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紅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梅峰小學,福建莆田 351100)
葉圣陶在《略讀指導舉隅》中關于略讀教學做了這樣的指導——略讀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師的指導而言:還是要指導,但是只須提綱挈領,不必纖屑不遺,所以叫作“略”。一半系就學生的功夫而言:還是要像精讀那樣仔細咬嚼,但是精讀時候出于努力鉆研,從困勉達到解悟,略讀時候卻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會隨機肆應,所以叫作“略”。這些話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道出了略讀課文教學的重要功能。
略讀課文到底要教什么?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教學中如何體現它的課型特點?怎樣讓略讀課文教“略”而學“豐”,略出精彩呢?下面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這篇略讀課文為例,具體談談如何咬定“略讀課型”不放松,依“綱”整合,以“板塊式”課堂教學結構取代“內容分析式”的講讀,以“初讀—品讀—拓讀”粗線條化的課堂結構突顯略讀課型的有效教學策略,帶領學生從整體著手,關照文本,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前提下,讓學生采用“默讀、掃讀、嘗試回憶讀、跳讀、尋讀”等略讀方法去找重點段、畫關鍵詞、捕捉重點信息,注重略讀方法的傳授和略讀技能的培養。具體做法如下:
《想別人沒想到的》這篇略讀課文編排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講了一位畫師讓三個徒弟畫駱駝,比誰畫得最多,結果畫師對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稱贊不已的故事。它和每一篇略讀課文一樣,在課文之前都安排了一段閱讀提示:《畫楊桃》告訴我們,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所不同。下面這篇課文又會告訴我們什么呢?讀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這段話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組課文的主題中,又引出了略讀課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教學中,教師切不可丟了這個提綱挈領性的“綱”的導向。所以上課伊始,我們要引導學生聚焦閱讀提示,認真研讀,在真實的閱讀中,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策略,訓練學生“掃讀”“嘗試回憶讀”的略讀技能。
PPT出示:請同學們快速掃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溫馨提示:掃讀時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快速掃讀,不停頓,不回讀,可以跳過不理解的詞語,“連滾帶爬”地讀,“連蒙帶猜”地讀,在快速閱讀中仔細挑選出重要信息。
在反饋檢測學生學習效果時,可讓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敘事性文體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從“起因、經過、結果”三個方面,讓學生在概覽全文的基礎上,嘗試回憶要點,將要點進行綜合,口述其主要內容。“從前,有位畫師_______(起因),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經過),畫師 (結果)。”并要求每一方面用一句話來概括。教給學生以“嘗試回憶讀”的形式,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以此來訓練學生“掃讀、嘗試回憶讀”的略讀技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這樣的訓練,有效地培養了學生閱讀時集中注意力的習慣,訓練學生從文中搜尋相關信息的能力,從而掌握了敘事性文章的略讀策略。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遵循“精略相輔,略中有精,教略學豐”的教學原則,體現“刪繁就簡、以簡馭繁”的特點,花大力氣去提煉主線,尋找學生特別有感觸的語段,或是語言表達上、文章寫法上有特色的語段進行賞讀,為學生言語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要解決“為什么畫師贊揚小徒弟的畫?”這個問題,就需要先了解三個徒弟是怎么畫駱駝的。這是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相互融合。在學生個體自讀、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精當點撥,訓練學生的“尋讀”技能。
PPT出示:請大家再次尋讀課文,找出三個徒弟作畫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比一比,看誰找得又快又全。 溫馨提示“尋讀要求”: 就是把要解決的問題記在心中,盡快轉動眼睛掃過閱讀材料,從中尋找到相關的詞或句。學生尋讀后,在集體交流的基礎上,聚焦并出示這三個句子,尋讀關鍵詞,圈畫出來,在旁邊批注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反饋時,教師應把握略讀教學的課堂行為分寸,騰出時空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主閱讀,如抓“密密麻麻”“很小很小”“許許多多”等關鍵詞寫體會,明白大徒弟和二徒弟雖然畫得多,卻數得清;借助鮮明的插圖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引導學生理解小徒弟的畫與兩位師兄的不同之處在于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既化解了詞語理解的困難,又領會了課文內容;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恍然大悟”;抓文本空白點,引導學生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來評一評三位徒弟的畫,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口才,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想別人沒想到的”的深層意義,使他們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當然,略讀也不能拒絕繪聲繪色的朗讀,在學生咀嚼、品味、感悟后,再緊抓課本最精彩的第九自然段,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潛移默化地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為語言文字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課標指出:“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因此,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應以教材為拓展點,調整、重構,內引外連,激發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打破封閉的教學格局,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獲得豐富的知識養料。課末,可推薦學生閱讀《深山藏古寺》《踏花歸來馬蹄香》,通過拓展閱讀,既遷移運用本課所學的略讀技能,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也訓練學生求同的略讀技能。
PPT出示:第一,《深山藏古寺》《踏花歸來馬蹄香》各寫了一件什么事?(可根據起因、經過、結果三個方面來說)第二,這兩幅畫好在哪里?第三,《深山藏古寺》《踏花歸來馬蹄香》和《想別人沒想到的》寫法上有哪些相似?
通過拓讀,學生發現這三篇文章故事情節基本相似,都是通過一個具體的故事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要學會創新求異。
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要簡明,教學結構要簡略,教學過程要簡化,教學語言要簡潔,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略讀實踐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將精讀課文所學的閱讀方法進行遷移、運用和提升。在此過程中,還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瀏覽、尋讀、跳讀、猜讀等略讀技能的訓練,幫助他們掌握略讀的技巧,為學生的終身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1] 葉圣陶.略讀指導舉隅[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 黃金弟.略讀課文“略”出精彩[J].華夏教師,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