發展的,具有創造力和創業精神的應用型創新人才。世界各國都很重視創新,關注創造教育,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美國歷來就重視培養各類創造性人才,提倡創造教育,開展各類創造問題研究。日本自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對創造性教育的研究,確立了重視培養小學生的創造能力這一國家教育政策。在重視創造教育方面,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如德國、英國、法國等,不但有重視創造性研究的傳統,而且近幾十年來對創造教育的研究也蓬勃發展,他們推進創造教育的整體氛圍十分濃厚。
二、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
在我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相對應的,素質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涵蓋了創造性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的培養、社會公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在新時期國家提出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下,發展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又與素質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只有大力培養一大批創新型人才,才能加快我國發展的步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夯實經濟發展實力,走在世界各國前列。開展素質教育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決定著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深度,牽動著億萬家庭的幸福。
2.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在我國,素質教育是以應試教育的對立面存在的,二者有著不同的內涵。首先,素質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核心要義的教育;應試教育則是為考試而教,為考試而學,是以犧牲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來提高某些素質的。再次,實施素質教育是面向未來的全民性教育,而應試教育只關注少數所謂“學習好”高分數的學生,置其他多數所謂“差生”而不顧。最后,素質教育強調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能力;應試教育則無視受教育者自身接受水平和能力,強制灌輸,強化接受,使教育功利化、世俗化和工具化。
3.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
創新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創新性人才。創新教育體現的是教育根本性質、價值理念和實踐范式的轉向,其核心是實現由培養傳統的獲得性人才向培養現代的開創性人才的重大轉變。創新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素質教育十分重要的發展指向,二者在根本目標上是一致的。素質教育是具體化的全面教育,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施關鍵,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根本指向,是實現素質教育目的的重要教育模式。
三、創新教育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各級學校在推行創新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教育的長期效應,片面追求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產生的新想法,忽視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這與創新教育的實質內涵背道而馳,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創新教育認識偏頗。一些學校和教師對創新教育的認識僅停留在喊口號上,甚至力圖一蹴而就,沒有認識到創新教育是一個漸進持續的過程,沒有認清創新教育的內容會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對創新教育的復雜性把握不夠。有些教師認為創新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沒有深刻理解創新教育最關鍵是創新人格,其次才是創新思維,最后是創新技能,對創新教育的認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創新教育理念滯后。我們的很多學校只重視對學生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對他們創新思維的培養。教育觀念還停留在傳統適應性的謀職就業上,重知識輕能力,揚服從抑創造。“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還沒從根本上改變,教與學的關系還沒真正理順;在教學方法上仍以傳統的注入式教學為主,教學方法老套,教學方式單一,熱衷“滿堂灌”,扼殺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的學校還沒有樹立激發學生創造力并得以充分發揮的教學觀,也沒有樹立創新教育所要求的既強調知識積累,更強調知識優化的新觀念。
(3)創新人格培養不力。創新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在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它包括創新責任感、使命感、事業心、執著的愛、頑強的意志以及堅韌頑強的性格。雖然學生的創新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響,但由于學校過于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過于看重教育的短期效應,過于追求創新教育的功利化,忽視了學生創新素質中最寶貴的人格培養,而這恰恰是學校在實施創新教育時不能棄之不顧的。
(4)教師創新意識不強和能力不足。有些教師認為創新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跟學生自身天賦有關,跟教師的指導關系不大,對自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與學生創新素質的相關性思考甚少;部分教師知識結構不合理,學習能力較差,知識更新速度過慢;創新能力不足,囿于現狀,難以突破成規開展創造性教育;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重結果不重過程,平時對學生的指導幫扶不夠,不重視學生的“第二課堂”和課外學習。
四、創新驅動戰略下開展創新教育的對策
各級各類學校應該順勢而為,把握創新教育的本質內涵,積極思考開展創新教育的良方益策,真正能為社會多培養創新人才。為切實有效開展創新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創設和諧寬松的創新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新環境是創新理念的外化形式。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提出即是社會提倡創新的最高表現,而各級各類學校在開展創新教育、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時,也需要一個寬松和諧的創新環境。學校可以利用各種傳播手段、活動形式強化創新意識,營造創新文化,創建創新教育的“精神家園”,創建激發創新意識、崇尚創新精神、鼓勵創新活動、促進創新發展的文化生態。
(2)開展研究型課程學習。學校要改變“滿堂灌”式的本本課程學習,多形式開展研究型課程學習。以美國為例,他們的研究型課程在設計的時候就特別強調對學生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在研究型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在探索釋疑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問難,并引導他們嘗試各種不同方法去解決問題。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強調學生自主活動,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品質等得到全面發展,漸進式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3)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在做中學,讓他們親身體會創造的方法,了解創造的規律,所謂“授之以漁”。要積極拓展校內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平臺,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國外教育研究發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能讓他們深刻記住的有10%是讀到的,20%是聽到的,30%是看到的,50%是聽到且看到的,70%是說過的和90%是做過的。這就說明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做中領會,使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開展學習,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新活動。
(4)培養創造型的教師隊伍。創造型教師的教育觀念、個性特征、知識結構、教學藝術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最為直接的指導意義。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知識結構,具備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思維訓練的技法等綜合素質,創造新的教育方法,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善于啟發學生思維, 激發創造靈感,這樣才有可能培養出具有創造力、創新性的學生。因此,打造一支創造型教師隊伍是開展創新教育的重點。
(5)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要更新我們的創新教育觀念,而且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掌握現代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創新教育時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改變那種由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為主、忽略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現狀。我們要用科學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去點燃學生的創造激情,改革課程內容、教材教法等,既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學習,也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訓練,大膽運用啟發式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案列教學、研究性教學等,在推進創新教育上采取切實有效的新舉措。
發展創新教育是應對日益嚴峻的國際競爭的要求,也是我國在創新驅動戰略下的必然選擇。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必須通過教育尤其是創新教育培養大量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素質的人才,才能最終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因此,我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重視開展創新教育意義重大,事關全局。
參考文獻:
[1]祝智庭等.創客教育:信息技術使能的創新教育實踐場[J].理論與爭鳴,2015,01.
[2]陳翠榮.大學創新教育實施困境的博弈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4,07.
[3]李志義.創新創業教育之我見[J].中國大學教學,2014,04.
[4]劉艷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國大學教學,2014,11.
[5]曹揚等.創業教育與就業教育、創新教育的關系辨析[J].東北師大學報,2014,0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