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超
博物館作為一個城市的窗口單位,它是這座城市的名片,它不僅僅是文物的收藏、保管、研究機構,更是對外宣傳教育機構。那么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工作就尤為重要了!一個好的陳列展覽往往會引起較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特別是作為地方博物館陳列展覽時在選題上更應該結合本地區的歷史實際、民俗民風以博物館本身的館藏實際為基礎,以輔助陳列品為補充等方面來確定陳列的主題,從突出地方特色入手,在陳列的過程中更應充分的考慮廣大觀眾的意愿,不斷創新并在雅俗共賞、通俗易懂上下功夫,以增強博物館文化的感染力和親和力。陳列展覽不僅要注重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更要強調科學性、知識性、歷史性、思想性、藝術性的和諧統一。真正做到參觀后讓人們的思緒依然在歷史的隧道中穿行,從而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博物館是收藏、保管、研究、陳列文物的重要機構,也是展示地方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窗口。如何充分發揮這個窗口的作用,使廣大觀眾能對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有很清晰的認識并留下深刻印象,是我們陳列設計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博物館作為傳播歷史文化和全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它有宣傳保護文物的社會功能,各地的博物館都有大量的文物收藏,把所收藏的文物展覽出來,就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陳列設計。這個陳列設計是否引人注目并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和社會效應,展品文物本身固然非常重要,但除了文物本身,那么一個展覽的陳列從形式到設計再到整體效果,可謂舉足輕重了。特別是一些地方博物館無論財力、物力和人力都有限的具體情況下,如何能夠使一個展覽發揮它應有的最大的社會價值,才是我們從事博物館陳列設計工作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在實際工作中,陳列設計作為一門藝術是以對文物的認識做為本質基礎的,文物的歷史背景和所涉及的文化內涵,陳列設計人員必須掌握,才能使社會教育作用成為主導,加上具有美感的具體表現形式讓整個展覽的藝術形象,深深的印在廣大觀眾的腦海中,使得廣大觀眾無論從心理上、精神上都獲得飽滿的滿足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作用。因此,陳列設計工作在整個博物館展覽的細節當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然成為整個展覽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筆者冒昧,就如何作好博物館的陳列設計工作談點個人淺見,敬請同仁指正。
一、做好陳列設計工作,要以文物及標本為基礎并借助輔助展品達到效果。
文物及標本是博物館陳列的物質基礎。是表現陳列內容的首要例證,它具有給觀眾以“百聞不如一見”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要系統而深刻地揭示社會歷史和自然歷史的發展規律,沒有文物、標本是不行的。因為只有文物、標本才是揭示事物本質的例證。才是體現陳列主題思想的不可辯駁的科學物證。當然,并不是所有文物、標本都能代表本質的。但只要有正確的觀點,恰當地把那些有內在聯系的實物加以科學分析和組合,利用每一件實物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和都能顯示自己的鮮明例證的個性,使這些文物標本更有力地去發揮它們所包含的最本質的因素,就能以此來體現陳列的主題思想。有效的達到對事物本質的揭示,這種既顯示文物標本的鮮明個性又把文物標本的表達作用作適當的配合,就可以加強它們的表現力和說服力,從而加強陳列的思想性和科學性,因此,陳列必須以文物為主體,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工作就是主要依靠以文物標本為基礎的陳列來進行的。文物標本的質量直接影響陳列的質量,離開了文物標本也就沒有了陳列。我們常說的博物館陳列的科學性,就是指文物標本反映的內容的真實性,就是指運用文物標本等實物材料時要有科學依據,尊重歷史的客觀實際,堅持實事求是,反對篡改和歪曲。在通常情況下,對文物標本的研究和對文物標本表現主題內容的研究,是決定陳列的科學性的直接原因。因此,離開了文物標本,就談不上陳列的科學性。
文物標本是重要的主要的,但是要系統而深刻地揭示社會歷史和自然歷史發展規律。只有文物標本還是不夠的。這是因為:一方面,由于某些原因,所能收集到的實物總是難以滿足陳列上的需要。另一方面,綜合概括地反映陳列主題的本質,內在和外在聯系和意識形態,往往非單體的文物標本所能勝任,何況實物特別是古代的實物,又往往存有這樣和那樣的局限性。因此,要搞好陳列在特定條件下,總要有一定的輔助陳列品來補充,使陳列內容更豐富更完整。輔助陳列品可以彌補實物在表現主題上的局限性。在一定范圍內更能將陳列的各種實物聯成一個整體,更概括地揭示陳列的本質。幫助觀眾更好的理解陳列內容,受到更系統的教育,在加強展出效果方面有其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二、做好陳列設計工作,要對民族歷史文化有深刻的認識和研究并不斷藝術創新。
做好博物館的陳列設計工作對做好博物館的一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陳列設計工作一定是要在特定的空間內,按照設計的主題,以和主題密切相關的館藏文物及標本作為展覽的基礎,并配以適當的輔助展品,按序列設計出好的藝術形式。使得主題、序列和藝術形式充分組合而成的,作為陳列設計人員,必須要全面的,系統的,深刻的了解掌握所要展示的歷史和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脈絡清晰、布局合理,才能掌握全局,知道該突出哪個階段和哪些方面。我們對每件陳列品也必須進行認真研究,做到全面掌握其文化內涵,使廣大觀眾在參觀后能在某一方面得到比較系統全面的了解,能夠使他們有所收獲,受到教育和啟迪,這是作為陳列設計工作者的熱情和激情之所在。并把這種熱情和激情以展覽的形式傳遞給每一位前來博物館參觀的每位觀眾。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每件陳列品的作用。當今社會,物質極大地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生活的質量要求更高,更在意精神追求。在當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下,加之多年的免費開放,讓更多的人們對博物館有了重新的認識,特別是方興未艾的收藏業的發展也讓更多的觀眾為了增長見識多次的反復的到博物館進行參觀,那么作為保護、研究、收藏、最終展示歷史文化遺產和人類的環境物證的博物館,怎樣為前來參觀的廣大觀眾提供更加豐富展覽內容、展覽作品,讓觀眾真正地近距離地接近博物館,通過參觀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這是博物館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所以博物館的陳列設計要有創新意識、時代意識,要有特色意識,更要有空間意識和整體意識。從而使陳列展覽達到科學性、知識性、歷史性、思想性、藝術性的和諧統一。真正做到參觀后讓人們的思緒依然在歷史的隧道中穿行,從而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每每提到博物館的陳列設計創新這樣的話題,我們大多數都會在展覽的題材、內容以及展品豐富程度上下功夫。事實上,要討論這個話題,我們需要分兩個層次:一是技術。二是藝術。而技術領域有《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博物館照明設計規范》等相關行業的規范作為技術甄選的保障,似乎更簡單一些。而藝術領域就復雜的多,不僅要考慮題材、內容、展品,同時還要關注展陳設備、展覽氣氛和觀眾體驗等方方面面。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我們的廣大觀眾不再是當年那些僅僅追求看到展品和湊熱鬧的“吃瓜觀眾”了!他們除了帶來對文化追求的渴望之外,也帶來自己的思考,他們也會提出文物保護的要求和想法,更可望展覽的互動與體驗,總之,是廣大觀眾的不斷進步無形中提高了對陳列設計的要求,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陳列展覽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走進百姓。
三、做好陳列設計工作,應采取多種形式,要做到陳列內容和形式上的統一
陳列設計工作是一種形象化的直觀教育。它不同于教課書。只靠文字不行,也不同于古董攤或標本室。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發揮社會教育功能,實現其社會價值的重要手段。做好陳列設計工作,要做到陳列內容和形式上的統一。陳列內容是指組成陳列的主題和表現主題的全部事物,陳列形式就是陳列的藝術形象,它主要是指對陳列建筑、設備、布局和文物組合的藝術處理,對文物的裝飾,對美術作品圖表、地圖等輔助陳列品的配合、運用,以及對色彩的運用和對整個陳列氣勢的創造等等,這些都直接關系著影響著陳列內容的表現效果,陳列設計應采取多種形式,充分展示陳列內容。陳列的內容和形式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形式是憑借內容構成的,是內容的實際存在也是內容的具體表現,因而表現形式要與內容相符合。形式與內容雖然總是結合著存在于統一體中,但陳列內容是這統一體中主導的決定的因素,形式是依附于內容的。表現形式應服務于陳列內容的需要。這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都是需要堅持貫徹的。然而形式的存在并不是被動的、消極的、它能積極地影響內容的發展,對正確反映內容的形式的塑造,對內容實質的充分表達,常常起著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堅持內容和形式統一原則時應防止片面性。在實際工作中,既不能因內容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形式的積極作用,又不能離開內容單純追求形式,對一切的陳列內容,不同內容,采取不同的藝術設計方法,把陳列的內容和形式組合成為一個完美的藝術形象的統一體,使陳列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三方面都達到應有的高度。讓觀眾一接觸到它們,就立刻受到深刻的感染。
博物館的陳列,無論從總體藝術風格上 ,還是燈光設計以及材料的使用和制作工藝上,都應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對現代化博物館的心理感受。最近,國家文物局領導有個講話:博物館的展覽陳列要注意提高文化含量,增強市場開拓意識注重效益。多年來,在博物館的陳列問題上,特別是歷史陳列,人們普遍的是重“內容”而輕“形式”,習慣于強調“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務于“內容”,把“內容”和“形式”對立起來,忽視形式對內容的反作用,因而在陳列大綱的設計過程中,更多地是考慮文物的連續性和歷史的延革,更多地從考古角度和歷史發展的順序考慮其陳列的嚴肅性和科學性。這樣一來,留給形式設計人員的再創造空間極小,設計的時間也很短。現代的陳列已經有了很多先進的手段和形式,但作為地方博物大多經費不足,其陳列手段和形式有很大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是要積極的、多方面的籌措資金,二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資金,采用多種形式,使我們想要表達的內容得到充分的展示。
(一)聲、光的運用
聲、光都是陳列的輔助手段,運用的好,會給我們的陳列增添光彩,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里說的聲是指陳列時的背景音樂,在運用音樂時,最主要的是要和所陳列的內容相吻合,該喜慶則喜慶,該深遠則深遠,該詼諧則詼諧,該嚴肅則嚴肅,聲音和實物的密切配合,會使觀眾得到強烈的感受。另外聲音大小的調節也必須注意,否則會適得其反。
光的運用也很重要,散光、聚光、強光、弱光,不同的用光會營造出不同的氛圍、不同的效果。當然光的運用也一定要和陳列的內容一致,才能真正起到輔助的作用。在設計時就要考慮到想要達到的效果是什么,想要表現的是什么,這樣才能較好的用光。想要讓觀眾看清楚陳列的文物,那么光的亮度一定要合適;想要表現喜慶的場景,是否可以考慮用較強的散光;想要表現珍貴的文物,是否可以考慮用聚光;想要表現歷史的久遠,是否可以考慮用較弱的散光。
(二)場景復原
有很多實物是不能直接搬進博物館陳列的,這時就必須用場景復原的形式對其進行展示,這樣觀眾就能在博物館內直觀地看到散存于各地的歷史文化遺跡和民族建筑了。場景復原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整個陳列變得生動、變化,觀眾在參觀陳列時,也會因為這些變化而顯得更加有興致。場景復原的比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可以1:1,也可以按比例縮小。可以全部的復原,也可以局部的復原。場景復原的材料可以用和原物相同的材料,也可以用其它的代用品,有時相同材料和代用品還可以配合使用。但不管是相同材料還是代用品,在復原時,其紋理、質感都必須做的和原物相同,起碼是接近,場景復原的技術要求較高,我們要不斷的試驗、探索,以期用較好的效果為整個陳列展覽增添光彩。
博物館的陳列設計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的具體工作舉不勝舉,但我想關鍵是研究如何把握理性的主題和藝術的形式之間的協調。陳列設計者在深刻理解展示內容的前提下,恰到好處地以文物實物資料為基礎,以反映歷史事實為目的,但不等于不作任何取舍、修飾和夸張;生動而不輕浮;莊重而不一定要華麗;動靜可以互補,疏密必須相間;寓嚴肅的主題和深刻的哲理于趣味的展覽氣氛之中,竭力讓展覽給觀眾在視覺上美的享受。使觀眾置身于其中而能忘我。做到這些,則要求陳列設計者有足夠的文化涵養,辯證的邏輯思維;有豐富的美學知識以及廣博的實踐經驗。
(作者單位:錦州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