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琴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為了越來越多人選擇的主要休閑方式之一。然而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在宏觀經濟的影響下,我國上市旅游公司的營銷發展并不穩定。面對國際旅游行業的強大競爭壓力,我國旅游業需在新的發展階段,進行自身的研究與調整。在旅游發展的新時期,促進旅游學科的獨立,拓展旅游行業的研究領域、開創旅游行業的跨區域發展、整合旅游產業的規劃等新舉措,加強我國旅游業的綜合實力。本文針對我國旅游研究面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任務,促進我國旅游行業在新階段中,有新的發展與進步。
一、旅游發展新階段旅游研究面臨的問題
(一)新階段旅游研究的發展狀況
旅游業是我國的新興產業,我國的旅游研究起步較晚,旅游發展剛剛邁入新階段?,F代旅游行業的發展經驗幾乎是從零開始,在旅游研究領域上取得的成果甚少。首先是在旅游研究的機構上,缺少規?;?、系統化的專業研究隊伍與人才;在旅游研究市場上,缺少社會實踐調查研究,沒有良好的行業指導交流;其次是在旅游業的研究領域上,涉及的研究理論內容淺顯,研究方式單一;旅游業的區域發展不平衡,研究周期相對較短,缺少長遠目標。目前,我國旅游發展研究處于新階段,旅游研究的基礎薄弱,旅游研究缺少集成化的發展。
(二)新階段旅游研究面臨的挑戰
一方面是旅游學科的獨立問題,旅游學科一直未能獲得學科獨立,未能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圍與概念體系,傳統的旅游學科多是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拼湊成自己的學科理論。導致旅游學科的理論知識相對空乏,以旅游學科為主的高校不注重實踐性發展,缺少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統一的教學模式,使旅游學科處于邊緣學科,難成體系發展。另一方面,旅游學科的研究領域相對狹窄,一般我國的旅游發展只是注重旅游行業的經濟功能,卻忽視了旅游業背后的文化、社會等多種功能的協調發展,使得旅游研究的功能定位單一,旅游研究的效果欠佳。
(三)新階段旅游研究的層次略低
旅游產業的定位發展對我國旅游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旅游業固守以往的發展模式,只注重經濟利益的層次要求,而忽視旅游業背后的文化等多層領域發展。往往旅游業開發項目少,旅游產品的種類單一,與相關的旅游發展企業溝通合作少,旅游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有限。而且我國的旅游出行方式單一,選擇在節假日、學生假期的出行人數居多,這樣導致旅游地人滿為患,達不到旅游休閑放松的目的。在旅游研究上應考慮這一因素,進行政策調整,舒緩旅游景地的人流壓力,分散人群集中地,進行綠色出門游玩的有效宣傳,為合理的出游帶來輕松的環境。
二、旅游發展新階段旅游研究面臨的任務
(一)加大旅游教學改革,建立旅游獨立學科
針對我國旅游學科的教育模式,應進行高校的旅游學科教學改革,在旅游學科的管理上,通過借鑒旅游業的發展概念、原理方法來構建旅游業的研究框架,構造旅游體系。在學科建立上,借鑒國內外旅游行業的研究模式,充實學科理論,通過學科間的相互交融,協調與建設旅游各專業學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達到學科獨立發展。注重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旅游人才,嚴格要求旅游業人員取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認證。促進我國旅游教育研究不斷取得拓展,推進旅游學科的形成和深化,爭取旅游學科早日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二)跨領域研究,促進旅游實踐發展
我國的旅游研究大多數定格在旅游教育的發展上,在旅游發展的新階段出現新的問題,需要進行新的對策分析。傳統的旅游研究實用性不強,旅游研究單純依靠理論教材,缺少學術方面的規范研究。旅游研究不僅需要在理論上建立基礎,更需要結合新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來指導新的實踐。這就需要旅游研究機構培養旅游學科的創新人才,跨學科、跨領域對旅游學科進行補充與完善,開拓旅游研究的領域發展,使旅游行業獲得自主的學科定位,有助于高校旅游教學的改革管理,在旅游業的研究技術、研究范圍有新的突破與發展,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新階段提升旅游研究層次
國內旅游研究常善于同國際旅游業進行經驗的借鑒,傳統的仿造式研究很難形成自己的研究模式,我國應形成自己的旅游研究規劃,通過具有中國特色的旅游發展模式,形成中國旅游的思維表達方式,歷史價值導向,構建中國旅游業的發展新格局。國內旅游的發展層次不應只注重吃、住、玩,應以學、閑、情等方面綜合研究為導向,這樣有助于旅游研究產業的戰略性發展。在旅游業的功能研究上,注重旅游產品的創新開發,針對國民的消費結構,采用宣傳多種出行的旅游方式,調整旅游項目產業的發展格局,開放多元化的旅游示范基地,帶動旅游行業的新發展,提升旅游行業的研究層次,促進旅游業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
三、結語
旅游在我國屬于一種特殊的休閑方式,我國旅游業在新的發展階段出現新的需求、新的市場,針對出現的旅游新問題需作出合理的解釋。我國需要在新的發展階段上,對旅游行業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調整研究方向,加大研究步伐,創新研究理念,融合文化等多種社會功能,促進我國旅游研究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加大我國經濟的有效發展。
(作者單位:昭通學院云南省烏蒙山扶貧開發研究院)