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蜀
沿邊城商行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差異化發展機遇
當前,全國城市商業銀行均都存在著戰略雷同的問題,沿邊城商行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末梢區域,更在競爭中處于不利之隅,但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為其轉型發展提供重大機遇。我國大陸沿邊省區共有九個,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西藏、甘肅、廣西、云南,國境線長達2.2萬公里,與15個國家和地區接壤。長期以來,我國沿邊開放嚴重滯后于沿海開放,2015年末,九個沿邊省區在全國GDP、本外幣存款余額、貨物進出口總額和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四個主要開發開放指標中的比重仍然很低,依次為18.06%、13.72%、6.40%和17.09%,如圖1所示。
在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大背景下,沿邊開放態勢凸顯出地緣戰略價值。具體地,一是東北三省和內蒙古依托“中蒙俄經濟走廊”,加強與蒙古和俄羅斯跨境互聯互通,充分發揮二連浩特、滿洲里等口岸的樞紐作用,抓住俄羅斯大規模投資開發遠東地區計劃,拓展對俄金融合作,開展跨境經濟合作,加強產業對接;二是西北地區的新疆、甘肅,分別致力于建設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和黃金段,依托“中巴”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以及“新亞歐大陸橋”,打通連接中亞、西亞的貿易融資大通道,發揮新疆霍爾果斯口岸以及喀什經濟開發區貿易金融功能;三是西南地區的云南、廣西、西藏,依托“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以及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兩廊一圈”等合作機制,加強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合作機制對接,帶動此三大經濟板塊聯動發展。其中,云南更是地緣戰略價值顯要,它同時位居于“一帶一路”西南沿線國家四大多邊合作機制(中國—東盟“10+1”組織、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兩廊一圈”)之中。
“一帶一路”戰略中,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其中,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要改善與沿線國家存在的“連而不通、通而不暢”現狀,勢必引發大量投融資需求,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跨境人民幣結算、區域金融合作等方面,都離不開金融業的大力支持,也將會催生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為金融機構發展帶來廣闊前景。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沿邊省區的開發開放是一大歷史性戰略機遇,對于沿邊城商行的發展也是一大歷史性戰略機遇。2015年末,沿邊城商行總資產規模、各項存款、各項貸款占全國城商行的比重已分別達到21.93%、22.16%、21.39%。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沿邊城商行應發揮地緣優勢,揚長避短地把握戰略機遇,依托國家戰略中的規劃通道及相應合作機制,因地制宜地發展沿邊金融、跨境金融,在當前中國商業銀行嚴重的同質化發展、白熱化競爭中,實施差異化發展,尋求自身的戰略轉型之路。從管理學原理來講,商業銀行差異化戰略實質上是對商業模式的選擇,這種選擇一方面要剔除自身不利因素、減少運營成本,另一方面要增加競爭優勢、創造和提升買方價值。如圖2所示。
沿邊城商行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獨特優勢:以富滇銀行為例
在2016年9月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期間,中央電視臺熱播的大型紀錄片《一帶一路》,關注報道了富滇銀行在踐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有益實踐。沿邊金融和跨境金融是富滇銀行特色差異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在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一些進行了創新性的探索。
一是以戰略為先導,通過跨境金融帶動差異化發展。作為云南的省級地方法人銀行,早在2008年恢復成立之初,就明確提出了“立足云南,輻射西南,面向全國,走向泛亞”的泛區域發展戰略,在總體戰略規劃中專門制定了國際業務子戰略,將跨境業務作為國際業務的核心內容,確立了“構造地緣金融網絡、搭建跨境金融平臺,為跨境泛區域客戶提供多幣種的廣泛金融支持”的跨境金融經營定位,把跨境金融、沿邊金融作為富滇銀行有別于其他商業銀行的特色化經營、差異化發展的戰略舉措。
二是富滇銀行在沿邊口岸和周邊國家戰略布局經營機構。盡管是商業銀行,富滇銀行并不完全以商業利益為驅動,而是站在國家戰略的角度,基于國家利益而非商業價值的原則設立營業機構。在境內,以推動人民幣在東南亞周邊化,以有利于拓展跨境人民幣業務便利化為己任,優先在邊境口岸而非經濟發達區域設立分支機構。目前,富滇銀行已完成了云南毗鄰的老撾、越南、緬甸三國的邊境口岸建立了營業機構,在蒙自、河口、景洪、磨憨、勐臘、瑞麗、姐告、孟連、騰沖和普洱等設立分支行。在境外,富滇銀行以中國與周邊國家經濟金融交流,有利于促進云南經濟金融擴大開放,實現“安鄰、睦鄰、富鄰”為己任,率先在經濟金融落后、但政治穩定,并且是進入中南半島主要節點的老撾設立營業機構。在2010年成立的富滇銀行老撾代表處的基礎上,2014年1月與老撾大眾外貿銀行合資設立富滇控股的老中銀行。老中銀行成立一年多運營良好,得到老撾央行及當地社會各界的肯定與好評。
三是積極推進與周邊國家的金融互聯互通。富滇銀行率先開展人民幣對周邊國家貨幣直接定價,實現中老、中泰、中越三國本幣實時跨境結算服務,全方位為客戶提供人民幣、老撾基普、泰國泰銖和越南盾的跨境結算服務。2013年8月富滇銀行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核準,獲得辦理調運外幣現鈔進出境業務資格,成為全國第一家獲得外幣現鈔跨境調運資格的城市商業銀行,也是西南地區唯一具有外幣現鈔跨境調運資質的法人銀行。富滇銀行還與多國金融機構建立業務聯動,并達成同業授信。先后與老撾、柬埔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等國家的金融機構建立業務聯動;代理行和賬戶行關系網絡廣泛,注重全球廣泛覆蓋。
四是不斷推出跨境人民幣業務品種與模式。主要是構建多渠道的跨境人民幣結算平臺,省內首家提供人民幣跨境融資方案,省內首家獲準辦理遠期結售匯業務,推出本外幣金融組合產品創新等,拓展跨境人民幣業務,推動人民幣在東南亞國家周邊化。
五是突出業務特色,以邊貿模式參與和深化沿邊金融改革。以口岸分支行為重要支點,打造形成了“瑞麗邊貿結算模式”、“紅河河口邊貿業務清算模式”、“版納邊貿結算模式”。這些具有富滇銀行特色的邊貿模式,大大提高了貿易項下人民幣結算、邊民往來結算,拓展跨境人民幣信用證結算業務量的增長。同時,以沿邊六州市分行為依托,挖掘邊境貿易和邊境合作區政策,實行“一行一策”,對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州市地區分支行,從資源配置方面保證對跨境經濟合作區和跨境經營企業的信貸支持,以業務模式創新帶動沿邊金融的業務突破與發展。
從區域角度看,“一帶一路”具有較強的地理依賴路徑,金融地理學相關理論強調地理環境因素對于金融現象的影響,在賦予地理環境前提下,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產品都有著特殊的地理及歷史條件。此外,跨時空的金融機構交叉核算以及貿易和流動,都成為影響金融流動的重要因素?;诖死碚?,區域化地緣化的金融發展路徑不僅對“一帶一路”戰略的金融支持有重要影響,也是發揮地緣優勢構建地緣金融網絡的必然趨勢,沿邊城商行由于其“沿邊”的地理特性而從地緣化角度形成“一帶一路”金融戰略實施的重要力量。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銀行等“國家隊”在建設“一帶一路”當中也有短板,也有力所不逮之處,處于沿邊地域的城商行及其“走出去”的附屬機構,卻在這些“國家隊”難有作為、難以覆蓋之處有著獨特優勢,可大有作為。
人文環境的相通性?!耙粠б宦贰钡摹对妇芭c行動》,絕非政治和經濟兩個目標,更提出了“民心相通”的理念,其明確提出了增進與沿線國家人民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的愿景。地處沿邊的城商行較其他金融機構在“民心相通”具有天然的人文相通性。如云南高原與東南亞的半島和島嶼,乃是連成一片的親緣山地,云南省與緬甸、老撾、越南相互毗鄰邊境結合部具有山水相連、通道眾多、民族相同、語言相通、邊民往來密切等特點,作為本土銀行在推進跨境金融時,溝通交流成本低、切入融合程度快。
沿邊金融的便利性。沿邊省份必然產生繁榮的邊民互市貿易、活躍的邊境小額貿易以及跨境經濟合作區,而這些邊境貿易正是推動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的主要動力。地處沿邊的城商行以其所處的地緣優勢、擁有的本地中小企業與居民客戶的優勢以及與地方政府的血緣關系,在開展沿邊金融方面較其他商業銀行具有更大的便利性。
國家色彩的隱蔽性。沿邊城商行作為中小型、地方性的商業銀行,國家色彩弱、國際關注度低,“走出去”時不易引起東道國政治上的戰略猜忌;加之城商行所居地與這些周邊國家的地緣關系和歷史淵源,不易引起東道國民族主義的疑慮,在實施“一帶一路”金融戰略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服務層次的多樣性?!耙粠б宦贰苯ㄔO的“投資主導型”和“工程承包型”項目投資規模大、周期長,無疑將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體系和大型國有銀行擔綱融資服務。而許許多多的“經貿合作型”項目和“走出去”的中小客戶的金融需求,則需要類似沿邊城商行這樣的中小型銀行參與,開展“沉下去”、“融進去”的貼身服務,形成“一帶一路”建設中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體系。且現有的多邊金融機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無論因設立時間較短,還是由于運營組織架構的限制,都需要既有中資背景又有東道國股份的中小合資銀行更好地開展資金轉貸、項目融資配套等多層次服務。
機構合作的對稱性。“一帶一路”戰略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發展理念,金融機構與金融業務“走出去”必然要面臨與沿線國家的金融機構合作的問題。沿邊城商行的規模體量、管理層級,與東道國的金融機構合作起來往往是“門當戶對”,在“共商、共建、共享”方面,較大型銀行更具對稱性。如老中銀行,其老方的大眾外貿銀行是老撾最大國有商業銀行,但其規模體量仍不及富滇銀行,老方選擇富滇銀行作為合作伙伴,除了富滇區域毗鄰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與中國的城商行合作,不至于有“客大欺店”之虞。
對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城商行給予差別化監管政策
監管部門一直推動中國銀行業全力支持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銀監會截至2016年3月已與28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監管當局,簽署了雙邊監管諒解備忘錄(MOU);發布了包括優化中資銀行海外布局,適當加快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設分支機構等五方面見在內的《中國銀行業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書》。這些支持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包括城商行在內的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和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之中。具體分析現行的監管支持政策,一是機構的側重點主要是面向國有大型銀行和國家政策性銀行,二是業務的側重點主要是面向基礎建設的長期項目跨境融資,三是監管的側重點主要是加快推動與沿線尚未建立監管合作機制的國家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針對沿邊城商行的差別化監管政策目前尚未出臺。
如果將“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金融合作機制與運作框架劃分成11個關鍵環節的話,則有四個方面是沿邊城商行能大有作為之處;有三個方面沿邊城商行可以間接發揮一定作用;而其他四方面則屬于沿邊城商行參與性不大的環節,如圖3所示。基于沿邊城商行在泛區域金融合作機制中功能發揮,以及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獨特優勢,應當適時出臺差別化的監管政策,支持其在金融“安鄰、睦鄰、富鄰”方面“接地氣”地發揮作用。準許有條件的沿邊城商行在毗鄰周邊國家投資入股東道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或以與當地(金融)機構以合資方式發起成立商業銀行,是對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城商行給予差別化監管的一項關鍵性政策。
監管部門在構建以中國主導的監管協調框架,建立區域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與危機處置的合作交流機制,并充分評估這些周邊國家國別風險的基礎上,對所在省區政府有意愿有支持、自身管理能力有條件的沿邊城商行,給予準出政策支持,支持其以子行的方式設立境外合資法人機構。事實上,周邊毗鄰國家的經濟體量一般偏小,沿邊城商行以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為核心的“走出去”,與前幾年在國內的跨省經營性質完全不同。前者則是參與國家戰略,履行社會責任;后者則是出于商業行為,利益驅動。以老撾為例,2015年其GDP約為128億美元,大體只相當于地處西南邊陲云南省一個中等經濟發展水平地級市的經濟總量,富滇銀行在老設立機構,其經濟效益尚不及省內分行水平高。同時,這些國家因其本身金融總量小、銀行機構的風險波及面有限,新進入銀行機構的風險一般都在可控范圍之內。
沿邊城商行要“走出去”設立機構,所在省區政府應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要利用與周邊國家和地區業已建立的區域合作平臺,針對合資銀行設立和運營方面的問題,建立常態化的雙邊會晤與多邊協商機制,加強溝通交流,推動區域金融經貿合作向縱深化、多元化方向發展;要推動本省區“走出去”企業與設立的合資銀行開展緊密合作,促進合資銀行圍著本省區在東道國的投資項目做好金融落地服務,促進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緊密結合。“走出去”的沿邊城商行要“打鐵自身硬”,一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建立完善的跨境金融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一批具有國家戰略視野、國際金融機構經驗,并善于與當地民眾友好相處的人才梯隊。二是加強風控能力建設。熟練運用多種風險管理工具與手段,強化合規管理與反洗錢工作,與東道國監管當局保持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建立應急處置機制,提高應對國別風險突發事件能力?!白叱鋈ァ钡难剡叧巧绦袑ζ淇毓傻暮腺Y銀行,還應設計與建立流動性救助機制。三是加強IT系統建設。毗鄰周邊國家的銀行業管理水平相對落后,東道國通常期望外來合資方能在IT系統建設方面給予援助支持。因此,具備較強的科技管理實力,既是合資銀行良好運營的基礎條件,也是在合資銀行發起設立時,“走出去”沿邊城商行與東道國機構進行合作談判的籌碼。
與此同時,一方面踐行共享發展理念,搭建共享平臺,可考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機構對這類合資銀行進行適度投資入股,這既給合資銀行引入了先進管理方法、技術、信息、資本和客戶資源,又使亞投行、絲路基金這些“高大上”機構有了“貼己”的落地執行者。另一方面,踐行開放發展理念,審慎積極地引進具有跨境金融領先經驗的國際金融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投資參股沿邊城商行,以學習管理經驗、實現知識互補、拓展海外網絡,提升沿邊城商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
(作者系富滇銀行董事長、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