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賈世秀
摘要:近年來中韓兩國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活動日漸頻繁,影視劇的互相傳播就是其中一個途徑。筆者注意到影視劇的字幕翻譯中,經常會出現俗語。俗語應用廣泛,因此俗語翻譯的成敗直接影響觀眾對劇情的理解,也對文化理解產生影響。奈達提出了功能對等翻譯理論,影視劇中的翻譯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影視劇俗語的翻譯要在注意中韓兩國的語言差異、文化特征的前提下,以中國觀眾能夠理解接受作為標準,避免直譯和誤譯。
關鍵詞:韓劇字幕翻譯 俗語翻譯 功能對等翻譯理論
中圖分類號:H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098-02
近年來中韓兩國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活動日漸頻繁,影視劇的互相傳播就是其中一個主要途徑。筆者從事韓語教學,也非常喜歡韓國影視節目,在欣賞過程中,筆者注意到影視劇的字幕翻譯中,經常會出現俗語。我們一般用“俗語”來指通俗、形象、廣泛流行在群眾中的定型語句。俗語應用廣泛,因此俗語翻譯的成敗直接影響著觀眾對劇情的理解,從而也會對文化理解產生影響。所以我們不能小覷俗語翻譯。
中韓兩國都有豐富的俗語,因為歷史淵源,兩國的俗語有許多是意義基本完全對應的,這樣的俗語比較易于理解。但是因為兩國之間社會、政治、歷史、文化的差異,也存在一些意義差異較大的。美國著名翻譯家尤金·奈達提出了功能對等翻譯理論,該理論摒棄了“文本中心論”,強調以讀者為中心,將讀者感受作為評價譯文的標準。筆者認為,影視劇中的翻譯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因此影視劇俗語的翻譯要在注意中韓兩國的語言差異,文化特征的前提下,以中國觀眾能夠理解接受作為標準,避免直譯和誤譯。下面就先從目前俗語翻譯的現況入手,來探討影視劇字幕中俗語的翻譯應該注意的問題,期望對從事韓語學習、韓語教學以及韓語翻譯的同仁們提供一點參考。
一、俗語翻譯現況
筆者對幾部電視劇中涉及到的俗語翻譯進行了歸納,發現目前俗語翻譯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原文使用了俗語,但是譯文和原文的意思完全不對,俗語翻譯完全錯誤
例1:
(《泡菜戰爭》9:45)
原譯文:我眼里可揉不得沙子。
修改為:除非我墳上長草了,否則沒門兒!
此處晟燦養父要表達的是他死都絕不搬走的堅決態度。而中國俗語“眼里揉不得沙子”是指為人耿直,容不得是非。原文直譯是“我眼睛里進了土,長出樹之前沒有可能”,也就是說“我死之前,不可能”。這里用“眼里揉不得沙子”這句俗語來翻譯顯然是錯誤的。
例2:
(電影《泡菜戰爭》99:46)
原譯文:好像在金剛山流傳著如何做好泡菜的辦法。
修改文: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啊。
劇中房地產商在緊張地觀看泡菜比賽時要吃飯,他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看比賽固然重要,但是吃飯更重要”,用這句俗語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告訴人們再美麗的風景也要吃飽飯才有心情欣賞。譯文完全錯誤。
2.原文和譯文都運用俗語,譯文與原文意義相近,但讓譯入語觀眾摸不著頭腦,不能很好理解
例3:
(《明星的戀人》19集 35:32)
原譯文:木門對木門,竹門對竹門。
修改文: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劇中閔長秀不滿徐藝琳大手筆買衣服,勸說無效后發出此感嘆,表達他和徐藝琳是兩種不同的人的意思。原譯文“木門對木門,竹門對竹門”富有韓國文化色彩,雖然和原文的意思相似,但是翻譯文是要讓中國觀眾看的,中國觀眾能理解才是好的譯文。“木門對木門,竹門對竹門”這句話,中國觀眾看了很容易聯想到“門當戶對”這句俗語,所以不如修改文“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更貼合劇情,也符合中國文化特征,中國人一看就懂是什么意思。
例4:
(《匹諾曹》 4集 34:18)
原譯文:不知者無畏。
修改文:初生牛犢不怕虎。
這里的“不知者無畏”和“初生牛犢不怕虎”意思相當,但是說到耳詳能熟,“初生牛犢不怕虎”更被廣大民眾熟悉,意思也是一目了然。翻譯的目的就是讓譯入語觀眾更好地理解原文,因此應該選用觀眾熟悉的句子。
3.原文和譯文都運用俗語,譯文和原文很好地吻合,恰當表現出原文的意思
例5:
(《異鄉人》13集 34:17)
原譯文: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
例6:
(《來自星星的你》8集51:42)
原譯文:你這人還真是杞人憂天啊。
以上兩例,結合劇情,準確把握了原文的意思,選用意義相對等的俗語,恰當地翻譯出來,既清晰地表達了原文的意義,又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原文雖然不是俗語,但是翻譯時結合劇情,在準確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恰當借用中文俗語進行翻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例7:
(《異鄉人》 6集 23:58 )
原文:有很多人看著我,也有很多耳朵在豎著偷聽。
譯文:盯著我的人很多,隔墻有耳。
例8:
(《來自星星的你》14集27:56)
原文:她媽媽那個樣子,她比媽媽還厲害。
譯文: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啊。
以上兩例中,原文雖然沒有使用韓國俗語,但是譯者為了更好地表達出原文的意思,選擇運用中國俗語來畫龍點睛進行翻譯,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國觀眾一眼就可以理解原文的意思。這種處理方法不僅節省筆墨,避免了不必要的啰嗦,而且譯文的層次也一下子提高了。
二、俗語翻譯中應注意的問題
從以上幾種情況不難看出,俗語翻譯在影視劇字幕翻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直接影響到譯入語觀眾對影視劇的理解。筆者認為做好俗語翻譯要注意幾點。第一,要熟悉源語和譯入語兩國的語言文化。這里的語言文化范圍包含語言習慣、文化、生活習俗、民俗特征等等。例1、例2中,出現了金剛山,就很有韓民族特征,不了解的話很容易翻譯錯誤。第二,俗語是在群眾中口口相傳,逐漸固化形成的,都通俗易懂,翻譯過程中要注意選用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句子。例3、例4的翻譯就在這方面出現失誤,翻譯的句子也可能與原文意思相似,但是譯入語觀眾看了之后還要再思考到底是什么意思,這就違背了翻譯的目的,因而不是好的翻譯。第三,必須準確把握劇情,了解故事情節,這樣才能很好地翻譯出原文的俗語,不至于離題萬里。例5、例6就是正面的例子,在把握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運用譯入語中耳熟能詳的俗語翻譯出原文的意思。第四,要做好俗語翻譯,還包括恰當運用譯入語的俗語去適當概況原文的意思,以一當十地去翻譯原文,讓譯入語觀眾一目了然。例7、例8就是這樣的例子,原文雖然沒有運用俗語,但是直白地照原句翻譯出來的話,不僅啰嗦,而且不利于理解,而選用恰當的俗語翻譯不僅節省筆墨,還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對觀眾理解劇情也有幫助。
三、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俗語翻譯要遵循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以譯入語觀眾為中心,在具體翻譯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方能讓翻譯起到交流的“橋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金圣華.橋畔譯談——翻譯散論八十篇[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7.
[2]許均.翻譯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9.
[3]張敏,樸光海,(韓)金宣希.韓中翻譯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孫霄.中韓影視劇翻譯的比較研究[J].電影評介,2008,04.
[5]樸藝丹.韓國電影翻譯之片名翻譯方法[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06.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