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煒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漢語已經成為國際大語種。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漢語的學習既是技術學習,也是與教育的融合,更是解決新形勢下漢語多元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漢語學習者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漢語學習者基本信息化漢語學習條件,對信息化接受能力強,對在信息化基礎上學習漢語的接受能力差。信息化時代漢語學習設計缺乏針對性,影響漢語學習者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了促進漢語學習者在信息化時代更好地學習漢語,為了漢語學習可持續發展,需要借助信息化成果重新設計漢語資源,構建高度可用的漢語資源。
[關鍵詞]信息時代 漢語學習 現狀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0-0126-02
隨著中國經濟繁榮發展,國際學習漢語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我國在針對國際友人的漢語教學也在不斷完善中,但是由于漢語內容比較豐富,與英語的差異比較大,所以漢語學習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在信息化時代,漢語學習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機械背誦和記憶嚴重影響大家學習漢語的興趣,也影響漢語教學的質量。
一、漢語學習問題的提出
隨著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增強,世界對中國的關注也越來越多,想更多了解中國就要學習中國的母語,即漢語。據漢語推廣領導小組主任介紹,到2013年中國已經在世界上113個國家創辦了420所孔子學院、591個孔子學堂,孔子學院注冊會員已經超過66萬人。對漢語感興趣、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使漢語教學也面臨眾多挑戰。第一,漢語教師存在大量缺口,雖然中國在大量向國外輸送志愿者,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當前漢語學習的需要,師資力量不足已嚴重影響漢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第二,各地的漢語教學是各成一派,優秀的漢語教學資源不能共享,為了推進漢語教學進展,就導致漢語學習資源重復建設,嚴重浪費資源。最后,傳統的漢語教學已經不能滿足信息時代漢語學習的要求。信息時代漢語學習是多元化個性化等多方面發展的,漢語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入更多新鮮的元素,目的是幫助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發展,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為教育變革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影響漢語學習。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傳遞方式,信息化學習是信息在科技進步基礎上與教育整合進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信息化學習給傳統的學習關系帶來了改變,改變了學習內容、環境、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也促進了學習目標和媒體資源整合。信息化時代,學習的主要場所不再是課堂,傳授知識也不是只有教師能做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進漢語多維度拓展學習,并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獲得知識和處理知識的能力。漢語學習的信息化可以擴大學習規模,改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質量。課外的真實環境的漢語學習往往可以更好地掌握漢語知識和應用漢語。信息化把漢語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為新形勢下打破漢語學習瓶頸提供新思路。
二、信息化時代漢語學習現狀
(一)信息化時代漢語學習移動終端運用較普遍
學生進行漢語學習的物質前提條件是網絡應用,網絡在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漢語環境的同時也開拓學習者的視野。以網絡為媒介,漢語學習者可以打破空間限制,自主選擇需要的漢語知識。經調查,科技發展帶來的是學校內外網絡無處不在,網絡鏈接終端是一個重要設備,直接影響網絡使用效果。隨著新一代移動終端的發展,學生中有大概60%使用手機終端,36%使用電腦終端,學生基本已經普及終端設備的使用,基本具備了信息化漢語學習的條件。
(二)漢語學習者對信息技術的需求廣泛
漢語學習者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態度直接影響漢語學習中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情況。調查顯示多數學生喜歡利用多媒體進行漢語學習,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能幫助自己學習到課堂以外的知識和帶來更多的交流空間是比較認同的,同時學生對在信息技術層面學習漢語是比較接受的。學生在信息化時代漢語學習中比較希望使用的資源依次為配套軟件、漢語水平測試工具、漢語學習網站、網絡教材等。
三、漢語學習中資源設計的局限性
信息時代漢語學習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是學生開展信息化學習的關鍵。調查顯示,學生對于漢語資源數字化還是比較接受的,只是實際利用率低。隨著漢語學習多元化要求的增加,現有的數字資源已不能滿足學習要求,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漢語學習資源設計不利于檢索
數字化漢語資源的頁面設計、頁面功能和使用對象等都直接影響資源使用情況,標注的清晰與否直接影響查找效率。調查顯示,50%左右的漢語學習者認為漢語學習數字資源說明信息不夠明確,標注不清晰導致檢索不方便,影響使用。
(二)漢語學習資源內容設計沒有實用性
漢語學習資源的實用性設計對漢語學習起到積極作用。調查顯示,漢語學習者對漢語資源的認同次序依次是趣味性、有效性、實用性和針對性,說明目前漢語資源內容設計的實用性針對性是不夠的。實用性針對性不強,導致學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影響現有資源的利用率。
(三)漢語學習資源界面設計不突出
漢語學習資源的界面設計是學習者和機器交流的基礎,好看的界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查顯示,學習者有25%左右認為學習資源界面沒有多種語言可以選擇,標注也不夠清晰,更有界面語言生硬、不友善的情況存在。同時資源的共享性不高,優質的資源沒有實現共享和開放,影響了學生使用資源的積極性。
(四)學生應用漢語資源能力不高
調查顯示,在一周之內沒有使用過漢語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學生占25%左右;每周使用,使用時間在5小時以內的占35%左右。導致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首先是學習者沒有利用漢語資源進行學習的意識。調查中顯示學生在學習中對信息技術與數字化漢語資源是認同的,但是在學習中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漢語學習的意識卻比較淡薄,利用數字化資源也不充分。其次是學習者對于信息技術知識不夠熟悉。信息技術知識包括技術和信息技術素養,如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等。調查顯示,有39%左右的學生不知道如何查閱相關資料,27%左右從未使用過漢語學習論壇進行學習,這可以得出結論,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最表面,漢語學習中并沒有發揮信息化帶來的優勢。
四、信息化時代漢語學習策略
(一)以信息化成果促進漢語教育均衡發展
新的形勢下,信息技術能夠向漢語學習者提供全面的服務,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不同個性化需求。信息化在發展的同時推動教育發展,也推動了漢語的變革,它為全世界漢語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公平的教育機會,也為全世界漢語均衡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調查顯示,由于科技發展,帶動網絡普及,使上網方式和終端多樣化,學生基本具備進行信息化漢語學習的條件。但是還有少數學生由于網絡鏈接不方便,導致獲取信息化漢語學習資源難而影響漢語學習。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的發展是不均衡的,漢語教育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也是不均衡的。在信息化時代,在新技術的支撐下,促進漢語教育均衡發展是漢語教育要達到的最終目標。物聯網、云計算、互聯網已經成為漢語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注重點,這些技術具有規模大、高性能和彈性伸縮等特點,在給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帶來根本性改變的同時,也在帶動漢語學習發展。在自主、安全、可控的云計算平臺上,云終端將成為漢語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模式。因此,在對漢語教育發展不均衡充分重視的基礎上,應加大信息技術在漢語教育中的普遍應用,新技術成果在信息化教育理論的指導下,作用于漢語教育,推動漢語教育信息化進程,促進漢語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二)構建可用性漢語學習資源環境
信息化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現代人從傳統的學習過程和情境中走出來,走進數字化資源學習形態中。數字化漢語學習資源是信息化時代漢語學習的關鍵,利用數字化漢語學習資源,可以為不同水平和不同要求的學生提供多種學習任務和學習資料。同時數字化漢語學習資源能創建一個真實的漢語學習環境,并進行漢語知識獲得的同步訓練,實現漢語自由交流的目的。隨著時代發展,漢語學習者的多元化需求也在增加,此時數字化資源建構顯得尤其重要。漢語學習資源環境的建構是以支持海量信息資源的優化和多終端共享為前提的,使資源實現可重組、可存取、可重用。構建可用性數字化資源對信息化漢語學習有重大影響的意義。調查顯示漢語數字化資源建設存在各種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
1.開發多粒度資源,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和個性化需求
數字資源影響漢語學習效果,粒度是對資源特征的描述,粗粒度的資源信息量大,可重復利用率高,但針對性差,不利于信息共享;細粒度資源信息量小,可重復利用率低,但針對性和實用性強,利于共享。各國漢語學習者的水平、動機都各不相同,因此對數字化資源的層次和要求也不盡相同。信息資源內容只有呈現多粒度才能滿足和適應更多學生的漢語學習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
2.合理設計資源,提高資源可重用性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可重用性和持續性是構建可用性數字化漢語學習資源的關鍵。資源合理設計能夠最大化實現資源生態共享及重用。漢語資源設計主要包括導航設計、支持設計、互動設計和評價設計四個方面:導航設計可以引導用戶在少量信息中以最快速度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源,導航設計要關注不同國家和地區學習者的需求,以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支持設計主要是為資源學習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輔導學習者在利用資源時遇到的問題,包括電子詞典、電子圖書館等;互動設計是以資源與學習者互動形式來提高學習者的積極性,主要包括在線論壇、電子郵件、虛擬空間等,通過這些形式突破空間限制滿足學習者不同時間和地點的學習要求;評價設計主要是記錄學習者使用資源的情況,收集對資源的評價,為資源改進作參考。
(三)提高學生的中文信息素養
信息化漢語學習中,學生是最活躍的要素,同時也對學習情況起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發展,漢語學習者個體的個性也越來越突出,國籍、年齡、漢語水平、學習動機等都存在差異。信息化漢語學習可以有效地解決漢語教育中師資缺乏的問題,也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信息化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也對學生的素養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學生的中文信息素養要寬泛,以便更好地掌握信息知識,運用知識促進漢語學習能力。調查顯示,學生在漢語學習中的檢索和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不高,因此提高學生的中文素養是進行信息化漢語學習的關鍵。
總之,隨著漢語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信息發展,作為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要擔負起漢語教育的責任,要建立可高度利用的數字化漢語學習資源,以促進漢語學習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普等主編.數字化漢語教學的研究與應用[M].語文出版社,2006.
[2]黃榮懷,陳庚,張進寶等.論信息化學習方式及其數字資源形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06):68-73.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