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青 鄭建娣 莫建娣 周玉琴 牟 新
·調查研究·
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合并抑郁狀態112例調查分析
徐亞青 鄭建娣 莫建娣 周玉琴 牟 新
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抑郁狀態;回歸分析
據報道,我國2型糖尿病發病率高達9.7%[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NP)是糖尿病較為常見的慢性并發癥,發病率約為50%~80%[2]。而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常見類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其心理問題也被廣泛關注。本研究調查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抑郁狀態的患病率,分析與抑郁狀態相關的危險因素。
1.1 調查對象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內分泌科住院的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年齡25~85歲,性別不限。入選人員均符合1999年WHO推薦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并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3]。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斷標準[3]:(1)伴有明顯自發性神經痛和麻木等神經病變癥狀,四肢感覺異常以下肢明顯,呈灼痛、熱痛、刀割樣、蟲咬樣、撕裂樣、針刺樣疼痛,常伴夜間加重和(或)睡眠障礙;(2)肌電圖檢查神經傳導速度有以下兩項或兩項以上減慢:正中神經、尺神經和腓總神經的運動傳導速度和腓總神經、正中神經感覺傳導速度。排除嚴重心、肝、肺、腎損害患者以及酒精中毒、甲減和藥物等引起的DPN,排除DN合并嚴重感染、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足等。
1.2 調查方法及內容 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按照統一的調查表進行詢問調查和收集相關的檢查資料。調查內容為患者一般發病資料(人口學資料、糖尿病病程、煙酒嗜好、文化程度以及血糖控制情況),體質指數,檢測糖化血紅蛋白、肌電圖,血管B超等;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4]。
1.3 樣本量確定 根據多因素分析的一般要求:樣本數為變量個數的5~10倍。本課題中多因素分析納入變量最多為15個,考慮到經費及收集病例的可行性,即樣本量為150例。
1.4 統計學方法 建立ACCESS數據庫,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并行雙錄入核查及邏輯檢錯,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狀態與相關因素的研究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所有統計用SAS6.12軟件包完成。分析變量及賦值見表1。

表1 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合并抑郁癥相關因素與賦值
2.1 一般情況 本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30份。130例中男73例(56.15%), 女57例(占43.84%),性別比為1.28:1。≤50歲20例,51~60歲34例,61~70歲40例,71~80歲33例,80歲以上3例。糖尿病病程≤10年83例,11~20年27例,病程20年以上10例。
2.2 合并抑郁狀態情況 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以SDS評分≥53分診為抑郁狀態,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抑郁狀態患者112例,占調查人群的86.15%。112例中輕度抑郁患者38例,占33.93%;中度抑郁患者58例,占51.79%;重度抑郁患者16例,占14.29%。
2.3 抑郁癥相關因素分析 把調查的相關因素作為自變量,見表1。進行非條件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統計軟件結果顯示最終進入回歸模型的因素只有病程與抑郁癥有相關性,見表2。

表2 非條件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我們既往研究[4]發現,T2DM中抑郁癥者占50.56%,調查人群中存在DPN者占21.11%。顧愛明等[5]研究發現,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認知和自主神經功能比不合并抑郁組的神經功能損害更加明顯,通過相關性分析得出抑郁與自主神經損害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抑郁與自主神經損害具有相互影響的特點。
李林梅等[6]發現DPN抑郁患病率為48.6%,劉美英等[7]發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抑郁、焦慮發病率達43.5%。本研究結果顯示,130例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中,抑郁狀態患者112例,占調查人群的86.15%,高于李林梅等[6]、劉美英等[7]報道的發病率,認為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心理問題更加突出。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半數以上的患者并發不同程度的周圍神經病變,并且呈現癥狀性DPN,如燒灼樣、電擊樣、針刺樣或鈍性疼痛,夜間疲勞或興奮時加重,并伴有感覺過敏。慢性疼痛常引發抑郁障礙,抑郁障礙也常可表現為以疼痛為主的軀體癥狀[8];這些主觀的癥狀都會影響患者情緒,在抑郁量表的評估中主觀癥狀可直接影響評分。本研究中調查人群年齡偏大,60歲以上患者占調查人群的58%,隨著年齡的增長,抑郁量表中相關條目積分的多少可能與生理機能的衰退有一定的關系,并非完全由于心理因素所導致,本組抑郁患病率較高可能也與此有關。
何玉玲等[9]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癥的發生與病程長短、血糖控制情況及并發癥相關。劉彥君等[10]調查表明,糖尿病慢性并發癥、認為糖尿病無法根治、糖尿病復雜的治療方法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抑郁癥發生的危險因素。2010年ADA糖尿病醫學治療指南[11]指出,糖尿病并發癥的患病率隨病程和年齡的增長而上升,病程和年齡是糖尿病發生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顯示病程是糖尿病并發癥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12]。龍泓竹等[13]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5年,抑郁癥的發病率為18.3%,5~10年發病率為 18.7%,≥10年則為28.2%,提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抑郁癥的發病率增高。本研究顯示通過非條件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最終進入模型的危險因素為病程。說明病程是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合并抑郁癥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化血紅蛋白作為血糖控制的指標并未顯示與抑郁呈明顯相關性。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4,6(7):448.
[2]錢榮立.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8(1):5-6.
[3]Costa LA.A simplified protocol to screen for distal poly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Diab Res Clin Prac,2006,73(3):292-297.
[4]牟新,周旦陽.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癥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6):1298-1300.
[5]顧愛明,郭如雅,干正琦,等.2型糖尿病伴抑郁癥狀認知功能及交感神經皮膚反應的臨床觀察[J].浙江實用醫學,2010,15(4):277-279.
[6]李林梅,陳萍.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2):115-117.
[7]劉美英,李子玲,蘇永峰,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合并心理障礙患者綜合治療的臨床研究[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4,12(8):748-749.
[8]羅秋華,孫學禮.慢性疼痛與抑郁癥[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0,27(4):219-222.
[9]何玉玲,張治坤,肖常青,等.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抑郁癥的相關因素[J].中國臨床康復,2005,9(32):210.
[10]劉彥君,宋曉菲,王愛紅,等.2型糖尿病抑郁癥患病情況的調查[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2):123.
[11]范賓科,謝云.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因素分析[J].天津醫藥,2009,37(7):600-601.
[12]Cheng WY,Jiang YD,Chuang LM,et a1.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and risk factors of diabetic sensory neuropathy[J].J Neurol,1999,246(5):394-398.
[13]龍泓竹,孫宏峰,吳淑馨,等.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臨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世界中醫藥,2015,10(10):1607-1610.
(收稿:2016-06-23 修回:2016-09-09)
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科(杭州 315000)
徐亞青,Tel:13777572340;E-mail:redcross05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